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运动规律之五行

 缠绵168 2023-07-07 发布于广西

一气分阴阳,阴阳化五行。五行本为一气,是气在圆运动中不同状态的体现。

这是近期阅读有关圆运动规律文章的感悟。

(一)

天有五行,人有五脏。

天地五行的变化,可从四季变化中反映出来。

《内经》言: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四季气候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万物生化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这反映了阳气在四季的释放与收藏的循环。

人体五行的变化,与天地阴阳相应。

五脏的功能与阳气升降不同的阶段相应。

肝主阳气初升之时;心主阳气盛大之时;

肺主阳气肃降之时;肾主阳气封藏之时。

脾土为圆运动的中心

(以上三段话,结合下图理解)

根据《内经》的相关论述及个人的实践理论,黄元御将五行五脏的运行规律模型化,形成五行五脏圆运动理论。

(二)

人体圆运动以左肝右肺,上心下肾,脾胃居中为生理的基础。

图片

1.五行是阴阳升降圆运动的反映,是阳气在释放和收藏的不同阶段。

木为阳气之升发,火为阳气之释放,

金为阳气的收敛,水为阳气的收藏,

土为阴阳变化的枢轴。

《四圣心源》言: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

这段话就是说:

清气左旋上升过程为木,木之气为温;

清气上升至顶端为心火,心之气为热;

浊气右转下降过程为金,金之气为凉;

浊气下降至底端为肾水,肾之气为寒。

肝木、心火、肺金、肾水为圆运动之四象,四象代表了阴阳升降浮沉的不同状态。

阴阳和四象本为一气,是气转化过程中不同的状态。

2.脾胃中土为圆运动的枢轴,四象和阴阳的转化都需要脾胃枢轴的配合。

《四圣心源》言:“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无论是阴阳清浊二气的升降转化,或五行中四象的转化,都是以脾胃中气为枢轴。

对于中气脾胃为枢轴,四季的五行变化亦可有所体现。

春木为阳气初升,气候暖和;

夏火为阳气之盛,天气炎热;

秋为阳气之收降,天气清凉;

冬为阳气之收藏,天气寒冷;

中土主四季之变化,寄于四季各十八天。

正如《内经》所言:“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天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黄元御以脾胃中土为圆运动中心的理论与《内经》中对脾土的认识一致,以脾土不独主四维而主居于中。

在《四圣心源》中,黄元御从四季阳气升降的角度讨论五行的关系。

以阳气半升而为春,以阳气全升而为夏,

以阴气半降而为秋,以阴气全降而为冬。

木火主生长之气而为春与夏,金水主敛藏之气而为秋与冬,而土是“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故土合四象居于中而合为五行。

在五行的圆运动中,黄元御除了将五行配五脏,还把中土分阴阳,以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再配以心肝肺肾合成人体五脏的圆运动。

脾为中气左旋上升,属于己土;胃为中气右转下降,属于戊土。

肝木为己土脾与阳气升于左而成,心为阳气升于上;肺金为戊土胃与阳气降于右而成,肾为阳气降于下。

以左肝木,上心火,右肺金,下肾水,脾胃中土居中而为人之五行。

在此圆运动中,唯独是中土加入六腑中的胃,以脾升胃降作为中土枢轴的作用。同时肝升肺降需要有脾升胃降的配合,可见黄元御最重视脾胃中土作为身体升降的枢纽。

(三)

以上就是五行五脏圆运动理论,一句话就是:左肝右肺,上心下肾,脾胃居中。

我们可以运用它来分析脏腑辨证的一些内容,比如:

1.心肾不交证

若肾阴亏损,不能上养心阴,心火偏亢,水不济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则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

若心火不能下温肾水,肾水独寒,则见阳痿,腰膝冷痛,脉沉细无力。

2.肝胃不和证

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郁滞,故胃脘、胁肋胀满疼痛,走窜不定,胃脘痞满。

3.肝郁脾虚证

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运化失调,则腹痛欲泻,泻后气机条畅,故泻后痛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