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开启自我整合之路

 渡心人 2023-07-23 发布于陕西

经常阅读心理学的爱好者,就会经常听到所谓的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那么到底它们是指的什么呢?

我们的内在父母是一个内在空间,常常与内在的关爱、智慧等资源联结,它位于我的心灵的中心。当我们处于内在父母的时候,会感觉安全有力、富有信心,那是一种“家”的感觉。“内在父母”充满关爱地接纳我们自身的意义,也就是所谓的无条件的接纳当下现实。

内在小孩是需要被我们给予关爱注意的那部分。或许代表我们整个“人格”、我们局限与时间和空间的这部分。大多数会将内在小孩简化,常常用“受伤的内在空间”表示内在小孩。需要注意内化的父母模型不等于内在父母,不是一个意思。所以内在小孩就是每个人过去背负与过往关联的以及与痛苦,是倾向于对当下情景做出最敏感的那部分,是我们没有得到满足而情绪低落或者抱怨他人,并且拼命需要关爱和认可。

接下来提及它们两个的区别。

内在小孩产生的所有感受和想法都是被定性为“不舒服”或“不愉快”,它是我们活在担心恐惧的那部分:恐惧丧失,恐惧不被爱,恐惧得不到所要。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体验挫败、痛苦、伤心以及愤怒或者那些负面想法,往往就是内在小孩在表达。

内在小孩以头脑为中心,被困在感受中,往往回避感受、回避责任,用分、评论、强迫的思考来逃避,内在小孩纠缠过去,恐惧未来,不能从内在自由的面对当下。

内在父母则是相反的,它以心灵为中心,拥有爱和信心,我们可以感受其力量。它并不是那么容易进入,特别是我们面临挫败的时候。它保持和我们内资啊资源的联结,平和而快乐,热情而有信心。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空间,不知道如何进入其中,更不知回应他们对于爱和关注的需求。

所以需要我们更多的发现内在父母,发现额外的空间。

既然简单可以区分了,那么区分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们都很清楚,父母成为父母这个角色,往往很容易不自觉地把孩子投射成内在小孩的一部分。而本身父母往往内在就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当然每个人小孩的空间大小是不相同的。本身现实小孩就是弱小的、无力的,和内在小孩就有部分相似,所以也很容易成为父母本身内在小孩的投射对象。

我们受伤的内在小孩如同婴儿啼哭一样在寻求关注,它寻求人们关爱,在缺乏爱、缺乏认可的时候,它会感觉痛苦。我们的内在小孩有依赖性,会苛求,它往往沉溺于局限的认知模式里面。它坚持消极思维、恐惧、怀疑,有时候像小暴君一样,没有得到需求,就会强烈谴责他人,给人施加压力,却从来不会满意。它感受受了伤害。

上面对于受伤内在小孩描述分明就是和婴儿有一些类似,在婴儿啼哭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妈妈或者养育者的确会抑郁,甚至有时候会想要打孩子以及毁灭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个时候妈妈或者养育者的受伤的内在小孩会被激发出来,当养育者的受伤内在小孩碰到现实需要关爱的小孩,那么两个受害者,需要关爱的人不能互相给予,养育者受伤的内在小孩体验到挫败、无力、愤怒、痛苦的负责感受,婴儿也体验到恐惧、无助、无力的感觉,那么就像两个匮乏和充满怨气的人。

这就是可以解释,为什么家庭中照顾孩子,需要更多人参与,毕竟婴儿的确容易激发成人的内在创伤部分,那么无法让成人处于内在父母的位置。所以无论是克莱因或科胡特所谓的容器,父母需要心理空间,也就是容器,父母需要有接纳并且协助孩子情绪消化的能力,也就是父母需要以内在父母自居,同时父母的内在小孩需要被父母的内在父母去照顾,也就是进行自我疗愈的过程。

心理空间、容器实际上和内在父母传递的意思是类似的,拥有足够的接纳的能力。当父母的内在小孩无法被安抚时,父母也就非常容易生气,打孩子之类的,我们回头想一想,我们当时那种不经过思考方式的打孩子,或许不是打的孩子,而是有种虐或者毁灭的冲动在里面。

那些内在小孩占比很大的人,往往很可能出现自残,自虐的倾向,他们自残时渴望更多人关爱、关注自己,可是结果往往会吓跑周围的那么人,往往自虐的过程有种报复感。这让我想到小学时候的,我很生气,就会不吃饭,故意该父母看,就是在赌气,事实上好像虐待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的内在小孩一样,这也是一部分人自虐的出发点,他们虐待时父母的孩子,想要报复父母的快感。如果父母不能识别,产生对抗往往就很糟糕。

很多父母觉得把自己那么糟糕经历不让孩子经历是不是就可以真正避免哪些问题的产生,事实可能会造就父母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并没有看到真实的孩子,父母在保护的是自己的内在小孩,而不是真正的孩子,所以疗愈我们自身,的确是对自己和

所以说到这里,这也是为什么要学点儿心理学,的确可以理解接纳自己,并且造福后代。让你的内在父母开启接纳内在小孩,这就是心理咨询所谓的“整合”。

渡心人

执业背景:医学心理学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时长:心理咨询时长1000小时以上,受督时长180小时以上

咨询寄语:与你共渡心灵之河;

理论取向:心理动力学取向,人本主义风格

02

专业领域/Field/

抑郁、焦虑情绪问题;

亲密关系、人际关系问题;

学校适应、创伤疗愈(不含性创伤问题);

个人探索与发展、人生意义探索。



一个人到底是懒还是得了抑郁症,到底该如何区分?
心灵导师?精神传销?揭秘天价身心灵课程
人民日报 揭底“身心灵辅导”乱象,权威媒体揭“灵修培训”乱象!
家排、灵修都是邪教?这个锅有点不好甩!
抑郁患者自救宝典
杨坤和抑郁较量的6年 ,这样的孤独谁能懂
一个叫崔永元的“蠢货”决定去死:每一种罪恶背后,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被夸大的抑郁症和焦虑症!
3 分 钟 快 速 了 解 自 己 是 否 有 抑 郁
你的焦虑自己懂——焦虑自测量表
心理漫画丨怎么对待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严重抑郁,亲友能做什么!
斩断家族命运的轮回
生命就是关系,关系决定着你的一切
如果你化不尽内心的冲突,就逃不开内耗的命运!
强迫性重复:命运之轮如何在潜意识中运转?
全然疗愈的前提,是意识到自己心里的“隐性创伤”
小时候没有得到的东西,会影响你的一生!
4部必看的深度心理学电影
艺术治疗:治愈心理疾病的7部经典电影
修复孩子内心创伤的六句话,一生受用
这九个迹象表明,你可能有未愈合的心理创伤
未疗愈的创伤,会通过我们的孩子的问题呈现出来
心理咨询跟普通的聊天,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心理科普
想了解心理咨询是什么样的体验,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心理科普/我是否需要预约心理咨询师?
如何判断自己需要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如何起效的-曾奇峰
我不建议所有有心理问题的人去心理咨询
我心中的心理咨询
空心病是什么,如何面对人生的无意义感
我们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
 别等孩子得上抑郁症再后悔!
腰酸背痛对你意味着什么?
牙齿的问题可能与攻击有关!
冥想是一种向内探索的方式
心理学角度解读张国荣《异度空间》
哪些人更加适合接受精神动力学咨询
抑郁症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康复呢?
为何抑郁症往往很难被人理解?
各行各业都会有割韭菜的方式,谁还没被割过韭菜!
单纯宣传凭借考证就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本质就是“割韭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