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烹调技法:粤菜著名鸡馔,脆皮葫芦鸡及梧州纸包鸡的制作秘技

 风吟楼 2023-07-16 发布于广东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正文

脆皮葫芦鸡

原料:光鸡1只(约1050克),湿糯米75克,金华火腿粒25克,湿冬菇粒50克,鲍鱼粒100克,鲜莲子75克,精盐5克,味精5克,蚝油5克,葱花5克,陈村枧水2.5克,脆皮糖水100克,淡二汤100克,花生油(炸用)2500克。

烹调技法:粤菜著名鸡馔,脆皮葫芦鸡及梧州纸包鸡的制作秘技

鸡骨骼图

制作方法:

此鸡馔是粤菜体系中较为罕见的刀工菜式。

之所以说其较为罕见,是因为粤菜体系的烹饪理论是突出鲜活两字,也就是十分注重保留食材自带的质感。

过多的刀工,被视为“屠龙之技”,会破坏原料的肉质结构,使原料致熟后的质感变得松散霉烂,不成美食。

由于是刀工菜,所需的光鸡是指煺毛但未掏取内脏的鸡,目的是确保光鸡只有一个刀口。

将光鸡放在砧板上,在踝用刀将鸡头骨与鸡颈椎的交接处斩断,但要确保鸡颈皮与鸡头仍然相连。

将鸡椎骨翻出,使能见到鸡肩胛骨,用小刀分别将两边的鸡肩胛骨关节鎅开。

用小刀贴着肱骨刮离骨膜,使粘连肱骨的皮肉分离开来。

一手握着鸡中节(尺骨、桡骨),另一手握着肱骨扳动,使肱骨与肘关节分离。用小刀沿肘关节环鎅一刀,用力翻动鸡皮肉,使鸡尺骨及鸡桡骨外露出来,利用贴骨刮膜的手法,令鸡皮肉与鸡尺骨、鸡桡骨分离。

然后一手握着鸡翼尖(掌骨),另一手握着鸡尺骨、鸡桡骨扳动,使鸡尺骨、鸡桡骨与腕关节分离。

再用同一手法将另一边的鸡翼内的骨刮脱出来。

此为脱鸡翼法

烹调技法:粤菜著名鸡馔,脆皮葫芦鸡及梧州纸包鸡的制作秘技

用小刀贴着鸡胸椎表面刮鎅,边刮鎅边移动鸡皮肉,使鸡胸椎、鸡肋骨的皮肉分离。到达鸡髋关节时,握鸡股骨向上扳动,使鸡股骨脱落。

此为脱鸡身法

用小刀沿鸡股骨的髋关节处环鎅一刀,再贴刮鸡股骨令皮肉分离。

在鸡股骨部分外露后,一手握鸡股骨,另一手握鸡皮肉,并反方向拉扯,使鸡股骨完全外露。顺势一拧,使鸡股骨与膝关节分离。

用小刀沿鸡胫骨的膝关节环鎅一刀,再贴刮鸡胫骨令皮肉分离。在鸡胫骨部分外露后,一手握鸡胫骨,另一手握鸡皮肉,并反方向拉扯,使鸡胫骨完全外露。

顺势一拧,使鸡胫骨与踝关节分离。

再用同一手法将另一边的鸡髀内的骨刮脱出来。再在踝关节对下1.5厘米处将鸡爪(凤爪)斩下来(可在起鸡骨前操作)。

此为脱鸡髀法

以上部位骨肉分离之后,就剩下尾椎部分的皮肉未与骨彻底分离。此时要特别小心,原因是此处的皮肉很薄,稍有不慎就会弄破鸡皮,使整个操作功亏一篑。谨慎的做法是边扯皮肉边刮该处鸡骨,扯力不宜大,刮处不宜多,还要适时地调整光鸡的摆放位置。

以上各法合起来就是“起全鸡法”。

技术要求是:全鸡表皮完整,无破口;鸡肉无骨碎及肢骨残留。

技术要领是:以刮为主,以扯为辅。

湿糯米放入疏网桶内,撞入滚水(开水),使湿糯米表面预糊化,以降低糯米黐机能,提高清爽的效果。

撞水时要多翻动糯米,务必让所有糯米都能接触到滚水(开水)。

疏网桶要通畅,不宜让滚水(开水)滞留。

鲜莲子放入钢盆内,加入陈村枧水拌匀,腌5分钟左右。

然后放入铁镬(锅)中火加热至沸腾的滚水(开水)烚煮。

烚时用笊篱晃动,使鲜莲子外衣脱落。

烚煮至鲜莲子腍软,用笊篱捞到流动的清水里漂凉。

用竹签将莲子心厾(戳)去。

猛火烧镬(锅),落30克花生油,放入湿糯米、鲜莲子、金华火腿粒,湿冬菇粒、鲍鱼粒及葱花,用5克精盐、5克味精调味,以中火炒匀,制成馅料。

将馅料酿入脱骨鸡(荷包鸡)内,将鸡颈皮绕过鸡翼打上结成“葫芦鸡坯”。

将“葫芦鸡坯”放入滚水(开水)中渌过,再用脆皮糖水涂匀表皮,置通风处吹晾,让鸡皮干爽。

花生油放入铁镬(锅)内,以中火加热至五成油温(150℃~180℃),再将吹晾干的“葫芦鸡坯”放入油内炸至鸡皮酥脆及呈金红色。

然后将炸好的“葫芦鸡坯”放入瓦窝内,加入淡二汤,置入上什炉(蒸柜)蒸25分钟左右,以糯米熟透为标准。

花生油放入铁镬(锅)内,以中火加热至五成油温(150℃~180℃),再将蒸好的“葫芦鸡坯”放入油内炸至鸡皮干爽,取出用刀顺切一分为二摆砌上碟便可供膳。

潘老师按

注1:“脆皮葫芦鸡”是饭馔结合的食品,所耗时间集中在令糯米成饭的过程上。

因此,突出鸡皮的酥脆,可用其他原料替代糯米。

注2:“脆皮葫芦鸡”做法有一版本是待鸡坯蒸熟后,蘸上脆浆再进行油炸。

梧州纸包鸡

原料:净鸡肉1000克,糯米纸60张,鸡蛋清(蛋白)50克,干淀粉25克,蒜茸12.5克,辣椒米50克,豉汁25克,芝麻油5克,精盐7.5克,味精7.5克,花生油(炸用)2500克。

烹调技法:粤菜著名鸡馔,脆皮葫芦鸡及梧州纸包鸡的制作秘技

用糯米纸包裹的才是正宗

制作方法:

此鸡馔又名“威化纸包鸡”,之所以称为“梧州纸包鸡”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此鸡馔始创于广西梧州。

另一种说法是梧州人擅长制作糯米纸,因此鸡馔的糯米纸取材于梧州而得名。

此鸡馔可作筵席的热荤菜膳用。

将净鸡肉切成薄片,放入钢盆内,用鸡蛋清(蛋白)拌匀,再加入精盐、味精、蒜茸、辣椒米、豉汁调味,用干淀粉裹浆,再淋上芝麻油腌15分钟左右。

糯米纸铺在砧板上,将连料约20克的鸡片放在糯米纸上,然后将糯米纸摺卷并两端对折,使糯米纸摺卷成“日”字形纸包鸡坯。

纸包鸡坯以收口向下的姿势放在撒上淀粉的钢盘内待用。

花生油放入铁镬(锅)内,以中火加热至五成油温(150℃~180℃),然后将纸包鸡坯逐件放入油内,浸炸至纸包鸡的糯米纸微脱并浮起,用笊篱捞起沥去油分,再摆碟上碟便可趁热供膳。

烹调技法:粤菜著名鸡馔,脆皮葫芦鸡及梧州纸包鸡的制作秘技

也有一种真是用纸包的

潘老师按

注1:“糯米纸”又名“威化纸”,目的见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将糯米煮成饭,再将饭擂成稀糰,然后一手揪着稀糰快速抹涂在熯铛上,并迅速抽离,使稀糰留在熯铛形成厚薄一至、直径为15厘米的圆片,见薄圆片干熟,另一手拿竹签将薄圆片挑起。再依次重复操作。

另一种是将糯米粉与清水开成一定浓度的稀浆,再将稀浆喷涂在加热至160℃的熯铛内,使稀浆熯成直径为15厘米的薄圆片。

总的来说,第一种方法的质感较为酥化,第二种方法的质感较为艮韧。

注2:“梧州纸包鸡”有多种调味形式,这里仅举豉香一例。

也有是用东南亚香料配味,没有特定要求。

另外,关于“纸包鸡”的做法,近年也有一款,是用将鸡肉放入玉扣纸摺成的纸袋里油炸制成。这种做法欠缺之处是要食客自己动手撕袋取食,不太优雅。

全文完

烹调技法:粤菜著名鸡馔,脆皮葫芦鸡及梧州纸包鸡的制作秘技

粤厨宝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