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美治愈》:免疫体系统的作用比 任何药物都要强大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3-07-10 发布于黑龙江

一篇科学读物的书评标题竟然是一句佛教语。

佛家讲,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一片叶子也可代表整个菩提。

在这本讲人体免疫系统的《完美治愈》中,一个人身体上待解的神秘谜团并不少于世界未解之谜,一个人免疫系统的复杂程度也不逊色于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系统。

每个人的体内有一片辽阔的星辰大海。

探究这片“星辰大海”的勇士,就是英勇智慧的科学家们。

本书的作者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免疫学家丹尼尔·戴维斯。他的研究方向是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免疫治疗。

这本书重点讲述了免疫学历史上的开创性发现,以及这些发现背后科学家们坎坷的奋斗故事,同时又为我们科普了最基本的免疫学知识。

我分三个部分为你讲述本书提到的重大科学发现,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

一、 免疫反应是如何开始的?

1.模式识别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是位于免疫细胞上的一些具有固定形状的蛋白质分子,专门与病原体或者受感染的细胞相连接,从而达到精准打击病原体的目的。这是人体的先天免疫机制能够精准识别病原体的关键。

2011年,比特勒和霍夫曼因为发现并认定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被授予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树突状细胞的加拿大免疫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和他们分享了该奖项。

2. 树突状细胞

1972年,斯坦曼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细胞。这些细胞从主体发出无数细小的凸起,就像树枝从树干上伸出来一样。他把这类细胞命名为树突状细胞。

在免疫系统中,树突状细胞是有着特殊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们既能启动我们对病菌的攻击,又能阻止免疫系统攻击健康的细胞和组织。科学家们对于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最终回答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人体是如何谨慎适度地启动免疫反应的。

现在,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疫苗已经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使用,使前列腺癌患者的存活时间延长了大约四个月。

二、免疫反应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1.干扰素

1956年,英国科学家让·林登曼和埃里克·艾萨克斯,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能够干扰病毒复制的物质,他们称它为干扰素。

1963年,芬兰科学家科瑞·坎特尔找到了一种净化干扰素的方法,他在小鼠实验的基础上,将净化后的干扰素用在了少数癌症患者治疗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随着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干扰素进入癌症治疗领域,人们发现它在治疗黑色素瘤和某些类型的白血病方面很有用,但是对其他大部分癌症来说效果并不持久。同时,干扰素的副作用也很明显。

干扰素的发现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由人体中一大群可溶性蛋白质组成的世界。我们统称它们为细胞因子。它们在细胞和组织之间沟通和联络,起着协调免疫系统的作用。

2.抗肿瘤坏死因子

波兰科学家马克·费尔德曼想要知道某些细胞因子的分泌是否会导致免疫细胞之间过度激活,最终反噬自己的身体?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通过阻断细胞因子就可以阻止免疫细胞相互驱动和激活,从而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

费尔德曼开始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症关节中的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发现一种叫做肿瘤坏死因子(TF)的细胞因子数量特别丰富。小鼠实验和人体实验的数据都表明,阻断细胞因子TF的确可以减少其他导致炎症的细胞因子的产生。

1998年11月,抗细胞因子TF抗体成为美国第一种被批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市场上被称为益赛普,这种药物帮助无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从轮椅上站了起来。

二、 免疫系统是如何“踩刹车”的?

1971年,耶鲁大学的理查德·格森和近藤和也通过实验发现,T细胞中存在着一群与正常的T细胞相反的细胞,这些T细胞可以阻止而不是帮助免疫反应。他们称这些T细胞为抑制性T细胞。

2001年,科学家们在人类身上发现了抑制性T细胞,它也随之获得了一个更中性的名字——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可以用多种方式防止不必要的免疫反应,它们既可以分泌细胞因子来抑制局部的免疫反应,还可以通过触碰关闭另一个免疫细胞的活动。

三、 免疫检查点疗法

1995年前后,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通过研究T细胞表面各种受体蛋白的作用,偶然发现了T细胞的制动系统。有一种特殊的受体蛋白,只存在于启动并参与免疫反应的T细胞表面,而在静止的T细胞上则不存在。这一受体叫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分子-4,英文缩写是CTLA-4。

1989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马修·克鲁梅尔生产出了用以阻断CTLA-4的抗体。艾利森团队将抗体注入患有肠癌的小鼠中,发现通过阻断CTLA-4,可以让免疫系统更有效地攻击肿瘤。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一种名为MDX-010的人类抗体横空出世。2011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这种新药,它被叫做伊匹单抗仿制药,主要用来治疗黑色素瘤。

1992年,日本京都大学免疫学教授本庶佑在T细胞上发现了另一种不同的蛋白受体——PD-1。PD-1是免疫系统的另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制动器。

艾利森和本庶佑也因为在癌症治疗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2018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写在最后

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免疫系统真是奇妙又神奇,人们现在已知的可能还不足十之三四,未来的探索之路任重道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的疾病得到攻克,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收获健康人生。

作者文风流畅,语言生动,经常有奇妙的比喻帮助读者理解,但是也不得不说,这本书需要一点基础的知识门槛。在读书时代,常常有人会说“学这些有什么用嘛?以后不做相关职业,辛辛苦苦学的都忘了。”读这本书的经历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现在也并没有从事生物相关职业,但是我可以大概看懂这本书,能获得新鲜而有意思的体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