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大事表 卷二

 新用户4541Ay47 2023-07-14 发布于上海

卷二之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二之一

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

朔闰表

余读春秋每苦日食置闰不得其解据先儒旧说春秋不应置闰而置闰者凡二【见庄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及文元年闰三月】应置闰而失不置者凡三【见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至襄二十七年冬十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哀十二年冬十二月螽】至日食之乖缪尤多谷梁曰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及襄二十一年九月十月频食二十四年七月八月频食诸儒皆以为日无频食法日月无频交之理不交无从有食歴千年罔有折衷又经传中日月多有互异孔頴达曰凡异者多是传实而经虚以余攷之亦有经不误而传误者有经传俱不误而杜以駮正经传反致误者孔氏仅能明杜氏之义而无能救正杜氏之失至宋儒益务以义理为穿凿不攷本末凭空臆断至使千年经义沈霾晦蚀于附防之儒生卤莽之老宿重可叹也岁癸亥华生纲从余逰年二十三岁性敏而有沈思余教以推求春秋朔闰之法以方幅之纸一年横书十二月每月系朔晦于首尾细求经传中之干支日数不合则为置闰始犹觉其抵牾十年以后迎刃而解其合者凡十九不合者前后率不过差一两日因经传之日数以求晦朔因晦朔之前后以定闰余与杜氏长厯不差累黍其违异者则为著论駮正之乃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事迹指掌可数粲若列眉而后儒之凭空臆造都成防语试约举三四事言之桓五年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传曰再赴也杜谓甲戌前年十二月廿一日己丑此年正月六日今考桓四年冬当有闰十二月甲戌实是正月廿一日而己丑则二月七日也是经书正月甲戌不误第甲戌之下当有阙文己丑之上并脱二月两字耳传不知而误以为再赴杜并不知而误以今年之日属之前年由失不置闰故也昭元年十二月晋既烝赵孟适南阳甲辰朔烝于温杜以甲辰为十二月朔谓晋烝当在甲辰之前言十二月误不知是年当闰十月不可依长厯作闰十二月经传皆有十一月己酉己酉先甲辰五十五日则甲辰非十二月朔可知服防云甲辰夏十一月朔也葢夏之十一月于周为正月晋烝以孟冬而赵氏以仲冬烝于家庙传以烝本冬祭不可系之来年而甲辰实正月朔故特变其文先言十二月晋烝而后言甲辰朔此明系两月事赵氏之烝自在明年正月传纪晋事自用晋之夏正耳杜不知传文书法之变误以来岁之日属之今年由置闰失所故也更有经传俱不误而杜孔误者庄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日食鼓用牲于社左传曰非常也左氏之意葢谓正阳之月日食为非常之变异尔是解所以鼓用牲之故而杜释为非常鼓之月由置闰失所误使七月为六月夫不应伐鼓而伐鼓不过失于谨慎未足重烦圣笔而正阳之月受隂气亏损乃灾异之大者杜不举其大而举其细何为乎今推算辛未是六月朔日自庄元年闰十月至二十四年闰七月凡九置闰正合五岁再闰十有九岁七闰之数而孔氏曲从杜说反谓二十四年八月以前误置一闰所以使七月为六月此经传俱不误而杜孔自误也又有杜孔俱不误而后儒以意推求而误者襄二十八年十二月甲寅天王崩乙未楚子昭卒相去凡四十二日杜孔俱云日误而胡文定指为闰月经不书谓是防服不数闰之证吕氏本中至反駮杜孔为非殊不知置闰须通计两年上下若此年十二月置闰则来年二月安得有癸夘五月安得有庚午乎今推算闰当在来年之八月此宋儒不考经传前后横空臆度并不信杜孔而失之者也此卷独多约有一百八十余页就一卷中厘为四卷学者执是求之以上下数千年诸儒议论如堂上人判堂下人曲直又如执规矩以量物毫发不容少错余于此用心良苦而位置闰月排列朔晦则华生经始华子师道改正之力为多呜呼綦难哉余往怀此志六七年而苦无端绪闻泰兴曙峰陈先生有书六卷屡邮书求其令嗣而不获而临川师有春秋年谱一书亦未见示亡儿炳从旁赞曰是不难从经传日数求之足矣此事儿请任之余呵之曰尔何知炳不敢言而退今幸是编成喜二华之能成吾志而又恨亡儿之不得与成其事也为然者久之辑春秋朔闰表第二

隠公【名息姑】

春秋大事表卷二之一

卷二之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二之二

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

闵公【名开】

 

 

卷二之三

襄公【名午】

卷二之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二之四

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

 

昭公【名稠】

附春秋通经闰数

哀十五年闰十二月逆数至十四年闰二月相去凡二十三月

【见续经左传十五年闰月卫浑良夫与太子入舍于孔氏之外圃上冇冬及齐平知为闰十二月】

哀十四年闰二月逆数至十年闰五月相去凡四十六月

哀十年闰五月逆数至七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三十月哀七年闰十二月逆数至五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二十五月

【见经冬闰月齐景公】

哀五年闰十二月逆数至二年闰十一月相去凡三十八月

哀二年闰十一月逆数至定十四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三十六月

定十四年闰十二月逆数至十二年闰十一月相去凡二十六月

定十二年闰十一月逆数至十年闰六月相去凡三十月

定十年闰六月逆数至八年闰二月相去凡二十九月定八年闰二月逆数至四年闰十月相去凡四十一月定四年闰十月逆数至二年闰五月相去凡三十月定二年闰五月逆数至昭三十年闰五月相去凡四十九月

昭三十年闰五月逆数至二十八年闰五月相去凡二十五月

昭二十八年闰五月逆数至二十五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三十月

昭二十五年闰十二月逆数至二十二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三十七月

【见传闰月取前城上有十二月则知闰在十二月也】

昭二十二年闰十二月逆数至二十年闰八月相去凡二十九月

【见传闰月戊辰杀宣姜上有八月则知闰在八月也】

昭二十年闰八月逆数至十八年闰正月相去凡三十二月

昭十八年闰正月逆数至十五年闰九月相去凡二十九月

昭十五年闰九月逆数至十二年闰正月相去凡四十五月

昭十二年闰正月逆数至十年闰五月相去凡二十一月

昭十年闰五月逆数至六年闰七月相去凡四十七月昭六年闰七月逆数至四年闰四月相去凡二十八月昭四年闰四月逆数至元年闰十月相去凡三十一月昭元年闰十月逆数至襄二十九年闰八月相去凡三十九月

襄二十九年闰八月逆数至二十七年两闰杜因左传辰在申再失闰之文顿置两闰十一月二十九年闰八月距二十七年之后闰十一月相去凡二十二月襄二十七年之前闰十一月距二十六年闰十二月相去凡十二月

襄二十六年闰十二月逆数至二十四年闰三月相去凡三十四月

襄二十四年闰三月逆数至二十一年闰八月相去凡三十二月

襄二十一年闰八月逆数至十九年闰九月相去凡二十四月

襄十九年闰九月逆数至十六年闰十月相去凡三十六月

襄十六年闰十月逆数至十三年闰八月相去凡三十九月

襄十三年闰八月逆数至十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三十三月

襄十年闰十二月逆数至七年闰十月相去凡三十九月

襄七年闰十月逆数至五年闰四月相去凡三十一月襄五年闰四月逆数至二年闰四月相去凡三十七月襄二年闰四月逆数至成十七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二十九月

【见传闰月乙夘晦栾书中行偃杀胥童上有十二月则知闰在十二月也】

成十七年闰十二月逆数至十四年闰七月相去凡四十二月

成十四年闰七月逆数至十二年闰五月相去凡二十七月

成十二年闰五月逆数至九年闰十一月相去凡三十一月

【见传冬十一月城中城长厯推此年闰十一月杜以为此闰月城之】

成九年闰十一月逆数至七年闰八月相去凡二十八月

成七年闰八月逆数至四年闰七月相去凡三十八月成四年闰七月逆数至元年闰三月相去凡四十一月成元年闰三月逆数至宣十五年闰十一月相去凡四十一月

宣十五年闰十一月逆数至十二年闰五月相去凡四十三月

宣十二年闰五月逆数至十年闰五月相去凡二十五月

宣十年闰五月逆数至六年闰五月相去凡四十九月宣六年闰五月逆数至二年闰五月相去凡四十九月宣二年闰五月逆数至文十六年闰五月相去凡四十九月

文十六年闰五月逆数至十二年闰十一月相去凡四十三月

文十二年闰十一月逆数至九年闰七月相去凡四十一月

文九年闰七月逆数至六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三十二月

【见经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

文六年闰十二月逆数至四年闰三月相去凡三十四月

文四年闰三月逆数至二年闰正月相去凡二十七月文二年闰正月逆数至元年闰三月相去凡十一月【见传于是闰三月非礼也】

文元年闰三月逆数至僖三十年闰九月相去凡四十三月

僖三十年闰九月逆数至二十五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五十八月

僖二十五年闰十二月逆数至二十四年闰四月相去凡二十月

僖二十四年闰四月逆数至二十年闰二月相去凡五十一月

僖二十年闰二月逆数至十七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二十七月

僖十七年闰十二月逆数至十二年闰二月相去凡七十一月

僖十二年闰二月逆数至九年闰七月相去凡三十二月

僖九年闰七月逆数至七年闰十一月相去凡二十一月

【见传闰月恵王崩】

僖七年闰十一月逆数至五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二十四月

僖五年闰十二月逆数至元年闰十一月相去凡五十月

僖元年闰十一月逆数至闵二年闰五月相去凡十九月闵二年闰五月逆数至庄三十二年闰三月相去凡二十七月

庄三十二年闰三月逆数至三十年闰二月相去凡二十六月

庄三十年闰二月逆数至二十八年闰三月相去凡二十四月

庄二十八年闰三月逆数至二十四年闰七月相去凡四十五月

庄二十四年闰七月逆数至二十年闰十二月相去凡四十四月

庄二十年闰十二月逆数至十七年闰六月相去凡四十三月

庄十七年闰六月逆数至十四年闰五月相去凡三十八月

庄十四年闰五月逆数至十一年闰三月相去凡三十九月

庄十一年闰三月逆数至九年闰八月相去凡二十月庄九年闰八月逆数至七年闰四月相去凡二十九月庄七年闰四月逆数至四年闰四月相去凡三十七月庄四年闰四月逆数至元年闰十月相去凡三十一月庄元年闰十月逆数至桓十六年闰六月相去凡四十一月

桓十六年闰六月逆数至十三年闰正月相去凡四十二月

桓十三年闰正月逆数至十一年闰正月相去凡二十五月

桓十一年闰正月逆数至七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三十八月

桓七年闰十二月逆数至四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三十七月

桓四年闰十二月逆数至元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三十七月

桓元年闰十二月逆数至隠九年闰十月相去凡三十九月

隠九年闰十月逆数至七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二十三月

隠七年闰十二月逆数至五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二十五月

隠五年闰十二月逆数至二年闰十二月相去凡三十七月

案自隠元年至哀十六年孔子卒止通计二百四十四年论常厯法当有九十闰今据经传月日推校得八十七闰杜注于襄二十七年顿置两闰十一月以应天正合来凡八十九闰通计少一闰又左传襄九年十二月下有闰月戊寅济于隂阪侵郑杜注谓此年不得有闰月当是门五日之譌除此不筭外通计表内闰月见经者二见传者七凡长厯失不置闰今增置者三桓四年闰十二月庄二十年闰十二月成十二年闰五月长厯错置闰今削去者一庄二十九年闰二月其置闰稍有后先今改正者五僖八年闰十一月今改九年闰七月文八年闰七月今移在九年昭元年闰十二月今改闰十月八年闰八月今改十年闰五月哀五年闰十月今作闰十二月皆据经传上下月日防校不敢曲为迁就余悉同长厯

附春秋经传朔数晦数

隠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不书朔史失之】

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

桓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不书日官失之长厯庚午朔】

庄十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不书日与朔官失之长厯癸未朔】庄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庄二十六年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庄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僖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僖十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不书朔官失之】

僖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不书日与朔官失之长厯壬子朔】

文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不书朔官失之】

文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既

宣八年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不书朔官失之】

宣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不书朔官失之】

宣十七年六月癸夘日有食之【不书朔官失之】

成十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成十七年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襄十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襄十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不书朔官失之】

襄二十年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襄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襄二十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襄二十四年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旣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襄二十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昭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昭十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昭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昭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昭二十二年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昭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昭三十一年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定五年春王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定十二年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定十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哀十四年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续经】

巳上春秋所书日食三十七惟宣八年七月甲子杜以为月三十日余皆朔日无论经书不书

僖五年春正月辛亥朔日南至【传】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传】

僖十五年九月己夘晦震夷伯之庙【经 是月之三十日】

僖十六年夏五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经】

僖二十二年己巳朔宋楚战于【经】

僖二十四年三月己丑晦公宫火【传 是月之二十九日】

文元年五月辛酉朔晋师围戚【传】

成十六年六月甲午晦晋楚战于鄢陵【经 是月之二十九日】成十七年闰十二月乙夘晦栾书中行偃杀胥童【传是月之三十日】

成十八年正月甲申晦齐侯使士华免杀国佐于内宫之朝【传 是月之二十九日】

成十八年二月乙酉朔晋悼公即位于朝【传】

襄十八年冬十月丙寅晦齐师夜遁【传 是月之三十日】

十一月丁夘朔入平隂【传】

襄十九年夏五月壬辰晦齐灵公卒【传 是月之二十九日】襄二十六年三月甲寅朔郑伯赏入陈之功【传】

襄二十七年六月丁未朔宋人享赵孟【传】

昭元年十二月甲辰朔赵孟烝于温【传】

昭十二年冬十月壬申朔周原舆人逐原伯绞【传】昭二十年六月丁巳晦卫侯与北宫喜盟【传 是月之三十日】秋七月戊午朔遂盟国人【传】

昭二十三年春正月壬寅朔二师围郊【传】

昭二十三年秋七月戊辰晦吴楚战于鸡父【传 是月之二十九日】

已上除日食外其余经传书朔者凡十三经二传十一书晦者凡九经二传七

案公谷二传説晦朔多难信公羊于僖十六年春正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云何以不日晦也是非晦而谓之晦又云朔有事则书晦虽有事不书因于僖十五年九月己夘晦震夷伯之庙成十六年六月甲午晦晋楚战于鄢陵俱云晦防也是实晦而谓之非晦何休又云非卓佹之事无取乎言晦朔若趡盟奚战是也谓桓十七年二月丙午及邾娄仪父盟于趡春秋说以丙午为二月晦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春秋説以丙午为五月朔今案二月无丙午丙午是三月初四日五月丙午是月之初五日公羊何氏言朔晦者俱谬谷梁于僖十五年己夘晦震夷伯之庙亦云晦防同公羊于成十六年甲午晦鄢城之战又云遇晦曰晦同左氏俱无凭凖故朔闰表不录二传

赵氏匡曰公谷于僖十五年己夘晦震夷伯之庙并云晦防也据十六年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成十六年甲午晦晋楚战于鄢陵并书晦朔则知此言晦者亦晦朔之晦尔古史之体应合书日而遇晦朔必书之以为厯数之证谷梁于成十六年传云事遇晦书晦何得于此独名晦防乎

春秋大事表卷二之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