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服药期间仍不改喝酒的习惯,服药时喝酒有害健康。酒精可能对某些药物的代谢产生较大影响,影响药物疗效;药物也可能影响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严重时可能致命。 双硫仑样反应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在体内代谢分3步:一是乙醇在乙醇脱氢酶催化下生成乙醛。二是乙醛在乙醛脱氢酶催化下氧化成乙酸。三是乙酸继续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而排出体外。某些药物能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醇在体内代谢的第二步被抑制,使乙醛不能转化为乙酸,造成乙醛在体内大量堆积。乙醛是一种毒性物质,体内乙醛浓度升高时,会与一些蛋白质、磷脂、核酸等呈共价键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的多种不适,出现头痛、腹痛、呕吐、出汗、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心肌梗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症状。不只是饮酒,摄入含酒精的物质也可能引起该反应。 在化学结构中,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3位有甲硫四氮唑取代基的头孢菌素,如头孢孟多、头孢哌酮等都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此外,呋喃唑酮、甲硝唑等也会引起该反应,因此在服用此类药物时不得饮酒。 低血糖反应 酒精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饮酒后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会使血糖下降过快,出现心慌、头晕、手发抖、出汗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低血糖昏迷,若抢救不及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而且这种低血糖症状,常常被醉酒状态掩盖,不易与醉酒区别。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发死亡。 破坏胃粘膜 酒精可使胃酸大量分泌,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样也有此类作用。二者联用会导致胃酸过量分泌,以致破坏胃粘膜,有引起胃出血的风险。 麻痹中枢神经 酒精具有脂溶性,可迅速透过大脑神经细胞膜,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增高,会引发中枢抑制、昏睡、昏迷。饮酒后服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可加重此作用,轻者致人昏睡,重者引起昏迷,甚至会因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 不只是饮酒,摄入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也会引起此类反应。含酒精的口服类药物有十滴水、川贝枇杷膏、藿香正气水、左卡尼汀口服液、环孢素A口服液等,含酒精的注射剂药物有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氯霉素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盐酸溴己新注射液、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等,含酒精的食物有蛋黄派、酒心巧克力、豆腐乳、醉蟹、醉虾、酒酿圆子、巧克力等。 因此,酒后用药或药后饮酒都需慎重行事。 (原载于2023年7月7日濮阳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