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老城区29:升州路的出新

 卧竹轩主 2023-07-20 发布于江苏

了解南京必须了解老城南。现在的城南指的是秦淮区所在的城墙范围内,从新街口往南,一直到中华门。这种分法是从民国30年代修建了新街口后开始的。然而原有的老城南并不包括新街囗一线部分,而是以建邺路白下路为北部边界。


真正了解老城南,就不能错过其中最重要的街道升州路

升州路

东西走向,西起水西门与莫愁路交汇口。东到中华路,即历史上的三山街路口。这曾是南京城内最热闹的一条街区!以前属于建邺区,现归秦淮区。

来来回回,我在这条路上走过了近千次。

沿革

南唐时期,三山门(水西门)至大中桥就有一条东西干道,明代为金陵城内的官道,西段即现在的升州路所在。但那时不叫升州路,而是分为5段:

  • 第1段油市大街,从三山门至陡门桥。现陡门桥已废,在鼎新路-彩霞街口上。这里有个竹作坊,生产的竹筷上下一般粗,可以两头用,故有“斗(陡)门桥的筷子——两头忙”的歇后语;

  • 第2段讲堂街,陡门桥至评事街;

  • 第3段行口大街,评事街至大板巷;

  • 第4段坊口街,大板巷至马巷。马巷即并入现在的中山南路。

民国时期1936年,将以上4段拼起来拓宽成现代马路,以南京在唐代的历史名称“昇州”正式定名为昇州路。1987年,“昇”字简化为“升”字。古代十升为一斗,升州的意思就是“一个弹丸之地”。与秦代称南京为“秣陵”一样,升州在唐代具有故意贬低压抑南京的意义。(也有其他说法)

  • 第5段黑廊街,1982年2月,又将属于建康路的黑廊街,即马巷(中山南路)至三山街口,划入升州路。这一带在很大程度上顶着“三山街”的名义。黑廊街没有了,它的一条支巷黑廊巷还在。

至此,升州路长1455米,宽28米。

升州路两侧,巷陌纵横,民居密集,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今天的升州路,北与仓巷、登隆巷、糯米巷、泰仓巷、评事街等相连,南与黑廊巷、弓箭坊、彩霞街、来凤街相接,是南京东西交通主干道之一。

遗迹

升州路上,处处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最有代表性的是天后宫天朝总圣库

天后宫位于升州路488号,是南京市内现存唯一的一家道教宫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本观的主神是妈祖,也顺带供奉财神赵公元帅和关云长,以及好几个天尊和慈航真人。因有福建商人捐款,“福建会馆”也设在里面,又称“全闽会馆”。

天朝总圣库位于升州路416号的南京药业大院内,就是太平天国的国库,曾为太平天国的英王府。太平天国失败后,李鸿章将此处改为安徽会馆。1949年后归南京毛巾厂和南京市药材公司使用。

该院有部分房舍被拆除改建,但仍然保留了不少古建筑。尤其是柱础上的98幅太平天国时期的浮雕石刻画,有助于研究建筑、艺术和政治制度,非常珍贵。

升州路附近还有好几所会馆。大辉复巷21号有甘肃、青海、宁夏三省会馆,又称西北三省会馆,简称“三省会馆”。

三省会馆南边的糯米巷上有中州会馆,也叫河南会馆。

颜料坊上有“山西会馆”,后门开在升州路南的洋珠巷。不过在城市改造中这些会馆都消失了。

升州路东头北侧有南京最大的清真寺净觉寺

它对面的街南侧以前是秦淮饭店,正在打造新的豪华商业板块。

升州路西边的南侧有一条很窄的平行路徐家巷,西起来凤街(下浮桥),东至仙鹤街(陡门桥)。传说此地为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后人一支,远离朝堂来此做水果生意而得名。这条小巷很低调,可弄出的动静不小。

  • 1932年4月1日,戴笠奉蒋之命,在徐家巷2号宣布中华复兴社特务处成立,正式成为特务处本部。

  • 徐家巷44号,南京市国药业同业公会,1929年;

  • 徐家巷53号,南京市卷烟业同业公会,1930年;

  • 徐家巷55号,南京市帽商业公会、南京市玻璃商业公会和南京市京广百货业同业公会,1946年。

厉害吧?

现在整条巷子在拆迁。

升州路上消失的还有南京金芭蕾化妆品厂。1933年诞生在升州路311号。七十年代这里出的中国第一个天然营养型化妆品“珍珠膏”,曾享誉全国。芭蕾貂油膏更是远销国外。30多年前,在创制丝肽霜时期我曾在他们车间和工程师切磋,并买过他们的一些生产化妆品的原料。

升州路384号有块“中国香肚看南京,南京香肚看腊梅”的金字招牌。

腊梅食品厂传承了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的周益兴创制的南腿庄。1910年,南京香肚在南洋劝业会上荣获优质奖状,名声大噪。过去老南京汉民的年货清单里少不了“腊梅”的身影,没有鸭子可以,没有腊梅香肚过不了年!

后来腊梅食品厂拆迁搬了又搬,据说搬到江宁去了!相比之下,位于大板巷西边的名气很小的章云鸭子,于腊梅厂败落后开始走红。疫情以前我经常路过,那时没什么排队,买过几次他家生腌的成串鸭胗干。

出新

水西门的赏心亭下面,建了个老城南展览馆,供人们看看以往的老城南模样,因为这些景象将一去不复返,现实中再也没有了!

曾经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升州路,如今被拆的趋于冷清了。全部拆除老屋,建起了高楼大厦,是对古城的践踏侮辱,与南京格格不入!

在南京历史上,明清是城市经济最为兴盛的时期,其繁华、热闹场面超过北宋张择端描绘汴京的《清明上河图》情形。

升州路一带最具代表性的评事街,原来叫皮市街。听这名字就知道是干啥的。附近还有街巷名叫铜作坊、铁作坊、弓箭坊、木屐巷、草鞋街(后改称彩霞街)。现在全拆光了,打造成不伦不类的网红旅游街区。评事街附近造了个漂亮的集装箱小镇,其实完全可以建在河西等新城区去。

有些改建的屋舍虽然形似,但把老居民全迁走,老南京的文化传统和语言风俗也就全带走了。人人都有老家,可就是不给老南京人留下老家!

他们不把南京的根全拔完是不甘心的。一个万科,就能把升州路北边的月牙巷、牙檀巷、狗皮山、酱棚营等多条老巷子全部消失。几千户的市井生活变成了80几户的豪宅。

紧靠中山南路焕然一新的熙南里,是与南捕厅、大板巷等合为一体的街区。宣称是明清、60年代、80年代的旧居共存的文化街区。实际上开发商的商业化运作,基本是拆了真古董老屋,再建个赝品古屋的套路,怎么搞都明显少了一份沧桑韵味。

在南捕厅甘旭故居对面,曾为王炳钧公馆。王炳钧是民国律师界头面人物,曾为周恩来递送高级情报。王公馆为该老街的民国建筑代表,被拆毁殆尽,用于建设总部会所及独幢公寓。

这里除了极个别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外,根本没有留下一处明清古民居。城市规划和拆迁公司之间互相推诿,无法查办!

再比如定盘巷秤砣巷,正因为升州路最热闹,朱元璋为了巩固江山,升州路所在的干道比作秤杆,定盘巷秤砣巷一北一南,分别代表准绳和秤砣,以此警示官和商。

然而这2个小巷经改造后在地图上消失了。很多有识之士坚持留住老街名,尽可能地争取一点。于是规划建设者随便另找了一条小巷定名定盘巷。原来的定盘巷是“ㄱ┑”形,如今改成了“一”字形。秤砣巷却彻底没有了。

不过新街区夜晚逛还是蛮好看的,就像是看灯光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