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痉病湿病太阴病 教学相长才触碰

 经方人生 2023-07-21 发布于四川

     痉病湿病太阴病  教学相长才触碰

          2023 年7月8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在脑病医院分院诊疗的一位患者,令人深思,給人启迪 ,再一次见证了师父跳跃的思维,肆意流溢,闪耀者智慧的光芒。用我们自己的话描述是“病还能这样看”。

      王女士,30岁。2023月7月8日初诊,右输卵管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术后3年4月,IC2期,化疗6次。刻下症:术后便秘3年一直未解,面黄,心悸动,脐上中间稍靠左自按有硬块,腹部一般不胀,大便时间长了腹部痛胀满,推动有水声,不吐,恶风,汗少,下午易轰热,项背强硬十余天,手晨僵拘胀,之前手麻胀感曾针刺过,脚不抽筋,晚上不咬牙,记忆力差,不能食凉,食可,眠差多梦,七天未便,小便无力清白细长,舌淡苔白脉弱。

       辨病:痉病,湿病,太阴病。

      选方:栝楼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麻杏苡甘汤。

       处方:天花粉30克,桂枝15克,芍药30克,甘草12克,生姜15,大枣6枚 ,白术60克,附子15克,大黄5克,人参15克,干姜15克,麻黄5克,苦杏仁15克,薏苡仁30克,葛根30克。

       师父辨病辨证的过程,我如实记录如下:

       柴方珍师姐辨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且有表证;周雨涵师妹辨己椒苈黄丸合麻杏苡甘汤;我认为面黄怕冷舌淡为温经汤,且此方也是师父治疗卵巢癌的常用方剂,腹胀且记忆力差舌下脉络迂曲为抵当汤,便秘合上大柴胡汤。  

       师父听完我们的讨论,缓缓的说按常规辨证,面黄心悸乏力为归脾汤证再加白术等。但患者没有劳心思虑的病史,所以排除了归脾汤。考虑到卵巢癌这个基础病,且患者一再强调腹部的痛胀满,用手往下推腹部有明显疙瘩,从伤寒来看属太阴病,因为太阴就是腹部的病,虽然不吐,但患者常用开塞露等下法,胸下的腹部还是胀硬。《伤寒论》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279条提出了治法“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7条是太阴病正治,“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四逆辈”可以加上理中汤。因为辨证此患者心下痞硬,腹满胀为“虚”造成,不是实证。

       另一方面,项背强硬十余天,手晨僵,手拘胀,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痉病与湿病,痉病用栝楼桂枝汤,湿病用麻杏苡甘汤,桂枝附子汤。患者汗少,下午易轰热,也正好符合“麻杏苡甘汤”条文中“发热,日晡所剧者”记述。

       翻看《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医圣反复掂量论证“湿病”,如:“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湿病外部用药使湿邪从鼻窍而走的时候“腹中和无病”,可以反证湿病多会影响到“腹部”,且原著条文中湿病也总是和二便与腹部症状联系到一起。如“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师父又讲到,这次我们整个辨病辨证过程突破了解剖学的概念,不是把卵巢癌看成一个妇科病来治,而是辨为痉病湿病太阴病, 三病都用桂枝类方,在用药上因为包含有桂枝甘草汤,所以也治疗心悸。恶风汗出刚好也需用栝楼桂枝汤,桂枝附子汤。便秘正好用上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反过来推理也很正确。多年的总结发现,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往往导致的就是津液分布不均匀。太阴为大腹,黏液性卵巢癌又在腹中。我们不是刻意在经典中找答案,而是答案就在经典中,而桂枝汤为经方之魁,他的类方最多,加减最多,治疗主证也最广,所以现在临床应用上也得心应手。

      师父深情地说,我们总提守正创新,落到实处,还要读经典啊!现在看《伤寒论》是医圣“去繁留简”的记录,句句经典,条条准绳,正如张志聪云“百部经书多误人,唯《伤寒论》其传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