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少阴经脉从胸走手,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分布于腋下、上肢内侧后缘、掌中及手小指桡侧。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于外部。联系脏腑器官:心、小肠、肺、咽喉、目。 心系:指心与各脏相连的组织,主要指与心连接的大血管及其功能性联系。 体内循行:属心,络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支脉从胃上隔,注心中,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肺.大.胃.脾.心.小肠)旺于午时(11:00~13:00)。养心,睡个子午觉;强心,中午好好休息一下,平时多搓、推揉、拍打心经循行部位,揉按腋窝(极泉穴)等,改善冠状供血,气血通畅,对心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本经输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2)经脉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络脉从通里穴分出,联系了舌根部,归属于眼与脑相连的系带。出现实证时,胸膈部支撑胀满;虚症时不能说话。本络走向手太阳小肠经。
舌上问题如颤动、僵硬、中风后失语、小孩说话不清等语言障碍,以及眼病,都可以取手少阴络穴通里穴来治疗。 


 伏梁:古病名。五积之一,为心之积,主要症状为积块见于脐上、心下,伏而不动,有如横梁,故名。心主神明,很多心理性疾病、神志性疾病,如失眠,长期心里压力过大也会反应在肢体上,有的臂痛在阳经上不明显,但一按心经痛感却非常明显,这往往是长期的心情不畅、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经气血不通。情绪上的疾病也与心有很大关系,包括中风,神志昏迷,心志下降,都与中医所指的“心”有很大关系,治疗“心”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认识手少阴经络,用好心经穴位,让自己保有一颗健康的心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