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别境——西湖南 三口龙井 何处觅真龙

 真友书屋 2023-07-07 发布于浙江
216期

杭州西湖西南的龙井文化景区,是龙井茶的发源地,景区内有三口以龙井冠名的水井:
一是风篁岭龙井茶室内的龙井。
二是龙井村十八棵御茶后旁山脚下的老龙井。
三是翁家山村心的老龙井
哪一口才是最早的龙井?三者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时间顺序怎样?
试小考,与同好探讨,请方家指正。


一|风篁岭龙井茶室——最早的龙井

在龙井文化景区三口龙井当中,风篁岭上、今天龙井茶室内的龙井拥有最早的人文印记。
Image
Image
以杭州人田汝成的著作、初刻于1547年的《西湖游览志》为主参考,综合相关史料:
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十二监”之中最有实权太监之一的内官监(掌管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以及米盐库、营运库、皇坛库。国家营造的宫室陵墓,器用冰窖)、交趾(今越南)人李德(结合神运石挖出后的残刻“荣禄大夫柱国中臣内官都太监日南李□书”,李德原籍应在越南中部的日南)当时负责镇守浙江,驻扎在龙井,因天旱淘井,先挖出了铁牌20面、玉佛一枚、金银各一锭,上面凿大宋元丰年号,是北宋物件。
接着挖出了高六尺、刻有“嶻嵲神运石”等字的神运石(注:神运石保存至今,现矗立于风篁岭龙井旁,上有17处题刻,因历代石刻堆叠,后人常将前人石刻凿去,刻上自己的,加上石灰石被雨水侵蚀,导致活跃于清前期的杭州人丁敬在他著作的《武林金石记》中记录的“嶻嵲神运石”之嶻嵲两字现已很难辨识出来)。
Image神运石背面有李德的考古记录,今尚存部分落款
再挖,又得铁牌十五面、银二条,上凿吴赤乌(孙权年号),属三国时物件。
田汝成总结这些物件“盖皆投龙以祈雨者”,他认为这些是投龙求雨的投龙简。
根据田汝成的记录,三国物件大概率是叠压在北宋物件及神运石之下。我们无法复原当年的“考古”现场,但田汝成的文字描述细致、表述清晰,清代汪孟鋗在《龙井见闻录》中,乾隆在诗文中,都进行了“跟帖”。都督认为,田文可当一份明代的考古记录被采信。
一千八百多年前,群雄逐鹿,三国鼎立,时为钱塘县的杭州纳入三国东吴版图。
公元238-251年的赤乌年间,孙权在位,浙江出现大旱,就有人到西湖西南、今风篁岭龙井祈雨,并投下“投龙简”。
明代李德的这次“考古”物证了公元238-251年的赤乌年间是凤凰岭、龙井村一带可溯最早历史。查阅史料,从238到251年,这14年浙江有明确大旱记录的是赤乌元年,即公元238年,这一年很可能是投龙简投放的具体年份,是龙井人文的起点。这里也是杭州可考的最早祈雨之所。
如果没有李德这个越南人,杭州龙井的历史只能追溯到五代吴越国,按今天的疆界,这应该是“国际友人”对杭州贡献的典范。这个“历侍五朝”的太监,生前在杭州有大量田宅,死后“敕葬风篁岭下”。
在李德葬凤凰岭下前后,杭州人、宣德初就出使安南(今越南)的徐琦葬在风篁岭下的吉庆山上。所以这里是明代杭州与越南勾连最深密的一片区域。
发生在明代的这次“考古”证明三国时期在风篁岭上的这口井内投入了投龙简,但并未出现“龙井”的文字表述——有龙井之实但无龙井之名。
Image宋四家-米芾写于1083年的《龙井山方圆庵记》是现存关于龙井最早的书法作品
“龙井”名称出现在这一带,目前可溯的最早时间是在北宋辩才时期,其时点在1079年。这一年,辩才从上天竺退休,到十八棵御茶附近的寿圣院养老,辩才及其弟子、檀越对寿圣院一带进行增扩,形成1.0版的龙井十景,辩才以诗记之,其中便有《龙井亭》。
北宋的秦观在1079年拜会辩才后写了两篇游记,其中《游龙井记》: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
结合辩才、秦观的信息:
一是龙井在风篁岭之上,辩才在上面或边上盖了龙井亭。
二是龙井与当时的寿圣院(1448年李德之后俗称老龙井寺)距离是1里。
三是龙井位置通往寿圣院的必经之路旁。
结合北宋秦观的游记与明代李德考古,可得出两点:
一是风篁岭上的这口龙井其人文活动的可溯起点应在吴赤乌年间,秦观的依据之一是当时的《图记》。
二是北宋时“龙井”的名称已经出现,且专指风篁岭上的这一口井。
北宋时期,因名僧辩才归隐龙井,苏东坡、秦观等时流纷至沓来,之后的时流又追慕而来。但宋元史料中均未出现过“老龙井”这个称呼,由此可证十八棵御茶旁的“老龙井”其人文印记要远远晚于风篁岭上的这口龙井。


二|老龙井不老——十八棵御茶旁始于明代的“老龙井”

十八棵御茶旁的“老龙井”三字出现于何时?
Image
这三个字最早的源头来自“老龙井寺”。“老龙井寺”是民间俗称,其源头可追溯到1448年之前的龙井寺。
公元949年(五代吴越国时期),居民凌霄募建报国看经院,1068-1077年间改名寿圣院,1079年,北宋名僧辩才从上天竺退休后来此养老,并对寿圣院及周边进行了增建。寿圣院北宋时已有“龙井寺”的俗称。1161年改称广福院。
Image广福院残门
1448年,李德在风篁岭上的龙井挖出带有三国吴赤乌年号的投龙简后,建龙井寺(俗称)于风篁岭,以此为分野,辩才居住过的寿圣院在民间俗称中便加了一个“老”字,改称“老龙井寺”。
作为水井,十八棵御茶旁的“老龙井”名称的出现,年代应在明代李德掏挖风篁岭上的那口龙井之后、田汝成写《西湖游览志》之前(游览志中已出现对水井“老龙井”的描写),即在1448-1547年之间。
十八棵御茶旁叫“老龙井”的水井是因老龙井寺而得名。而老龙井寺的寺名却是因风篁岭那口叫龙井的水井得名。
十八棵御茶旁的泉井上凿刻“老龙井”的目的:一是为了纪念“老龙井寺”,但更大可能是经济利益驱动。
明嘉靖(1522-1566)年间,有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的记载。自明代取消团茶进贡,发展炒青茶,龙井茶地位进一步跃升,这时,争抢“龙井”名称的原点变得很有必要,十八棵御茶旁的“老龙井”三字或许就跃出于这一时期,从后来“吸引乾隆”进而产生“十八棵御茶”的效果来看,这个横空出世的“老龙井”可能是一次发生在四五百年前很成功的营销策划,但它却造成了名称与水井人文历史的悖论。当然,这三字凿刻的时间下限也值得深探。


|翁家山的老龙井

翁家山村也有一口老龙井,井圈内侧有很深的井绳痕迹。井圈外侧原凿刻有“龙泉”,后增凿“老龙井”三字。
结合翁氏1490年迁入今天的翁家山村、1506-1521年开始种茶,考虑到水源是村居第一要务,龙井村的老龙井与翁家山村的老龙井出现时间很可能是叠合的,且与龙井茶地位陡升、翁家山村从打猎转行种茶的时点接近,依此大胆假设:十八棵御井旁的老龙井和翁家山村的老龙井是两村在历史上为主导龙井茶的一次竞争行为,而作为龙井这个名称最早的原点——风篁岭上的这一口水井反被不知情者误以为历史不及这两口“老龙井”。今天,翁家山村已将自家“老龙井”在村内陆图上标注为“龙泉古井”,展示了尊重史实的态度和胸襟。
两口“老龙井”,折射的是关于龙井茶原产地最早的内部竞争,或许正是这种竞争推动了龙井茶产品的细分、加工技术的进步,将它一步步从全国名茶推上了绿茶王者的宝座。

附三口龙井方位:
Image本文并非完美解答,因无法解释秦观文中寿圣院与作为水井的龙井“相距1里”,除非是秦观对距离判断产生了失误。希有心者深探。

吃货都督:行山、涉水、觅食、探史、读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