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式(与第一路相同) 身体正直,自然站立。脚服靠拢,两脚尖傲向外擞,形成外八字型。左手反握剑柄垂臂立于身体左侧,使剑脊平贴在左小竹上垂直,左手腕向前转.手心向后,创尖向上,剑刃向左右竖在左肩后。右手五指并拢.掌指向下.手心向后贴祥在右胯侧.眼向前平视。先吸一大口气,然后轻轻呼出,随之全身放松.头脑清晰(图3-1) 要点 头正项竖.身直悬顶.合档收臀,脚跟靠拢.达到头顶百会穴、档内会阴穴、脚下涌泉穴三穴位竖直成为一条直线.叩齿合屑,舌纸上胯,下颊向后收。两有从容下垂沉肩,两肘徽向前牵引,松腰松胯,两腿靠紧.胯要挺直.脚趾抓地,整体放松,动作自然,精神凝聚.排除杂念.意朴神闲。剑身在左臂后两肘微向外屈,使剑刃不要触及身体的肩背部。 释义 武当丹剑是一套古老传统的剑术,乃祖师张三丰所传授.其剑术实质是一种古老传统武器技击使用的剑术;由于它出自武当派,有其道家养生修炼的另一意义,所以在学练武当剑时必须保持外用技击、内可养生的两大原则。 剑术预备式是以道家修炼从无极式开始,必须要掌握练功前的内在意、气的运行。在姿势中的三点一线是为了调整自己身体的骨骼,使之成为一条直线,脊柱端正,脊髓通杨。然后.舌抵上聘收须。用鼻吸一大口气到达华盖穴.然后.舌尖落下,用口轻慢呼出,同时随呼气,将身体从上向下逐渐放松以意导气,一直松到脚下,自感气从脚底排出.顷时即会感到头脑清晰.心脏平稳.以达到沟通天地之气贯行于身。 起式 1.在预备式荃础上,两手同时由下向前平举,左手握剑柄向上挑竖腕,手心向外,剑尖向下垂直;同时,左脚向左平行横开一步.屈膝成左弓右仆步;上身随开步向左横摆微转,左手握剑手腕随转身向左转.右手向右横开平转;头向左转.眼随剑走看左手剑栖(图3一2、图3一3)。 2.上动未停.紧接速回左手握剑手腕向外、向下转,使剑尖向上.再向上托起手心,剑落在左臂内侧;右手也从下向上托起.手心向上,两臂直臂平落在胸前.眼向前平视;同时,左脚收间成虚步落于右脚内侧(图3一4)。 3.上动未停,紧接两手同时由前向下.各向左右两侧向外、向下划弧,两针向内旋,翻转手心向下.两肘平行屈落在腹前两侧.高与腹平.左手握剑变成剑栖在前.剑尖在后.仍然紧贴在左小臂上;同时.左脚向左前斜方迈进一步,屈膝下跳;右脚紧跳先向左脚内侧贴靠一下.然后.再速向右平横开一步,屈膝下踌.两脚仍在一平行线上.两腿分开略宽于肩,形成马步桩.眼向前平视(图3一5)。 要点 两项动作要连贯进行.中间不可停顿.此式包含气息的升、降、出、人.做到呼吸均匀,气沉丹田.动作要自然.整体放松.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精神守一。肢体不要挺直,不川低力。掌握速度不可过快、过猛。剑向外旋转时,注意剑必须垂直.防止剑尖挑脸。当剑向前旋转时.注意剑要向下竖剑垂直运转,防止剑尖刮耳朵。剑身翻转不要触及身休。手与脚的动作要同时进行,要做到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释义 “虚灵调息”一式。其内涵是表达武当派武当剑为道家剑术,开始以调息运气为主。此式在道家修炼的'.精、代、神”三宝中,占一“气”宇。道家之精筋全在一'.气”字,古仙曰:'’气是添年药”.即是人生命巾的能最,所以把从无极到太极化生万物作为武当剑起式的开端。动作要结合太极功法.分阴阳两仪,快慢相间。此式动作要求慢稳,采后天之气保养先天之元气,体现升降开合,调息“柔中蕴刚”,内劲动作要自然流畅.而且有力。以内功为主。 (二)意撒乾坤 1.紧接上式不停.上身腰脊抖动微向左扭转,右手从右先向前再向左、向下经胸前.手心翻转向上、向右划弧。再翻转向右上,带动上身腰向右扭转;同时.左手剑随身转.先从左前向右再向左,经胸前向左下,再翻转向上划一大图圈,然后再向下;紧接左腿随身休向右扭转时向上屈膝上提,形成左手握剑搂膝(图3一6)。 2.上动未停,紧接身向左转90度。,左脚向左前进一步下落踏实,脚尖向前屈膝下蹲;左手握剑置在左膝外侧.手心向后.剑柄在下,剑尖向上;同时,右手随身转从右后掌变剑指向前平行前指.手指向前,臂伸直,肘向下坠;同时.右脚随身转.右手向前指时,速提膝跟进,脚面附贴在左小腿上.脚尖钩住小腿后侧.脚面绷直,眼向前平视(图3一7)。 要点 腰为主宰.以腰作轴。两价随身转划弧时。要自然松沉,要沉肩坠肘.不可抬肩。气向下要做到心静体松,梢神自然提起。旋腰摆胯时.速度要快,将上身抖起来。头随身转,眼随式向前平视。转身旋腰上身要直.不可弯腰。剑尖向上直立.刃分左右,剑脊紧贴在小竹后,剑刃不可贴身。身体从右向左扭转时,将重心移至右腿站稳后再提左腿。左腿屈膝成独立式时,踏实站稳,上身不要前俯后仰。 释义 “意撒乾坤”一式,其内涵是表达“梢、气、神’三宝中之“神”字,它是武当剑独有的功法,首先讲武当神.所谓武当派的技艺就是要以神态来表达。通过意念用剑发之于内心.剑道讲:“手中持剑.心中有剑,心失剑失。,道家讲:“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宰万物者也。”故此剑式强调于意,动作开展大方有贯乾坤之势.节奏要快.将身体旋转潇洒,轻灵敏快。在定式独立要稳如泰山.有阳动阴朴之体现。在剑式动作左手握剑要向上划大圆弧,右手剑指要从耳后平行前伸。要做到有一种气宇轩昂的神态。 (三)二仙传道 紧接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90度。右勾脚向右后撤一步下落,着地踏实.脚尖向前,屈膝下蹲;左手握剑随身体向右转时,从左下向前平行向右.经胸屈肘置在胸前.手心向下;右手剑指伸开变掌随身转翻转手心向外,从前向上、向右、向后、再向下划一大圆弧.然后由下向上屈肘手心向上,置胸前合在左手下接剑.剑交右手;同时.左脚随左手回转时,左脚向后退半步落在右脚左内侧屈膝,脚跟提起,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头向左转.眼向左前方平视(图3一8)。 右脚踏实,左脚虚点,屈膝下踌。两肩微内扣,含脚竖项.两臂屈肘收于胸前。接剑动作要灵活.要与左腿退为虚步动作协调一致。两手合剑时.左手握剑仍然贴在左小臂,剑尖向左前方.不能偏或低。 释义 “二仙传道”一式,其内涵是表达“精、气、神”三宝中之精,字,原谱义为两位神仙传授道法.称.二仙传道.。在武当剑术它是以阴阳相合.两掌上下相对,两脚一虚一实,沉气收叙于丹田,称阴阳为二仙,合手接剑为传道.落实剑谱之称。道家讲炼情者炼元梢,精为命根.元精为无形之精,寓于元气、元神之内。武当剑术乃祖师张三丰传留,虽经数代传承改进,但仍不失道家修养身心之要旨。在今后的套路演练上.每一剑式都要体现精气神.其功效可使五脏六腑筋骨皮肉得到充分锻炼.达到全身气血无处不通,可以内使精气神充盈,外使精气神十足.是一种上乘功法。正如三丰祖师所言:“欲令夭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学”此剑式动作在武当剑谱中称为“守势”。 一、提袍扬帜 1.紧接起式.左手松开,右手持剑在握.持满把剑法,变成“太阳剑”势,左手变剑指在胸前向左前方平指;同时,左脚随之向左前方上半步,踏实后,右脚速向左脚前上一步,身体随之向左转;同时.右手持剑随上步向前平刺。然后,速将右脚向后退一步,落在左脚右后侧踏实,身体重心落在右腿。然后,右手平刺剑随退步将剑尖向下落.从右向左划二小弧,搅剑一圈,然后在胸前平剑.手心向上.臂伸直向右侧横击斩出,剑身扁平,成仰手平剑“太阳剑”势;同时,左手剑指从前方向回收,经胸前向左平行分开,臂微屈,手心向外,手指向前.眼视前方,恢复到“一字平分”式(图3-77)。 2.紧接上式不停,右腿提起向左脚内侧横上半步落地震脚踏实,脚尖向外摆.身体重心落在右腿;同时,右手持剑屈肘,臂腕向内翻转.腕向下垂.剑从右侧上方向下翻转,剑尖向下,剑柄在上.手心向右用剑上刃向左脚前斜截,上身随之稍向左扭腰摆转;左手剑指从左侧向右上划弧,屈肘.手心向外,置于头左上方,眼视前方(图3-78)。 3.上动未停,紧接上身再向右扭转.随之右手持剑屈肘臂腕向上翻,剑从左下反转剑尖向右上方崩挑,剑尖向上微向左倾,手心向内,臂微屈,剑柄置于额头右前方;同时,当身向右扭转时,左膝提起脚面绷平.脚尖下垂掩档,成右独立式;左手剑指随上挑剑时从上向下随搂膝向左,置于左胯外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身挺直.眼向前视(图3-79) 要点 两式动作要连贯衔接.中间不停顿奋右脚上步,提腿震脚要与右手剑下截动作和上挑剑与左提膝独立动作协调一致,左手剑指划弧做到提袍之式。身躯扭转要以腰为轴,潇洒自然。 释义 “提袍扬帜”一式,在剑式上包括截、挑剑法,属于防攻兼备剑法,多用螺把持剑法。其剑式取于古代两军作战.主帅在战车上,一手提起盔甲战袍一角,一手高举指挥三军发号令的旗帜,观敌料阵,取其形,故称“提袍扬帜”。此剑式在武当丹剑中即为“防”式,又为“守”式。 紧接上式不停,左脚向左前方斜跨出半步下落,脚尖向外,落地踏实,向前屈膝弓步,右腿伸直成左弓步,上身随之向下沉.微向左扭转前探;同时,右手持剑变成刁把持剑,剑尖从右上向前、向下、向后旋转一周户成顺手正立剑“中阴剑”势。然后长身上起直臂向右前下劈点,手心向左,剑尖向下,剑柄与小腹齐;同时,左手剑指从左下反转向外划半弧上举置于头部左上方,手心向外.手指向前,头微低,眼视剑尖(图3-80)。 要点 右手剑在前上方旋圈划弧时,上身也随之向左转腰,然后再落脚前弓,向下劈剑要身向右方,不要向左前.定式后要形成“三点”对峙.即左腿向左前弓,脚落地向左为一点.右腿伸直.右脚在右为一点.剑尖下劈在两腿中间前方为一点,形成三角形的身法。剑柄与小腹右侧平齐,剑尖不要过低,力贯剑尖要干脆有力,干净利落。上身微向左前倾。 释义 “粉碎玉斗”一式,是在前式“提袍扬帜”后紧接的连续用法。剑在挑崩之后,速转为借势力劈。此剑术属右伦劈剑法,运用正立剑,用剑下刃前端及中端部位由上向下直臂抡劈,力达剑身下刃前端,是一种主要攻击剑法。谱意内涵为.古代有一种用玉石制成用于址粮食用的器具“斗”,一剑下去将其劈得粉碎,比喻“粉碎玉斗”。 三、秘甲藏兵 紧接上式不停,右手持剑屈肘向内翻转臂腕.手心向下.剑尖在身前方从右下向右上、向左、向左下旋转剑花.然后再速向右上提带,剑柄在右上方,剑尖向左下;同时,右脚随向上提剑时也微向上提起,身上起。然后,右手持剑再向左胯身后穿刺。臂微屈,手心向内,剑柄置于左胯外,剑尖向后.刃分上下,成顺手正立后穿剑,上身随之微向左转45度;同时,身下沉.右脚向左脚后倒插下落,脚尖着地.屈膝歇步下蹲;左手剑指下落置于右手腕上.头向左后转,眼向后视(图3-81)。 要点 剑旋转剑花从下向上提剑要有撩、挑、提、带之意。向左胯下后穿刺与脚向后倒插歇步要同时完成。上身微向前倾.转头向后视。 释义 “秘甲藏兵”一式,从其谱意讲指古代武将身披盔甲,身上藏带兵器。在此剑术上的涵义是一种暗藏杀机的剑术用法,以缩身下蹲藏剑而向后穿刺.属一种技巧性的攻击剑法。这是一种身体快速后转随身藏剑向前直刺的后穿剑,以攻其不备。要求动作协调一致,剑高不过膝,低不能触地,多用螺把持剑而有力攻其下盘,故为“秘甲藏兵”。此式在武当丹剑中属技巧性攻击剑法。 四、 叶底穿花 紧接上式不停.右手持剑向上翻转臂腕,剑尖由后翻转向前,手心向上,手背向下,虎口向右,手指向上,刃分左右成仰手平剑为“太阳剑”势;以左脚跟为轴,身体向右后环转45度;同时,身体随之由低向上直起,右脚也提起随身向右后旋转,转后再向前迈进一步,落在左脚右前方.脚尖向前,踏实屈膝前弓,左腿伸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持剑在转身时剑仍置于左胁下不动,随身体后转到正前方时,右手再从左胁下向前平刺,臂伸直,刃分左右,剑尖向前,剑柄与胸平齐;左手剑指随右剑的转动仍附在右手腕上,当右手剑向前平刺时,左剑指松开变掌,握在右手背上成双手握剑向前平刺.眼视前方(图3-82)。 要点 动作要柔中寓刚.身体向后旋转要快速.运用腰劲。步法上要注意两脚的虚实变化。剑要贴身肋端平,转身平刺时要变为双手握剑,身体在旋转过程中随之逐渐上起.形成螺旋上升。 释义 “叶底穿花”一式与前式“秘甲藏兵”紧紧相连。前式指在盔甲中向下向后的穿刺。此式是形容由下旋转向上的转身前穿刺.也是一种隐避的穿刺,为“地盘剑”式。动作要快速,直臂双手握剑刺出为一种转身玄妙技巧性的攻击剑法,所以采用“叶底穿花”之名。 五、丹凤朝阳 紧接上式不停,上身微向后坐,右手持剑屈肘在身前右侧两手分开.右手剑变成刁把持剑向内翻转臂腕,剑尖由前方向下、向后、向上、再向右前、右下划一立圆剑花,然后,翻转臂碗变成翻手反立剑.虎口向下.手心向右。剑下刃向上.上刃向下,为“中阳剑”势,臂伸直速向身右后方反刺,剑尖向后,手心向左;同时,身体随着右手剑向右后反刺时.上身向前下俯,头向右后转;同时,右脚踏实,膝微屈,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腿随身体前俯、剑后刺的同时.提腿屈膝向身后蹬踹出去.腿伸直与腰平,脚面绷直.脚掌向上;右褪成独立式.支撑全身体重,使用前俯身探海平衡腿法;左手掌在胸前变为剑指.从脚前上举屈肘在头前方向右划弧.剑指向右后,手心向外.头向右后看,眼视剑尖(图3-83). 要点 上身前俯时.要挺胸抬头侧身向右转头看后.腰也须向右拧转。剑向后刺与左脚向后蹬踹都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后蹬脚可屈腿上抬,后刺剑不要过猛,要刚中带柔抖劲.创身要平,整体动作必须使神、剑、身三者合一。 释义 “丹凤朝阳”一式.形容开翅展尾的风凰.在明媚的阳光下展示优美的姿态。在剑术上它是一种巧妙的翻剑背后刺攻防剑用法。同时.可以配合俯身脚后见的技击动作。此式在武当丹剑中属于一种技巧性的攻击剑法。 六、铁桥竞渡 1.紧接上式不停,上身立起,;左脚从后向前收回,下落在右脚左前侧.脚尖向外.膝微屈踏实;右腿屈膝向上提起.脚尖向下,成左独立式;同时.右手持剑从右后屈肘先落创尖.从下向前、向上经腹脚前向上挑腕。剑由下直向上挑穿至胸前.剑尖向上.刃分左右.手心向内.剑柄与腹平,成冲天立抱剑;左手剑指由头前向下落,屈肘变掌抱在右手背外.手心向里.成双手抱剑,眼视剑锋(图3-84)。 2.上动未停.紧接右脚向前平蹬出.脚心向前.脚尖向上;同时,上身猛向后挺胸后仰,面部、脚部均向上接近水平.使用仰身平衡腿法;同时.两手抱剑从脚前经头面部向后平刺.臂伸直,手心向上,头向后仰.眼视剑锋(图3-85) 要点 两个动作中间不要停顿,要连在一起演练。上体仰身要与前蹬脚协调一致.尽址保持动作的平衡,左脚独立式要站稳.膝微屈.脚趾抓地。 释义 “铁桥竞渡”一式也是一种平衡动作的演练.其剑式采用武术中“铁板桥”功夫的动作,形容身体可以平仰成为一座桥。在此谱中的意义为,利用“铁板桥”功夫进行剑术的攻防战术.前面采用脚蹬、踢、踹的技击攻前.后方可采用突发仰身向后穿刺的技击剑术.所以在演练中要有敌情观念.不可单独迫求造型美。此属主攻击剑法。 七、浪里挑花 1.紧接上式不停.上身拧腰向右转身;同时.右手持剑,左手松开变成剑指附在右手背上随转身一起向右转,剑身不动.头随之向右转.眼向右视(图3-86), 3.上动未停.紧接右手持剑手腕从里向外圈走.使剑尖向右旋转一剑花.然后.再由右向左上方走弧形斜剪截,手心向上,上身随剑转动.腰微向下沉,随之向左摆转;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迈进一步.脚尖向前.届膝弓步.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左手剑指反转向上在脚前划弧后再反向上置于额头左外侧.手心向外,手指向前.眼视剑尖(图3-88) 4.上动未停,紧接右手持剑旋腕.剑尖向上、向左、向下旋一小圈再向右上方斜撩崩,手心向左,肘微屈,剑柄与头平.上身随之坐胯随剑向右摆转;同时,右脚随剑向右撩时向右前方斜进一步,脚尖向前踏实.屈膝前弓.左腿伸直成右弓步;左手剑指随身剑的转动从上向右、向下、向左经胸前划半圆弧向左下胯外侧前指,肘微屈.手心向下.眼视剑尖(图3-89)。 要点 此式与前式“铁桥竞渡”要连贯演练,不可分开。转身时要敏捷、快速、平稳,不要失重.动作中要沉腰活胯。左右撩剪崩挑要使肩、臂、肘、腕须柔韧灵活。用剑花运转动作带动身躯浮沉,不要有涩滞之处。臂微屈不可强直,运用形愈的整劲。左右撩剪剑时。剑由上经下走半弧形.不可直来直往。脚下轻灵虚实.变换清楚。 释义 “浪里挑花”一式.是要求剑式动作如身处海洋波浪之中,要将冲来的巨浪挑击打碎,使其变成浪花.形容剑术之威力。翻身遇浪,回身挑击,以撩、剪、崩、挑之剑法进行左右正面攻击,配合剑花的搅缠圈圆.展示阴阳剑法。身要灵活.步法稳健。此式在武当丹剑中属攻击剑法。 八、巧画峰峦 1.紧接上式不停,右手持剑臂腕向里转,剑身微向左截带.屈肘向前上挑成仰手斜立剑.为“少阳剑”势,手心向上.剑上刃斜向右上;同时,带动上身随之向下沉腰向左扭转.右脚随腰向左扭转向后横撤回半步落在左脚内侧右前方,脚尖点地成虚步.身向后坐劲.身体重心落于左腿,左腿微屈膝踏实;左手剑指由左下向右至胸前附在右手腕内侧.眼视剑锋(图3-90) 2.上动不停,紧接右手持剑再速向内、向下翻转臂腕,剑尖由前向左、向下、向右翻转剑花,向右前方反手截刺成翻手反立剑,为“中阳剑”势.虎口向下,手心向右,剑下刃向上,上刃向下,臂伸直:同时,上身也随剑转向右转90度,身体挺直,右脚随转身向右前进半步.脚尖向里踏实,腿伸直;左脚随之跟进,向上提腿屈膝.脚尖下垂掩裆,成右独立式;左手剑指随上身向右转时由前向下、向左、再反转向上置于头顶上方.手心向外.手指向右.眼视剑尖(图3-91)。 要点 摆身旋剑划弧时.要以腰带膀.旋臂转腕,正反翻腕用力耍运劲自如,身法剑法要上下相随,灵活巧妙,做到神、剑、身三者合一。 释义 “巧画峰峦”一式.主要掌握创式中的巧妙灵活变化。在武当剑术中独有的阴阳变换剑法动作快而精,其动作看为剑花旋转。实际乃阴阳剑术的攻防用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粘剑既走.快速敏捷,变化无穷。由于剑法、身法的起伏连贯.把它比作连续的山峰,用技巧的剑法、身法抖动.巧妙绘成一幅图画,达到“巧画峰峦”。此属攻防兼备剑法。 十一、柳岸莺梭 1.紧接上式不停.右脚向右后斜外侧撤退一步.屈膝半蹲踏实,身体随之向右转45度;左脚随之向右后撤,置于右脚内侧.屈膝.脚尖点地成虚步;同时,右手持剑向内翻转臂腕.剑尖在左下向右、向上、向左、向下旋一小圈剑花。变顺手正立剑,成“中阴剑”势.再向右后肋下抽带.落在右胯外侧,手心向里,剑尖斜向左前方.左剑指随剑抽回仍附于右手腕上,眼视左前方(图3-98), 2.上动未停,紧接上身立起.左脚向左前侧迈进一步.膝微屈,落地踏实,右脚跟进至左脚内侧.屈膝.脚尖点地成虚步,身向左转90度:同时.右手持剑随左脚进步时以顺手正立剑直臂在胸前向前方立刺,手心向左,刃分上下;左手剑指从右侧向下、再向前划半弧,附在右手腕上,眼视剑尖(图3-99). 3.上动未停,紧接右脚原地落实.上身微向右扭转,左脚向左后横退一步.屈膝踏实;同时,右手持剑向内翻转臂腕,手心向下、向右平击出.然后.再向外翻转臂腕,手心向上.速向小腹左侧抽带,剑柄停落在左肋下,剑身平.剑尖斜向右前方;同时.右脚随回抽剑时撤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屈膝成虚步;左手剑指随撤左脚时从右手腕上分开向左平开.当剑撤回时,再从左向右划半弧至左肋下.附在右手腕上.眼视前方(图3-100)。 4.上动未停.紧接身上起,右脚向右斜前方迈进一步.膝微屈,落地踏实;左脚跟进落在右脚内侧,屈膝,脚尖点地成虚步,身向右转90度。;同时,右手持剑向内翻转臂腕成顺手正立剑“中阴剑”势,手心向左.刃分上下,向前方立刺;左手剑指从左侧向下、再向前划弧.附在右手腕上.眼视剑尖(图3-101), 5.上动未停,紧接左脚跟落地,右脚向右后撤一步,屈膝踏实.左脚随之撤到右脚内侧,屈膝.脚尖点地成虚步;同时,右手持剑向外翻转臂腕.手心向上从右向左平击出,然后.手腕再向内翻转,剑尖从右向上、向左划一小圈剑花.手心向内,再由前向小腹右侧抽带,成顺手正立剑.剑尖向前,剑柄在腰右外侧.上身随剑向左摆动后再向右转身45度;左手剑指从右向左,再随抽剑向右落在右手腕上;头向左转,眼向前视(图3-102) 6.上动未停,紧接身立起.向左转45度.左脚向左前迈进一步,右脚跟进落于左脚内侧.膝微屈,脚尖点地;同时.右手持剑以顺手正立剑向前方立刺,手心向左,刃分上下,剑与脚平齐,左手剑指由右侧向左前伸落在右手腕上,眼向前视(图3-103). 要点 进退步法要灵活,动作紧凑.中间没有间断。动作潇洒大方,刚柔相济,腰、胯、腿、膝、脚运用配合自然,尤其要注意神态的体现.掌握好左、右、中三个方向的立刺剑。 释义 “柳岸莺梭”一式.谱名之意是指在柳树堤岸上.黄莺在树间来往穿跃,如同织布的梭子穿梭一样.形容避其降碍.快速飞行。此剑术有左、右、中的步法、剑法。在前刺剑均用顺手正立剑“立刺”.要并步直刺,变换方向运用剑术阴阳走剑花.搅、缠、抽、带.穿梭的力点要脆,刺点要刚.运用形意拳的整劲。此为攻防兼备的剑法。此式与第一路“飞鹞穿林“的区别在于.前者为歇步平刺剑.此式为立步直刺剑.不可混同。 十二、赤地霞光 紧接上式不停,右脚向右后撤退一步,上身随向右转90度;同时,右手持剑变为钳把剑.旋转臂腕由前向下、向后、向上、再向前旋转腕花一圈,手心向右,虎口向下.变为翻手反立剑.成“中阳剑”势.再速向右后方穿刺;同时,左脚向后倒插歇步。落在右脚后屈膝下脚成剪步,上身竖直.头向右转;左手剑指随右转身时由上向下落.经胸前向左外侧划弧.反转向上置于左额前.屈肘.手心向外.手指向右.眼视剑锋(图3-104)。 要点 行走剑花时不要摇臂.剑向后穿刺要与左脚歇步同时完成。臂伸直向后穿刺成翻手反立剑。虎口向下,刃分上下.剑柄与胯平齐,剑身斜向下,剑尖不可过高。 释义 “赤地霞光”一式,谱意形容在辽阔广大的土地上.日出时霞光散射的美丽景象。动作中要做到.当倒插歇步下蹲成剪步时.须身卧大地,剑刺落地.如霞光万照.体现姿态的美.气势宏大.走式要快.落式要慢.快慢相间。在剑法上为“地盘剑’后刺剑法,此式在武当丹剑中是主要的攻击剑法。 十三、迅雷击浪 紧接上式不停.身上起.右脚向右横跨一步,脚尖向外踏实,膝微屈;右手持创由后向下、向左、向上、向右旋转一圈.成顺手正立剑为“中阴剑”势,再向右下侧抡劈.手心向前.臂伸直.剑尖斜向下:同时.上身随之微向右扭转.左腿提起.屈膝向右腿靠近,脚尖下垂掩裆.成右独立式,上身微向右倾;左手剑指从额前向下、向左、向上划弧.再置于头顶上方.手心向外,手指向右;头右转,眼视剑锋(图3-105)。 要点 下抡劈剑与抬左脚成右独立式要同时完成.不可有先后之分。上身与左剑指均微向右倾。 释义 “迅雷击浪”一式.谱意形容炸雷突然袭来,击起大的波浪,使人来不及防备.其内涵为速、快。在此剑式表现上要有快的速度.而且剑发于突然.剑锋抡劈力猛,要有威摄震撼力量。顺手正立剑的抡劈为剑术的主攻法。此式是在前式“赤地霞光”慢的节奏上突变为快的动作,两式反映武当剑术中“快慢相间“.也为“阴阳变换”。此式在武当丹剑中属主攻剑法。 十四、悬崖勒马 紧接上式不停.左脚向左横落一步.脚尖向前踏实.上身随之向左沉落。然后,再微向左扭转带动右手持剑向外翻转臂碗,手心向上成仰手平剑,从右向左走弧形剑花后.再向小腹左侧抽带,剑身平直成“太阳剑”势.剑尖微斜向右上;同时.右腿抬起屈膝向左撤.靠拢左腿,脚尖下垂掩裆.成左独立式;左手剑指从上在脚前下落.附在剑柄上;头向右转.眼向右视(图3-106) 要点 两肩要松沉,手臂要抱圆.腰背正直,独立腿必须站稳,屈膝垂脚要扣裆.向回抽带剑要有神意,头劲要上竖.精神提起。 释义 “悬崖勒马”,一式取其成语.指骑马行至陡峭的崖边.为了避免危险.赶紧收缰勒住马.称为“悬崖勒马”。在剑式动作上.。其神意要有悬崖勒马的快速稳重姿态.要做到速退立止。在剑法上为一种“守式”.以静待动,守其门户.以待乘机而入。身法要做到剑身合一。此属防守剑法。 十五、美女穿珠 紧接上式不停.右脚向右横跨一步下落,脚尖向前.踏实;同时.右手持剑手心由向上翻转臂腕向前、向下、向后成翻手反立剑向右侧平刺出.手心向后.虎口向下.剑下刃向上为“中阳剑”势.臂伸直.剑柄与肩平;左脚随刺剑时提起紧跟屈膝贴附在右腿内侧.脚尖下垂掩档成独立式;左手剑指反转从下向左、向上划弧.上举至左额前.手心向外.上身微向右倾;头向右转.眼视剑锋(图3-107)。 要点 以腰带身,身随剑行微有扭摆,要做到剑身合一,柔中寓刚。翻手立剑前刺时不要耸肩,脚落地独立要稳。穿珠刺剑与提腿屁膝脚扣裆同时完成.剑身合一发出整劲。 释义 “美女穿珠”一式.形容巧妙快速准确的刺剑之形,如同女人用线穿珠那样准确。此式要与“悬崖勒马”一式有机地连贯在一起.中间不要间断,是一种“阴极阳生”之势.山慢变快迅速准确。劈用翻手反立剑平刺.用旋臂拧缠之力.身、剑、神、力融合一起发整劲。此式在武当丹剑中为主攻剑法。 十六、紫电披霜 紧接上式不停.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下落.脚尖外撇,踏实屈膝向前弓腿,右腿伸直.身下沉成仆步;同时.右手持剑臂腕向外旋转,手心向上,然后在右侧再翻转手心向下,走一剑花.剑尖由右向前、向右下斜披.手心向下.剑柄在右膝后侧.剑尖斜向下.上身微向左转向前倾;左手剑指从上屈肘向胸前下落再向左划弧.屈肘向上绕行举在头顶左方.手心向前.手指向右;头向右转.眼视剑锋(图3-108), 要点 左脚向左落步.身体重心向左移动.脚尖外撇不要直向前,仆步下披剑要利落.脚与剑同时落地,发一整劲.下披剑要与仆步腿平行,剑不可披于腿后。 释义 “紫电披霜”一式要按谱演练。“紫电”指一种波长比可见光线短的紫外光.能透过空气.有杀菌能力;“披霜”指因寒冷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地而凝结成的白色球晶;将其拨开.称为“紫电披霜”。在剑术上要求剑式从上向下仆步,披剑,比喻为“紫电披霜”之形.其速度要快,劲要整。此属防御剑法。 十七、灵芝献瑞 紧接上式不停.右手持剑从右方直臂向左前斜上方撩挑.手心向内;同时,上身随之微向左摆动,然后,翻转臂腕.手心向外,剑臂再向右旋转;同时.上身随之微向右摆动.剑随身转至右侧时.剑尖向上挑成竖立剑.竖腕,剑柄向下落.手心向内.竖剑向左立挂。竖肖剑收至胸前.剑柄与小腹齐.手心向内.剑尖向上.刃分左右.成满把竖立剑,为“中定式”同时,上身随之微向左摆动,右脚随身、剑左摆时向左收回.落在左脚内侧,脚尖点地.成虚步.身体重心仍落在左腿上.两膝微屈;左剑指从左上向左下落回收至胸前.附在右手背后.合抱剑柄,眼向前视(图3-109) 要点 两手立抱剑两臂要圆,下蹲时两膝不要挺直.左实右虚成点步。上身左右摆动要以剑带身.做到剑身合一。 释义 “灵芝献瑞”一式.谱名采用古代敬献吉祥的一种仪式。“灵芝”为滋补作用的药品,多称为“圣药”在古代多用来象征祥瑞。此式双手捧剑竖立胸前.两腿屈膝.承献出一种敬奉祥用之态。在剑术上的用法为防守兼顾。立剑从右向左。可用于防破对方之脚前刺击,以剑刃上部分将器械格出。献剑中立为守式.闭住门户以观敌情变化。武当剑术中此形称“人盘剑”术。此式在武当丹剑中属防守兼备剑法。 十八、玉带飘风 1.紧接上式不停.右手持剑在脚前立剑.手腕旋转走剑花,剑尖从上向左、向下、向右再向上划一圈。然后.屈肘手碗向下转.剑尖垂直向下指地,剑柄在上.手心向右.刃分左右;同时,身体随剑花的旋转腰向下徽沉向左摆.再向右转。然后,右脚向左脚后侧倒插一步.以两脚跟为轴,身体向右后旋转一周360度;剑尖向下,仍然随身转向右垂剑外挂.左手剑指仍附在右手背上.眼视剑锋(图3-110) 2.上动未停.紧接当身转360度时身向下沉,两腿变成剪步下蹲;右手持剑向身右侧直臂外挂.剑尖从向下垂速变向上翻转臂腕.手变钳把.剑尖反转从下向上竖直崩剑.剑柄在下,剑尖在上;同时.左手剑指从胸前右手腕上向左划弧,再向左侧方伸臂屈腕前指.手指向上,手心向外.臂微屈;头随右崩剑向右转.眼视剑锋;当左剑指从胸前向左平指时.头左转.眼视剑尖(图3-111). 要点 以上两动作实为一式.中间不要停顿。插步转身360度以脚跟为轴.两脚在原地转.保持上身平稳下落。转身时屈肘.剑尖向下,剑柄在上向外挂。坐腕上崩剑时.臂要伸直.剑尖在上.剑柄在下。转身定式时身体下蹲要剪步坐盘.头先向右转视剑.然后,再向左转视前方。 释义 “玉带飘风”一式,谱名原意为在我国古代唐、宋年间,官员们身着蟒袍玉带,所用的玉饰腰带称为“玉带”.以分别官阶的高低;“飘风”是形容风吹使玉带烈然而起的形态。在剑术上要表现出身法的飘起之式,以腰为轴旋转360度,剑与腰转为玉带缠身.脚下要有八卦步法的灵活,腰胯旋转要以太极内劲带动全身,剑法的挂、崩、挑、竖要做到干净利落.体现形意的快整之劲.全式快中求稳.以表现出玉带飘风落地之形。此式属防御剑法。 十九、手撒金钱 紧接上式不停,身立起左脚向左前方迈进一步,脚尖向前.头向左转,上身随之向左转90度,右脚随转身向左脚前迈进一步.脚尖向前,屈膝.身体重心落于右腿.左腿伸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持剑从右后剑尖向下变成翻手反立剑.为“中阳剑”势,再向左上方燎挑.剑尖斜向上.臂伸直.手心向右.剑下刃向上.剑柄与头平齐;左手剑指随身剑的转动,从左侧向上、向右经胸前向下、向左转,再向上置于头部左前方.手心向外.眼视剑尖(图3-112) 要点 右手持剑向前绕行燎挑必须与右腿前弓步配合一致。 释义 “手撒金钱”一式比喻用手握满金钱向空中前方扔出.撤落满地。在剑式上向上撩挑有如向外撤金钱之态,使用翻转臂腕翻手反立剑法.手心向右才能抛出。此式在武当丹剑中属主攻剑法。 二十、回手扬镖 1.紧接上式不停,身体重心后移,上身向左转90度,右手持剑屈肘用剑刃前端山前经左肩处向左上、左后削剑,剑尖斜向下;同时.右脚随剑转时向右后撤一步.脚尖向前.落地踏实,左手剑指自上经胸前下落在右手腕上,眼视剑锋(图3-113) 2.上动未停.紧接右手持剑由左下向前、向右上在胸前圈剑绕行半圈.上身随之右转180度;同时.左脚向左后退一步,脚尖里扣.左手剑指随右剑转附在右手腕上;头随剑转.眼视剑锋(图3-114)。 3.上动未停,紧接右手持剑再向右后翻转臂腕,手心向外.由右后向下、向右前直臂平撩.手心向右.成翻手反立剑.为“中阳剑”势.剑下刃向上.剑与胸平齐;同时.右脚微向前移.脚尖向前.膝向前弓,左腿伸直成右弓步,身向左转180度;左手剑指由右手腕上向下经胸前向左上划弧.屈臂上举置于左上方,手心向外,屈肘手指剑尖,眼视前方(图3-115)。 要点 剑向左绕立圆要有削剑意义;向右绕立圆要有拦托意义;向前绕立圆要有撩击意义,步法要轻稳。防止上身耸肩、缩项.两脚距离保持虑实.左剑指配合在胸前划弧一圈。 释义 “回手扬镖”一式.顾名思义指古代武林生涯中.双方对敌搏斗.利用转身避敌之际.回手向敌投掷出暗器飞镖以杀伤敌人。在武当剑术上乘功夫中就有“武当飞剑”之式.并有此潜名。此动要与前式“手撒金钱“连续起来.前面有“撤手”,后面有“回手”.这样才能体现“扬镖”之式。但要切记.出剑如扬镖耍向前平撩.不可高扬撩剑.不然失去扬镖之涵义。此属主攻剑法。 二十一、高挂云帆 1.紧接上式不停.上身向后坐.身体重心落于左腿.腰微向左扭转.右手持剑向下坐腕.然后速向左摆腕屈肘向左上撩剑,上身向左转45度,剑尖斜向左上.手心向内,剑柄与头平齐;同时.右脚随剑身转动向左脚前右侧虚点半步.脚尖着地.身体重心仍在左腿,两腿均微屈膝;左手剑指从左额外向下落在右手剑腕上,眼向右上视剑锋(图3-116), 2.上动未停.紧接右脚向右前斜方横帘跨一步,脚尖外撇,踏实,上身随之向右转.屈膝.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速跟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成虚步,屈膝,上身腰向下沉.再向右扭转;同时,右手持剑向外翻转臂腕,手心向外,剑尖从左微向下落,屈肘再向右上斜穿刺,手心向右.剑柄在头前右上侧.剑尖向上,左手剑指随腕转仍附于右手腕上,眼向右上视剑锋(图3-117)。 要点 此式以腰主宰身剑的运动.左右扭转均用腰力.要柔中寓刚.轻灵敏快。窜跃虚步上斜刺剑时要扭转腰,并尽量使上身右转不要转身。 释义 “高挂云帆”一式,谱义指其动作要有高挑、窜挂之式。“云帆”是指一种利用风力张帆行驶的船,挂在桅杆卜的布蓬.称为“帆”,只有利用风力才能使船前进。这种高挂即是要将云帆高高挂起才能使船运行。在剑式动作上,是一种由低向高的窜跃刺穿剑术.以腰拧起向上窜.眼向上看,身要拧.如同桅杆,两脚着地一实一虚。此式在武当丹剑中为向上主攻剑法。 大地回春 紧接上式不停.左脚向左后斜退一步,脚尖向前,右手持剑在右上方旋腕走一小圈剑花,然后,速翻转小臂垂腕屈肘.剑尖向下落,剑柄从上向左下挂剑;同时.身体向左转90度,右脚紧跟半步落在左脚前右侧,脚尖向外.踏实;右手持剑从剑尖向下由右下向左下经腹前向右上反撩,成仰手斜立剑,为“少阳剑”势.手心向左内斜.剑刃斜向右上.下刃斜向左.身上起直立;左脚向右脚前横落,脚尖点地成虚步;左剑指从右手剑下落时分开向下经腹前向左划弧,当转身后再由左经胸前划一小弧.再向左胯外落按.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向前平视(图3-118), 要点 剑走腕花;拧腰撤步要一致,剑下挂随转身.上撩剑时随身上起直立,左剑指随身转划一圈.收脚尖时再走一小圈后落在左胯外,敛神眼向前视。 释义 “大地回春”一式.乃一成语,指冬尽存来.草木萌生,土地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剑法上的挑撩开合定式上架.抬手举剑气势澎湃,使人抖擞精神.表示春回大地之情形.发出自身的青春活力。 收式(二)坎离既济和(三)清静依然参照第一路收式之动作、要点和释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