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一二三级经验分享(12500字超详细)

 且行斋 2023-07-10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

等级考试经验分享


图片
图片

引言:

你好,我是阿清。笔者从2021年开始陆续参加了三次经典考试,拿下了三级因为不少同学在问,所以我就简单说一下这个考试,权当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因为一直没有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我以为这个考试只举办了三次,其实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共举办了五次

2020年的两次联考共有21所院校报名,有13所院校正式参加联考。

2021年的两次联考共有27所院校报名,有27所院校正式参加联考。

2022年官网查不到院校的信息,估计是都可以报名了。

我将从基本信息、一级考试、二级考试、三级考试、注意事项这五点进行介绍。其中涉及考试的三点,又会分解读考纲、分析指南、复习建议三小点来进行说明。全文一万两千字建议收藏后慢慢观看

图片

基本介绍


(一)考试时间

2022123


(二)考试形式

线上机考,100分钟。满分10060及格。


(三)考试科目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著作相关内容


(四)参考书目

《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8月出版


(五)考试题型

词语解释、判断题、选择题(分为A1型和A2型)、多选题、能力题(含病案分析)

点击链接获取其他内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何省力地自学中医?(5600字超详细规划)

图片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图片

卷面结构

图片

1.一级试题

试题内容只涉及一级原文,难易比为易︰中︰难=622

词语解释8分,共8题,每题1分;

判断题12分,共24题,每题0.5分;

单选题A160分,共60题,每题1分;

单选题A212分,共12题,每题1分;

多选题8分,共8题,每题1分。

2.二级试题

内容涉及一级原文50%;二级原文50%;难易比:易︰中︰难=622

词语解释8分,共8题,每题1分;

判断题12分,共24题,每题0.5分;

单选题A144分,共44题,每题1分;

单选题A216分,共16题,每题1分;

多选题8分,共8题,每题1分;

能力题12分,共1题,每题12分。

3.三级试题

内容涉及一级原文30%;二级原文30%;三级原文40%;难易比为易︰中︰难=622

词语解释8分,共8题,每题1分;

判断题12分,共24题,每题0.5分;

单选题A140分,共40题,每题1分;

单选题A220分,共20题,每题1分;

多选题8分,共8题,每题1分;

能力题12分,共1题,每题12分。

【按】

1.这些基本信息,我都是在写这篇分享时去官网查的。因为本人比较佛,对考试都不怎么上心,考试绩点常年三点零左右。所以这些在我完成三次考试后,都不知道。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这些还是有必要提前说明。

2.买一本《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指》,谷晓红老师主编,这是官方认定的参考书,只有这一本,没有配套的题库。所以网上说有卖真题题库,就不要去交智商税了。如果非要刷题,刷自己学校的练习册就好了。那个大群我也去加了,就是一个模拟考试的软件,没必要,老老实实背原文

3.那本指南还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考试,还是平常的背诵,都足够用。下面有提纲和方歌,《伤寒》和《金匮》的方歌采样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和《金匮方歌括》,让我亲切感倍增。本人在学方剂时《伤寒》《金匮》的方子都把剂量也记住了,好记的直接记,不好记的,大多采用的陈修园的歌括。既包含剂量,又朗朗上口的方歌谁能不爱呢。

图片

4.一级考试除了八个名解外,没有其余的主观题。因为名解是最先作答,所以很多同学一上来就被吓蒙了。不用担心,一个一分,你不会别人也不会。

5.

二级会增加一道能力题。笔者在2021下半年的时候,考的是《伤寒》和《金匮》的两个甘草泻心汤有什么异同。

二级的单选A2题型(小案例)增多,在临床应用方面会比一级要求更高。

6.

三级与二级题型相似,卷尾有一个能力题。笔者在2022上半年的时候,考的是四条原文,方子的地方挖空,填上后再分析四个方子的异同。没记错的话是1金匮,1伤寒,2温病。

三级的单选A2题型占比再次增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级考试

(一)

图片

解读考纲

图片

一级要求:熟练诵记经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证原文,并掌握其文义、医理。

【按】

1.一级考试只涉及一级原文,难易比为易::=6:2:2只涉及一级条文,明白我的意思吧。

2.四门课程各大学校应该都会开设,所要求背诵的内容可能也有所出入。但只要是课堂要求背诵的内容,落实到位,就足够通过一级的考试。

3.养成提前背诵的好习惯。在寒暑假,很多老师都会组织下学期将要学习科目的背诵打卡活动

如果是热爱经典,深知中医的生命在临床,临床的根基在经典这个道理的同学,自然不会错过。

只求期末考试不挂科的同学,也推荐你参加。因为人的记忆很有意思,一个东西你看了、背了就会留下印象,即便你根本一点都记不起,到时候再背起来,也比完全新背容易的多。这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大二时,我可以把标幽赋通篇熟练背诵,现在很久不看的情况下,从头开始背拯救之法,妙用者针……”背着背着就背不出下一句,不完全是忘记,因为那句话的音韵是有感觉的,但是具体字记不清。等看一遍,就又可以背得。所以如果你假期提前背了,就算是期末突击背诵也是容易的,不然那么多东西都堆到期末,你会欲哭无泪。

图片

如果是提前自学过下学期课程的同学,也建议你参加,不要抱着我背过”“我学过的心理,觉得自己可以不用重复。笔者在大一结束后,有一段长达七个月的时间,每天什么都不做,只是背诵、研习《伤寒论》。第一遍是通背,后面是反复背诵重点条文,大抵是现在的一二级了,最熟练的时候可以在什么都不看的情况下,把《伤寒论》我需要背的二百多条从头顺到尾。即便如此我还是在跟着一起复习,因为它真的会忘。我相信这段经历大部分同学是没有的,所以不要觉得自己很熟,没有最熟只有更熟,熟才能生巧

(二)

图片
分析指南
图片

一级条文

(可能数据有细微差别,我只统计了一次)

《内经》93

《伤寒》91

《金匮》104

《温病》67

【按】

1.一级考试就不详细说了,因为各个学校经典课应该都有背诵要求,把课堂上要求的,该背的背了,能通过期末考试的水平,过一级问题不大

2.《伤寒》《金匮》重要的内容是涉及方子的条文

3.《温病学》的一级内容大多在《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这三篇中。

4.《内经》一级内容主要在《素问》,篇目中《上古天真论》《生气通天论》《阴阳应象大论》《脉要精微论》《至真要大论》占比较多。

(三

图片
复习建议
图片

1.笔者是在大三下学期考的一级。这个时候的优势在于《内经》《伤寒》刚学完没多久,《金匮》与温病正在学,也不会太陌生,课堂上要求背的背熟,便可以通过。

2.《伤寒》《金匮》至少要把指南一级中所有涉及方子的条文都背下来,这是最基础的,没得商量。

3.《温病学》只背那三篇占比较多的著作就可以,考一级旁枝末节不用管

4.如果只求通过,不考虑分数,优先背《素问》中篇目的一级原文,《灵枢》可以不看。

5.另外大家要学会看哪些地方容易出考点。

《上古天真论》肯定是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直接给原文,挖空,容易出。《生气通天论》煎厥与薄厥的鉴别。

《阴阳应象大论》内容较多。怎么样生飧泄;什么走五脏;什么归六腑;辛甘发散为什么;阴阳之征兆、阴阳之道路;形不足者怎么样;其有邪者怎么样。

《灵兰秘典论》也很好出题。君主之官;相傅之官。这一大段最好都背下来,因为出题老师也不能硬出,那些容易出题的地方,自然就是重点。

《六节藏象论》罢极之本,封藏之本。《脉要精微论》内容也不少。五色那块的善色恶色区别;哪里是肾之府;中规、中矩、中衡、中权。

热论篇》我个人建议可以好好看一下,与考试无关。因为看了就会发现,这个六经跟《伤寒论》的六经名同实异。《内经》的三阳相当于《伤寒论》中的太阳病,所以治疗大法说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太阳病当然应该发汗了;《内经》的三阴病相当于《伤寒论》中的阳明病,所以治疗大法说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另外大家可以去找一找,《内经》中六经和《伤寒论》中六经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欢迎私下交流。

《举痛论》怒则气怎么,喜则气怎么那一段;《痹论篇》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的是什么;贯五脏,络六腑的是什么。

《调经论》的守经隧出过名解,不用管,你不会别人也不会。

《至真要大论》听名字也知道很重要。病机十九条,背得死死的没的商量;正治法那一段寒者热之,结者散之;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容易出名解。

《灵枢》的《本神》,心有所忆谓之那一段;心气虚则怎么样,实则怎么样,多容易考;《营卫生会》上焦如什么,中焦如什么。

就这样吧,没序号了。

6.

像一些很有名的短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些就更不用说了。

我上面不是在押题,是告诉大家怎么找容易出题的地方,不是小和尚念经左耳进右耳出,一边背一边要注意观察。把那些涉及到的知识点都多背背。其他地方看一看就好,一级不用紧张。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级考试

(一)

图片

解读考纲

图片

二级要求:在一级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经典理论的系统性和主要方证间的联系,并增加诵记相应原文。

【按】

1.二级考试涉及一级与二级原文比为1:1,难易比为易::=6:2:2

2.

与一级相比,二级考试涉及的条文范围更广。并且还要求掌握经典理论的系统性和主要方证间的鉴别。这就需要我们多留意一下有可比性的方群,或称为类方

比如三个泻心汤,大小柴胡汤,大小青龙汤,大小建中汤,附子汤与真武汤,五苓散与猪苓汤,三承气汤,苓桂剂类方,栀子豉汤类方,大小陷胸汤,辛凉轻平重剂,新加黄龙汤、宣白、导赤、牛黄、增液承气汤,五加减正气散,三复脉汤等。

温病的这些很容易出选择题,而且出的多,出大题的话难度会比较大。不过不用担心,这些是属于那两成难题中的。

虽然桂枝汤类方是一个大的群体比如桂枝加桂汤、枝加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桂枝汤加黄芪汤、桂枝加葛根汤、栝楼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等,但是不好出题,所以出能力题的可能性不大。

(二)

图片
分析指南
图片

二级条文

《内经》70

《伤寒》85

《金匮》81

《温病》52

【按】

1.但是二级考试一级和二级条文都有,虽然各占一半,但是你又无法确定哪些考,哪些不考。所以醒一醒,二级需要掌握的条文是:

《内经》163

《伤寒》176

《金匮》185

《温病》119

2.可以看到,二级考试涉及的原文,比一级成倍增加

3.《伤寒》的条文增在哪里呢。

一是涉及方子的条文。因为虽然只有一百一十多个方子,但并不是一个方子只有一条论述。比如3839都是在说大青龙汤,38为一级,39是二级;4041都是在说小青龙,40是一级,41是二级。所以在一级考试的分析中我就说,把所有涉及方子的条文都背下来,没得商量,因为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二是增加了一些长的条文。比如62997111这样。

三是增加了一些说理的内容。一般说理的内容都比较长,所以很多包含在第二点中。

岳美中老先生概括《伤寒论》特点说察症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准当前之象征,投药石以袪疾,言中肯綮。《伤寒论》说理的内容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

4.《金匮》增加的条文,一是比较常用的小方子,比如百合类方、赤小豆当归散、桔梗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橘枳姜汤、枳术汤等。这些方子临床常用,但一般不会单用,会合方或作为加减出现在他方中。

二是篇目开头就出现的论述病因病机的大段条文,如血痹病、肺痿肺痈等。当然百合病、胸痹病、痰饮病、水气病这种很重要很常见的自然归属于一级。

5.《温病学》的二级一定一定重视《湿热病篇》

虽然笔者与薛生白同姓,但是关于他的题我好像没做对几个。

图片

尤其要注意哪些湿热证开头的,给你一些症状,然后后面宜什么什么药。一定一定一定多看几眼,看的熟熟的。因为没有成方,临床不可能把他说的那些药一堆,所以背的意义不大,重在理解

重点还是《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这三篇内容多的著作。背诵以涉及方子的条文为主,二级尤其注意《湿热病篇》。

6.《内经》的话,《四气调神大论》那春夏秋冬三月被归位了二级,容平出过名解,但是我忘记是二级还是三级了。

增加的内容比较分散,也不太好说。就在一级熟背的基础上,多读一读吧,读的时候多想一想,假如你是出题老师,你会在哪里出题。

还有就是《内经》很不好背,特别是三级增加了一百二十多条相对没那么被同学熟知的条文,很多课堂上都没讲过,所以背是背不完的。

(三

图片
复习建议
图片

1.笔者是在大四上学期考的二级。这个时候的优势在于所考科目都已学完,并且是刚刚学完。完整度与熟悉度都比较不错。

2.《伤寒》《金匮》不用说,继续背涉及方子的条文。至于那些大段的,《金匮》里面一些论述病机的重要内容,需要背,不管是考试还是在后面临床应用,都是有用的。

至于《伤寒》,很多大段纯理论的论述,以前通背的时候我是背了一遍。但是后面复习的时候便没有刻意去背了。因为在应用的时候会发现《伤寒论》中的理法,是它自己的理法。比如它自身的用药规律,方证间的鉴别,在六经框架下的疾病传变转归等等。而《伤寒论》中的有些说理,特别是连着四个字四个字一长串的那些,读者很别扭。读惯了《伤寒》《金匮》,会生出一种语感和直觉,有哪些东西可能并不是原文,而是追文和嵌注。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温病》一样是以涉及方子的条文为主。三级考试最后的能力题出了四条原文,挖空填方子,再分析异同。如果那条原文都没背,方子填不出,后面又如何比异同

还有再强调一遍,一定一定一定注意《湿热病篇》以湿热证开头的一二级条文。

图片

4.《内经》就把课堂上背得内容,现在达到能背的程度,其他的内容多读多想,看哪些地方容易出题就好了。说实话,背不过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级考试

(一)

图片

解读考纲

图片

三级要求:在二级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经典理论的学术原理和临床应用思路,并增加诵记相应原文。

【按】

1.内容涉及一级原文30%;二级原文30%;三级原文40%;难易比为易︰中︰难=622

2.在二级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方证的鉴别,二级需要注意的问题,三级也都要注意。

3.因为一二级说的比较详细了,三级主要说说复习安排的问题。

3.原文内容增加的不是一般的多,而且大多是课堂上没学过的内容。

新背的话不大不现实,特别是内经一百二十多条都没见过的,怎么背。

(二)

图片
分析指南
图片

三级条文

《内经》128

《伤寒》90

《金匮》83

《温病》58

【按】

1.因为三级考试范围为整本书,所以实际条文为:

《内经》221

《伤寒》266

《金匮》268

《温病》177

2.震惊。这么多的内容,背是背不完的。随便单拎出来一本,那么多的条文能都背下来就是凤毛麟角。

3.而且这并不是简单的二级条文多增一些的问题。我们在准备一二级考试时,毕竟有课堂上以前的记忆,再拾起还是相对容易。而三级原文很多读都读不通顺,连一级的水平都达不到。

4.所以我的计划是强化基础,从一二级条文上找分数。一二级的原文能达到有一定的理解,有一些临床应用的思维。三级原文只读一读,无论是从考试还是临床应用来说,性价比都没有一二级原文高。

5.笔者一向很注重性价比。并不是三级原文没有用,当然有用,也不是说三级原文不重要,它只是与一二级原文相比,没那么重要。

在学中药时,我没有去细扣三级药。但是我把《伤寒》《金匮》用药频率由高到低的前五十味,在《本经》中的作用背了下来,并参照邹润安的《本经疏证》,周岩的《本草思辨录》,徐灵胎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以及陈修园的《神农本草经读》研习那五十味。

在上文也说了,我在学方剂时,也没有去细扣三级方。但我把《伤寒》《金匮》中的方子,连同剂量也一起记下方不离药,药不离方

同样的,也并非三级药、方不重要,凡是出现在教材中的,都是精挑细选的重要内容,只不过相比较而言,性价比没那么高。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成绩不会排在很前面。当然真正这样学了,中医科目的成绩也一定不会太差。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中写到,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同样,我的所为亦与功名利禄,毫不相关学自己想学,思他人未思。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

(三

图片
复习建议
图片

1.笔者是在今年五月刚到实习点没多久考的三级考试。一是事情比较多,没多久的复习时间;二是《内经》的系统学习离现在最远,完全拾起花费时间过多;三是笔者对四大经典的熟悉度由高到低为《伤寒》《金匮》《温病》《内经》,对《伤寒论》尤熟。

2.基于以上几点,笔者给自己制定的计划为

《伤寒》《金匮》只是单纯复习条文。达到偶尔看两眼可以把需要背诵的条文从头到尾一条不落下地顺下来。随便说一条,比如别人提103条,你就要知道是大柴胡,然后把条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背下来,至少涉及到方子的条文要达到这样的熟练度。

《温病学》因接触最晚,笔者只背了《温热论》不包括舌诊的前半部分全文,以及《温病条辨》的一些重要条文。这得益于当时的授业明师何宜荣老师,每次课前大家诵读原文,不知不觉便记住了。在准备三级时只把原来已经背诵的拾起,达到熟背的程度,其余均熟读。

值得一提的是,考三级的同学要把《时疫论》也看一下,二级需要注意的《湿热病篇》,在三级同样需要重视。选择题的背诵原文的难题,往往出自这里,并不是题出的活,而是大多数人没背。

《内经》依旧是只把以前课堂上要求背诵的拾起,达到可以背诵的程度,其余条文均反复读。笔者在《内经》上花的时间是最少的,因为单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性价比不高。三级有很多很多陌生的条文,一定不要去背,如果不是以前就熟背过,有深久的记忆,现背的话根本记不住。即便勉强记住,做题时最基础的原文题都会混,那个熟练度更别提进阶的临床应用。

3.考察的进阶内容,比如临床应用的一些思维,方证间的鉴别,就靠平时积累。因为笔者平常在给别人看病时喜用六经辨证,处方大多为《伤寒》《金匮》或后世方证比较明确的一些方子,如补中益气汤、血府逐瘀汤、温胆汤等。所以还是有些小小心得。推荐大家学了后一定去用,因为在运用的过程中你会强化各方面的记忆,并产生自己的体会。我很少去刻意记三级的内容,因为即便记下,你不去用一样很快就忘,性价比不高。

图片

我大二时对小柴胡汤没有什么概念,甚至药物组成都记不住。后面在运用的过程逐渐知道,这个96条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嘛,柴胡、黄芩一透散一清泄,构成清散少阳的框架;小柴胡汤证还有喜呕,所以用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有嘿嘿不欲饮食,《伤寒论》以保胃气,存津液为主旨,所以用姜、草、枣顾护中焦;徐灵胎曾说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因为半表半里处于一个关键时期,97条说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嘛,所以如果正气充盛,邪气就不得入里。如果正不当邪,人体向来壮实,可能就入了阳明,素体虚弱,可能就入了阴证。所以要加人参以助正气。

理解了,药物组成自然就记住了。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个方子,好处很多,一方面让你记得方子更牢固,另一方面可以让你对方子认识深刻,应用角度灵活多变。

小柴胡汤中柴胡是少阳主药。一般看到心下痞大多会想到泻心汤类方,或桂枝人参汤。其实小柴胡汤中的黄芩半夏,同样是泻心汤格局的缩影。桂枝人参汤证的痞就是因为数下之,虚痞主要是要用到人参。所以小柴胡汤证同样可见到痞,无论是因寒热错杂,或者虚。生姜大枣是最基础的调和中焦的药对,桂枝汤中除了桂枝芍药的协调合作外,也不应忽视生姜大枣的作用。甘草可以看作一种粘合剂,生姜大枣加上甘草,起到的会是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古人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多药对都曾加过甘草,有的效果很好,效果不好的大多去掉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又是一种记忆方法,理解的角度也不同。

小柴胡汤妙在人参,喻嘉言也在《寓意草》中言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去,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所以当邪已入里,病又偏实的情况下,人参便不再适合;呕不止比小柴胡汤的喜呕更重,所以生姜要多用,和半夏共构成小半夏汤心下急是胃脘部有实邪阻滞,一方面用大黄枳实(半个承气汤),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一方面枳实与芍药名为枳实芍药散,功擅调气和血止痛。所以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生姜由三两增为五两,又加大黄枳实芍药,就变成了大柴胡汤。至于为什么去甘草,又为什么不去大枣,笔者还没想通,我也查了一些解释,但随文敷衍,仅凭满足自己智力欲望而去假象的回答我不接受,很多解释没有临床依据。

并且我在应用大柴胡汤,合适的时机也会加上甘草,形成芍药甘草汤加强缓急止痛的作用,疗效也不错。医生不是文人墨客,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对于医生来说,理论存在的意义便在于更好的指导临床。

小柴胡汤证有阳证机转者,可以变成大柴胡汤证,如有阴证机转者,便是柴胡桂枝干姜汤。不再赘述,大家可以自己去解读。

图片

另外留个疑问,大柴胡汤中用的半个承气汤,行气药选的枳实,为什么不选厚朴,或者说大黄、芒硝、厚朴、枳实中随便选了两个药,厚朴枳实都可以?欢迎大家私下交流。

4.从实践总结规律,规律又反过来指导实践。这个不断往返于二者的过程会让我们收益匪浅

5.三级的要求是打破单独著作的界限,四门经典融会贯通

大家在看方子时,可以思维活跃一点,不必非要按照方剂书上的解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再举个例子,炙甘草汤为什么一定是地黄为君?我就认为炙甘草是君。把方中药分为三组。

第一组以桂枝为首:桂枝、生姜、大枣、人参、炙甘草;

第二组以地黄为首:干地、麦冬、阿胶、麻仁、炙甘草;

第三组:炙甘草。

第一组为阳药,可看作桂枝去芍药汤加人参。为什么要去芍药,对比第21桂枝去芍药汤可知。桂枝合甘草为桂枝甘草汤,是治疗心悸的基方。参、枣、草顾护中州,补益中气。诸药共奏益气温阳之功。

第二组为阴药,仲景老师补阴常用干地黄(如肾气丸中便用干地滋肾阴)书中的干地,即为现在的生地。生地重用至一斤,复加麦冬、阿胶、麻仁以助其力,诸药共行滋阴养血之功。有人说麻仁但有润肠之效,而无养阴之用,是仲景老师认识错了。其实无论麻仁是否具有养阴之力,但凭通便润肠,就不可随意去之。应知道保持大便畅通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组炙甘草用至四两,有如坐镇中军之主帅,统领协调阴阳两路兵马,使诸药共行不悖、各显神通,故为君药。以清酒八升入水煎,一者养血通脉;二者行药滞,防止大量补药滋腻碍胃;三者提高药中成分的析出,即现代所谓醇提。如是,诸药如数家珍、历历在目,炙甘草为君药不用多言。

生地重用至一斤为何不是君药。

一者,生地常用量本就较他药为重,量重并不能成为君药的理由。

二者,仲景老师的方子,如桂枝汤、麻黄汤、吴茱萸汤、麦门冬汤等,未尝有以药为方名而该药不为君药者。

三者,在伤寒论中,炙甘草用至四两并不多见,芍药甘草汤、甘草泻心汤、桂枝人参汤、甘草干姜汤,除此之外再无他方。此炙甘草用至四两,其功效及重要意义前文已多详述。《伤寒论》中共有七方要求去滓再煎,七方皆寒热并用之剂,再煎浓缩以使诸药共行不悖,炙甘草汤虽未用去滓再煎,然四两炙甘草之用与此无异。

四者,《灵枢·始终》有言:“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明确提出了阴阳双补,将以甘药。

所以从方名、甘草用量及作用来看,甘草作君药为妥。

吴鞠通先生深谙此理,只留下炙甘草汤中君药炙甘草,以及阴路之药(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又填去之芍药,此六味便为加减复脉汤,更加牡蛎为一甲复脉汤,更加鳖甲为二甲复脉汤,更加龟板为三甲复脉汤,更加鸡子黄、五味子为大定风珠!用药灵活至此,方为领会仲师组方之神意。学者领会至此,用方角度才会灵活多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注意事项

(一)

图片

背诵方法

图片

都说经典要背诵,道理谁都懂,背是真不好背

所以像《伤寒》《金匮》这种,建议大家用框架去背,这样才可能能达到一条不漏。也不用很费事,就把需要背的条文搞到一个文档里就好,比如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想到这篇要知道里面分了三个病,第一个痉病又分刚痉和柔痉,柔痉是11条栝楼桂枝汤,刚痉是12条葛根汤和13条大承气汤。

推荐大家去自己整理,这样才符合自己的习惯,背起来也容易。如果嫌麻烦,那就直接用我的吧,不过提前说好,我整理的很没水平。

在公众号窗口发送经典两个字,会自动弹出背诵框架和电子版背诵内容。

图片

《内经》和《温病》的背诵,笔者没有太多的技巧,就不误人子弟了。

(二)

图片
答题技巧
图片

1.考试是电脑机考,操作很简单,不熟悉电脑的同学也不用担心。

2.首先试卷要填满吧,尤其是开卷就出现的八个名解,在最前面。不要怕费时间,后面选择题写的很快,时间足够用。

3.尽量写详细。比如名解是喉中如水鸡声,你管他答题要点是什么,把你能想到的全都写上,这个见于哪本著作哪篇中的哪条,原文摆在上面,然后表面意思解释一下,一些重要词要解释一下,比如水鸡。

说实话名解确实会碰到不熟悉的,比如一级考试我就被守经隧难住了,因为我在读的过程中也没留意,所以讲的是什么我都不清楚,但是根据表面意思还是硬着头皮写上了。宁可胡写也不能不写。

4.能力题我还没有遇到案例题。二级考的两个甘草泻心汤的异同。

我在答题的时候就首先把《伤寒》中的甘草泻心汤见于第多少条,然后原文摆上去。再写方子的组成,功效,主治。

再把《金匮》中的甘草泻心汤出自哪篇,第多少条,然后原文摆上去。方子的组成,功效,主治。

都摆出来了异同就出来了,对比着写。可以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金匮甘草泻心汤共七味药有人参三两,伤寒论甘草泻心汤共六味药没有人参,但我就觉得伤寒的这个方子药物有脱漏,应该有人参。可不可以,我觉得可以,但你要自圆其说,有一定的根据,而不是信口雌黄。我对比了伤寒三个泻心汤的轻重程度,引用了一些注家的看法。当然写开心了就会忘乎所以,此刻这道题便与我无关,与分数无关了。有时写着写着,回看自己的答案,就会忍俊不禁,不知是因为自己机智的一批还是因为那有趣的答案。

(三

图片
考试准备
图片

1.提前打印准考证。

2.考试当天带好准考证和身份证。

3.进入考场时要先去教室前拍一张照,以证明是本人参考(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学校都这样)

4.找到自己座位,及时检查电脑是否正常,鼠标是否灵敏,有问题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5.考试时间是从输入身份信息正式进入试卷的时间开始算,所以如果因为电脑故障,延后考试时间的同学不用担心,时间是不会少的。

6.再强调一遍,考试的题型与题型之间不能返回,不能先空着名解去做后面的题,切记,切记。

图片   
图片

经典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家多读经典,多用经典。

薄纸一张,能证明一些东西,但不多。不要本末倒置。为了考试而考试。

再多的技巧也无非而已。

这篇文章写了三天,昨天晚上没有心思写,出了些意外。昨天——111日,晚上6:45左右,家母突然给我打微信视频。接听后,看到她面唇苍白,额头有汗,声音虚弱地说自己想吐,刚吐了一些。一旁的父亲焦急地补充可能是晚饭吃了鸡心,剩了两三天,没放冰箱。母亲说晚饭后没多久便想去厕所,但解不出,随即腹痛、呕吐。我问鸡心是不是只有母亲吃了,回答是。晚上6点左右吃完饭。

我没见过那样惨白的脸,母亲本就贫血,又得知10.31刚来月经,此时嘴唇已看不到血色,与苍白的脸融合在了一起,因为剧烈呕吐额头已经冒汗。我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

伴随着母亲时不时的剧烈呕吐声,我飞快思考:家里其他人都没事,只有母亲吃了剩的未放冰箱的食物,突然剧烈呕吐、腹痛、头晕、欲泻不得,在给我打电话前,曾给村里医生打电话,但他因疫情隔离无法到家中查看,告知可能是结石,建议去区里中医院做b(为什么不是区医院,区里的西医院因疫情,情况紧张,从疫情刚起到现在的几年,我们整个区都未受疫情影响,28号疫情突袭,区里的形势也紧张起来),母亲虽素体虚弱,但没有基础疾病,所以觉得结石不大可能,我的判断是食物中毒

可该怎么办呢。既然机体有以呕吐的方式自救,便因势利导,此时万不能止吐。

我嘱父亲急取热水一杯,加入食盐,以盐不容于水为度。让母亲大口全部喝下。

幸亏我在家里预备一些常用药。又让父亲先取黑顺片30g,丢入药锅中加水先煎,再让父亲取甘草10g,桂枝20g,赤芍40g,干姜20g找完后把甘草丢入锅中与黑顺片同煎,彼时水还没开锅,电药锅比较慢。

利用这时间,再去熬些大米粥,加一些白糖

粥已熬上,煮熟还需要时间。父亲厨房忙完回来,药已熬有一刻钟,水也已经开锅,此时让父亲把桂枝、赤芍、干姜加入药锅中

我把父亲指使地团团转,期间母亲多次呕吐,呕吐物已然有小半脸盆。不再呕吐后,母亲开始说自己感觉有些冷

然后我嘱父亲取药少许,让母亲尝一口,得到不麻舌唇的反馈后,让父亲把余药倒出半杯,让母亲小口小口地啜。

喝完躺在床上盖被休息。怕冷缓解,过时又有些手凉,热粥熬好,让母亲喝了小半碗。休息。期间母亲嘴唇血色逐渐恢复,声音逐渐有力。

陪母亲到10点,除大吐伤胃气,需要休养恢复外,危险基本解除

嘱睡前把余药再喝三分之一,有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一夜辗转难眠。

早上打电话询问,母亲诉夜间没有睡好,其余没有太大问题。这到在意料之中,大吐伤胃气,胃不和则卧不安。准备以桂枝新加汤善后。

说时平静,但当时情况确实危急。我知道严重的食物中毒,大量呕吐,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要防止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治疗不及时会休克,甚至更严重

父亲与奶奶说要是不缓解就去医院,别耽误了。我也深知事情的严重性,如果因为我的失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我会一辈子内疚自责,无法原谅自己。

母亲说,去医院路上就要四十分钟,现在疫情紧张,繁琐的手续也不一定什么时候可以得到治疗,所以直接给我打电话。

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去医院,因为说句混账话,送去医院便与我无关,无论是儿子还是医生的角色我都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连父母需要你的时候,都无法挺身而出,那我为什么要学医呢。

从中医的角度,第一方面不能止吐,反而要催吐,催吐的过程要注意防止误吸。期间我反复向母亲确认吐出后会舒服些。也印证了食物中毒的诊断。

第二方面,气随津脱,尤其留意亡阳。人活一口气,呕吐会带走体内大量的热,等出现四逆汤证时,再现熬药就晚了

所以在用盐汤催吐后,马上让父亲取黑顺片30g急煎,以防万一。因为父亲找药需要时间,我屋子中的药有些又没有贴标签。所以那时什么重要,什么先做,一定反应迅速。其他可以不急,黑顺片一定先丢进锅,后把甘草与黑顺片同煎。

黑顺片我常用,所以知道在这种情况5g10g不起效。因为对疾病的治疗方法、发展方向、病情预后我有一定的把握,所以这次才能化险为夷。

写到最后,突然不知该说些什么,就祝愿大家都可以顺利通过考试吧。

无论学医的初心是什么,至少要当一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医生。

关于公众号的功能,阿清还在摸索中,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海涵。

自动回复的功能很有意思。大家可以发送阿拉伯数字1到19,文字一到八,有一些小资料赠予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