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连汤证治分析

 bearmedic 2023-07-1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黄连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黄连三两,炙甘草三两,干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共七味药组成,是治疗上热下寒之方,元·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说:“湿家下后,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是邪气入里,而为下热上寒;此伤寒邪气传里,而下寒上热也。胃中有邪气,使阴阳不交。阴不得升,而独治于下,为下寒腹中痛;阳不得降,而独治于上,为胸中热欲呕吐。与黄连汤升降阴阳之气。”由此可见,黄连汤可升降阴阳之气,治疗作用是比较大的,但实际上黄连汤在临床中使用频率不高,究其原因,恐怕与对黄连汤证的理解过于局限有关。
图片
图片

一、对条文的理解

黄连汤出自《伤寒论》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本条有四层意思:一是“伤寒”,即原先有伤寒,太阳表实证;二是“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是病机;三是“腹中痛,欲呕吐”,是症状;四是治疗方药,出现了以上病机证候,可用黄连汤来治疗。

正邪相争于表的伤寒表实证,由于失治或误治,寒邪由表入里,表病变成里病了。邪气进入胸中,因上焦心肺阳气充盛,寒邪化热,故“胸中有热”,出现欲呕吐。原文仅说“胃中有邪气”,仲景没有明说胃中的邪气是什么,条文中的症状是“腹中痛”,以方测证,黄连汤中有热药干姜,以热治寒,因此推测胃中的邪气有寒邪,可能素有胃阳不足,进入胃中的寒邪没有化热。因寒邪致病常挟风,因此胃中的邪气或有风邪,临床常见的胃肠型感冒,本是风寒袭表,脾胃不和的人常表现为腹痛、呕吐、下利等消化道症状。胃有寒邪,胃失和降,常合并水饮。因此,条文的“胃中有邪气”,可能是风寒及水饮,或单一致病,或合而为病。

二、黄连汤的组成功效

黄连汤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郁热,干姜、桂枝辛温,下散胃中之寒饮,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上下并治,恢复中焦升降之职;以半夏和胃止呕,降逆燥湿,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胃,和中健脾。全方合用,能使中焦得和,升降复常,热清寒散,痛呕自愈。全方合奏平调寒热,和胃降逆的功效。

三、黄连汤的治疗范围

是否出现173条所述的“腹中痛”和“欲呕吐”这两个症状,就可以用黄连汤?显然不是的。方证相应,证是用方的证据,即病机,不是症状。如“痞满燥实”的大承气汤证,热邪与粪便相结,阳明腑实,壅塞不通,也是可以出现“腹中痛”和“欲呕吐”的,只是此时的腹痛常表现为腹痛拒按,纳差欲呕常合并有大便秘结。因此是否可用黄连汤,主要看病机,只有符合“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这两个病机,才能用黄连汤。

是否黄连汤只能治疗“腹中痛”和“欲呕吐”这两个症状?显然不是的。以上两个症状只是“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这两个病机的临床表现之一,腹中痛是因为“胃中有邪气”,欲呕吐是因为“胸中有热”,但“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还可出现其他临床表现。“胸中有热”,热邪郁于胸中,可出现烦躁,失眠,口干,口苦,面红,纳差,嗳气,呃逆,舌红,苔黄等症。“胃中有邪气”,可出现腹部胀闷不适,不喜凉食,腹凉,肢冷,肠鸣,大便不成形,甚而下利等症。

因此,只要符合“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这一病机,如胃炎,肠炎,失眠等病,是有不少使用黄连汤机会的,正如喻嘉言说的“不问下寒上热,上寒下热,皆可治也”。

四、类方比较

1.小柴胡汤:黄连汤可以看作是为小柴胡汤的变方,小柴胡汤中以桂枝代柴胡,以黄连代黄芩,以干姜代生姜,即为黄连汤。清·柯韵柏说“此亦柴胡加减方也。表无热,腹中痛,故不用柴、芩,君黄连以泻胸中积热,姜、桂以驱胃中寒邪,佐甘、枣以缓腹痛;半夏除呕,人参补虚。虽无寒热往来于外,而有寒热相持于中,仍不离少阳之治法耳。”清·王旭高也说“伤寒分表、里、中三治,表里之邪俱盛,则从中而和之,故有小柴胡汤之和法。至于丹田胸中之邪,则在上下而不在表里,即变柴胡汤为黄连汤,以桂枝易柴胡,以黄连易黄芩,以干姜易生姜,亦从中而和之法。”所谓“从中而和之法”,黄连汤有平调寒热,升降阴阳,和胃降逆的功效。总的说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黄连汤调和上下。

2.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可以看作是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这是药味的变化,在药量上也有改变:半夏泻心汤中的黄连是二两,黄连汤的黄连为三两;半夏泻心汤中的人参是三两,黄连汤的人参为二两。以上药味一减一增,药量一加一减,组方的主旨大有不同,主治也不相同。半夏泻心汤主治的是心下痞证,组方的主旨在于泻心消痞,黄连配伍干姜,在于辛开苦降以消痞。黄连汤主治上热下寒证,黄连配伍干姜,在于分取寒热之性,寒以治上热,热以散下寒。

3.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黄连汤均是寒热搭配,方中均有干姜和桂枝,治疗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为少阳郁热,太阴脾寒,即“少阳阴证机转”,为少阳太阴合病,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半表半里证候。黄连汤证为胸有郁热,胃有寒饮,表现为腹痛欲呕,心烦腹凉等症,多为里证,表证和半表半里证不明显。

4.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汤主治伤寒发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症,病机为胃虚痰阻,气机上逆,功用为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临床以心下痞满、噫气频作、呕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多有大便不畅。黄连汤证为胸热胃寒,表现为腹痛欲呕,心烦腹凉等症,虽有胃气上逆,但心下痞满不明显,多有大便溏薄。

五、医案

患者女性,51岁,近2年来胸闷有堵塞感,性急躁,面易红,口干,纳可,不喜凉食,进餐后必有便意,大便溏薄,每天3次,有时带有食物残渣,近几天难入睡,舌红,脉沉细。考虑上热下寒,予黄连汤清上温下,升清降浊:黄连10克,干姜10克,肉桂(后下)3克,法夏1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20克,制附子5克,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温服。方中以肉桂代桂枝,肉桂配黄连即交泰丸,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加用制附子温补下焦肾阳,补火以暖中土。“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乌头附子虽属同一植物,但功效不同,因此素有“附子逐寒,乌头祛风”的说法,不少经典方中半夏附子是可以同用的,据笔者多年临床使用经验,半夏附子同用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服后诸症缓解。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