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猴拳

 武宗 2023-07-09 发布于北京

以武学打开世界

正 文

猴拳,这门独特的武术技艺,源自对猴子各种神态动作的模仿。早在汉代,就有了“弥猴舞”的表演。西汉时期的长信少府檀长卿,就在一次宴会上表演过这种舞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导引图》中,有“沐猴舞”的名目和图像,这便是古代猴拳的雏形。

到了明代,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记载:“宋太祖有二势长拳,有六步拳,猴拳”,可见猴拳在当时已经在民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成为一种重要的拳术。而在明于士性的《嵩游记》中,有这样的描述:“下山再宿,武僧又各来献技,拳棍博击如飞……中有猴击者盘旋蹿跃,宛然一猴也。”另外,明郑若曾的《江南经略》也记载了“猴拳三十六路”,足以看出当时猴拳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猴拳不断发展和演变。到了清代末期,一位名叫高山的人,外号鹗子高,他专门练习猴拳。在猴拳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融合了醉拳、地趟拳等武术的特点,使得猴拳从单纯的模仿猴子的形态,转变为以“击”为主的武术招式和套路。

猴拳的内容丰富多样,南北风格各异。南方的猴拳注重灵活多变,以快速的攻防连发为主;而北方的猴拳则更擅长于巧妙地运用手法和身法。但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猴拳的共同特点都是轻灵如猿,神态逼真,身法活络,手法巧妙多变。

练习猴拳的基本姿势有严格的要求,包括耸肩、缩颈、圆背、束身、弯肘、垂腕、屈膝和踮足等。在出拳时,要求做到形似猿猴,意念直接,步法轻灵,手法紧密。手法上主要有抓、拿、刁、采、顶、扣和甩等;身法主要有躲、闪、束和抖等;腿法主要有踹、缠、点等;步法有跳、窜、挤和垫等;眼法则有顾、盼和环等。

在演练猴拳时,常常需要交叉弹跳,手和脚同时出击,以身法带动气息,以气息催生力量。发劲时如同九曲珠一般,由脊椎发出,遍布全身。蓄劲时如同拉开的弓弦,发劲时如同放出的箭矢,无论是蓄力还是发力,都要求做到连贯自如,不失神意。

现代的猴拳中,还吸收了一些腾空和翻转的动作,如侧空翻和旋子等,以及一些就地滚转的动作,使得猴拳的动作更加丰富多样。

猴拳不仅仅是对猴子形态的简单模仿,而且猴拳的练习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功底。

首先,猴拳的练习需要建立在对猴子形态的深入观察和理解上。只有通过对猴子各种神态、动作的细致观察,才能够准确地模仿出猴子的形态,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其次,猴拳的练习需要注重身法和气息的掌控。猴拳的身法讲究灵活多变,需要学习者在练习中逐步掌握躲、闪、束、抖等身法,使自己的身体能够如猿猴般灵活。同时,猴拳的气息掌控也是非常重要的。练习者需要学会在瞬间调动全身的力量,发劲如九曲珠,由脊而发遍于全身,做到力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

最后,猴拳的练习还需要注重手眼身法的协调配合。手法上的抓、拿、刁、采、顶、扣、甩等都需要与身法和步法紧密配合,从而达到攻防兼备的效果。同时,练习者还需要注意观察和反应能力的训练,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机应变。

所以,猴拳作为一门独特的武术技艺,不仅是对于猴子形态的模仿,更是一种对猿猴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学习猴拳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让人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如猿猴般灵活应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