分享

《中国书法史》:南朝书论著作

 三个小布丁 2023-07-06 发布于河南
南朝时期的书论,依唐宋典籍的辑录,在《法书要录》中多有收记,此外还有一些佚文的篇目见于文献记载,可信者合有三十余种。南朝的书论著述,其量之大,其面之广其类之多,都胜于两晋。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共计八人的著作十篇:

一、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关于羊欣的人物介绍,请见前面的相应文章。
先说本文著作权的争议。前文说过,《采古来能书人名》是他最重要的书法著作,但这篇文章,著作权其实历来争议。有认为是羊欣所著者,有认为是王增虔所著者,依《中国书法史》刘涛先生汇集资料之后,认为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一篇虽有商榷之处,就目前证据而言,还难以否定羊欣的著作权。现在一般认为是羊欣录名,王僧虔纪事,但却没有十足可靠的证据。

(羊欣画像)
《采古来能书人名》这篇文章全文收录在《历代书法论文选》中,书史上早期人物及相关佚事,多有记载,简直就是一份早期书法人物志,但限于篇幅,不再照录。

二、虞龢《论书表》

虞龢,会稽余姚人,官至中书侍郎,《论书表》是宋明帝泰始六年虞龢上宋明帝表。

(虞龢画像)
《论书表》记叙的内容颇为宽泛,篇中录有数则庾翼、王羲之、羊欣等人评论书法的言论,但主要是叙述东晋、刘宋两朝的书法事迹,如“二王”的书法事迹,谢安与王献之关于王氏父子书法的对话,谢安不重王献之书,桓玄、谢奉收藏王书的情况,刘宋内府所藏前代法书时聚时散的详情及装治法书的方式及收藏的数量,刘宋时期士人书家讲究笔墨纸砚之精良而亲自制造的情况,当时伪造王氏父子书迹的手法,等等。
《论书表》名为“论书”,实则是杂录书事,对当时的书法状况几乎作了全面的记录,是一篇书史性质的著作。
《论书表》全文较长,有三则(原文并未具体分则,这其实是文中三句)甚为重要,对后世影响也大:
1、洎乎汉魏,锺张擅美,晋末二王称英;2、锺张方之二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妍质之殊?且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之间又为古今。子敬穷其妙妍,固其宜也。然优劣既微,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3、二王书,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至于绝笔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怿,宛转妍媚,乃欲过之。
第一句,标举了从汉末至东晋这一时段的四位杰出书法人物,是对当时书法成就的总结;第二句、第三句评论是虞龢对羊欣评张芝、二王书法语言论的阐释和申发,他不仅比较了各自的书法特点、时风的差异,而且注意到书家个人书法随年龄段的不同也要发生变化。可见虞龢的书法评论是立足于书法的演变,具有史家的眼光。

三、王愔《文字志目》

王愔的生卒年月已无记载,只知其为南朝宋人,著有《文字志》,甚至找遍所有资料,一幅象样画像也找不到。
他的这篇著作原名《文字志》,全本在唐朝时尚存于世,到《法书要录》的公元9世纪中期就“未见此书,惟见其目”了。《法书要录》卷一只是录其条目(就是只剩下了目录),所以叫《文字志目》。
《文字志目》分三卷,上卷目为古书三十六种,后标古今字学名家之数;中卷目标秦、汉、吴书家人数,列人名;下卷目标魏、晋书家人数,列人名。
《文字志目》有三种不同的版本,刘涛先生引张天弓语,“断定《书苑》本最优,最接近《要录》初本”。
《文字志》尚有若干佚文散见于各书,这里录有二十三条,其内容又分两大类:1、书体类,其中包含书体形态五条,书体源流三条;2、书家类,其中包含东汉一条,西晋三条,东晋十一条。看文字可知,它的主体部分是记叙书法家的。

四、王僧虔《书赋》《论书》

1、《书赋》
王僧虔的介绍也可见前面的文章,王僧虔是真正的家学渊源。

(王僧虔画像)
《书赋》,是用赋体写作的书论,赋,通常是赞美书体,但王僧虔的《书赋》却不是单纯地赞美书法书体,而是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问题的思考。
《书赋》全文收录在《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中,内容不长,全文如下:
情凭虚而测有,思沿想而图空。心经于则,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手从;风摇挺气,妍靡深功。尔其隶也,明敏婉蠖,绚蒨趋将;摛文斐缛,托韵笙簧;仪春等暖,丽景依光;沈若云郁,轻若蝉扬。稠必昂萃,约实箕张。垂端整曲,栽邪制方。或具美于片巧,或双竞于两伤;形绵靡而多态,气陵厉其如芒。故其委貌也必妍,献体也贵壮。迹乘规而骋势,志循检而怀放。
文虽短,内容却相当丰富,它的价值在于:
其一、它注意到了书写过程中“情、思、心、目、则、容、手、毫”各种要素,有抽象的“情、思”,有生理的“目、手”,有工具的“(笔)毫”。概括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心经于则,目像其容”;以及身体官能与工具的关系:“手以心麾,毫以手从。”
其二、它阐发了书艺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刘涛先生集中解释了开篇的“情凭虚而测有,思沿想而图空”,他认为用现代汉语表达,意思是“书法艺术的创造就是通过情感和想象”,“将不可见的精神性的东西转化为纸上可见的书法形象”。在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心”要遵循法则和常理,同时又要想象出其可见的形象,并且做到心手相应,下笔之后才能取得“风摇挺气、妍孊深功”的效果,即书法形象具有感人的生命,妍媚华丽而又有深厚的功力。
其三、它总结了书写技巧的法理:“或具美于片巧,或双兢于两伤。形绵靡而多态,气陵厉其如芒。”
在中国书学史上,王僧虔《书赋》第一次阐发了书家“创作”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明确了“情”“思”的主导作用。这不仅代表了魏晋南朝书学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孙过庭《书谱》的前导。
2、《论书》
《论书》全文收录于《历代书法论文选》,其主旨是书法评论,所论书家,上自汉魏的张芝、锺繇,下及南朝刘宋孔琳之,凡三十条,提到的书家有三十八人。唐代窦蒙十分称道,认为它“序古善书人,评议无不至当。”这是相当高的评价。

五、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是南朝齐、梁时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

(陶弘景画像)
梁朝时,陶弘景隐居于免容句曲山之积金东涧,梁武帝经常派人送内府法书古迹请陶氏鉴定真伪。《与梁武帝论书启》即陶氏写给梁武帝讨论书法真伪,交流个人观点,评论书艺,叙述书事的书信。
由此看,在当时鉴定书迹真伪也属于“论书”的范围。而陶弘景的这些书启,其实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有关书法鉴定的专文。
《与梁武帝论书启》全文收录在《历代书法论文选》中,这些文字并不多,毕竟是书信不是论文,颇能见一些真知灼见,但限于身份,陶氏这些言论中不免要附和梁武帝论书的旨意,读这些文字时要注意这一点。

六、梁武帝《观锺繇书法十二意》《答陶弘景书》

梁武帝其实是书法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因此,他的论书专文值得关注。

(梁武帝像)
1、《观锺繇书法十二意》
这篇文章又称《论书》是梁武帝论书的专文。前一部分列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损、巧、称十二目,各有解说,即所谓的“十二意”。后一部分论张芝、锺繇、二王书法,即萧子云所说的“商略笔势,洞达字体”。
文中最为知名的一段话是:
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学子敬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
这其实是梁武帝以天子之尊的发言,因此影响极大,可以算是梁武帝以一己之力将王羲之推到了“书圣”的位置。
2、《答陶弘景书》
这里所录《四篇》。就是全文内容,与《历代书法论文选》中所录《答陶隐居论书》并非同样内容,这四篇论及书法真伪的鉴定、书法的法理,因此,这四篇文章(实际上是四段文字)值得细读。
梁武帝在佛学、儒学方面的学术造诣,南朝帝王无人与之相比。他不善书而善鉴,是以学养为基础,属于“善鉴者不书”一流的人物。

七、袁昂《古今书评》

袁昂(461-540),字千里,陈郡阳夏人。曾仕南齐,入梁后官至司空。普通四年(523),梁武帝敕命袁昂“评古今书”,遂作《古今书评》(全文收录在《历代书法论文选》中)。

(袁昂画像)
《古今书评》品评的书家有二十五人:秦汉九人,三国三人,两晋四人,南朝九人。首评东晋二王,次及南朝书家,以秦汉、三国、两晋书家殿后,书家次序不是按时代先后排列,与王僧虔《论书》相似。
评论二十五家书法后,袁昂作有结语:
张芝经奇,锺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妙绝。
显然,他从汉魏到南朝刘宋近三百年间最著名的八位书家。但这八位书家又分两个层次。四贤是“洪芳不灭”,后面四位只是“一时妙绝”。
余下的文字,则仿照魏晋人物品藻的方式,采用设喻比拟的方式评论名家的书法,并且在褒贬寓于比拟之中。
这种评论方式,唤起了人们的欣赏体验,借助人们熟知的、具体可感的人物、自然形象、将模糊而宽泛的书法美感名状出来,使之直观、具体、感性,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所以袁昂《古今书评》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在于评论的准确性,而在于它的评论方法。

八、庾肩吾《书品》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一生与梁宗室萧纲关系密切,他与《诗品》作者锺嵘是同期人物。

(庾肩吾画像)
《书品》严格按照“九品”的方法,将汉朝以至梁朝的一百二十三位书家分上、中、下三品,此所谓“大等而三”;每一品又分上、中、下三等,即“小例而九”。每一品级,先列书家名单,再以“论”品藻,所以《书品》又名《书品论》。
他在“上之上”品的“论”语中拈出了“天然”与“工夫”品评张芝、锺繇、王羲之三家书法,他的评价是:
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锺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锺,工夫过之。
其实,他这里的“天然”,略同于后世所说的“天赋”,从创作主体的艺术家而言,“才性”是盟主,“学力”是辅佐。由此,他虽然没有为这三家定名次,从他极力称颂“天然”的倾向排序,锺繇居首,羲之次之,张芝殿后,这与梁武帝所说的“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观点相近。所不同者:庾肩吾是由天赋才情的“天然”立论,与梁武帝出于厚古薄今的观念而推崇锺书稍有不同。
庾肩吾《书品》是“品第”一类著述的开山之作。
顺便提一下:当时“品第”的批评方法在文学艺术界大为盛行,文学有锺嵘《诗品》,绘画有谢赫《画品》。
下一篇,我们读两晋南朝书论著作的分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