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腿肌(muscles of thigh)位于股骨前面、后面和内侧,分为前外侧群肌、后群肌和内侧群肌:
1、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 【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中肌、股内侧肌】 
(股四头肌:股直肌) 
(股四头肌:股外侧肌)

(股四头肌:股中肌)

(股四头肌:股内侧肌)

部位:大腿前面,有4个头。
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4个头合成一条肌腱包绕髌骨,往下延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
近固定:股直肌收缩,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股四头肌整体收缩使小腿在膝关节处伸。
远固定:股四头肌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牵拉股骨向前,以参与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功能解剖:
股四头肌包括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中肌和股内侧肌。其中,股直肌是跨越髋关节的唯一股四头肌,股直肌的纤维呈双羽状,是屈髋和伸膝的原动肌,而股外侧肌、股中肌和股内侧肌只有伸膝的单一功能。但是伸膝时,其他三肌比股直肌更有力。
股直肌紧张是个普遍问题,且能导致膝关节疼痛。这种疼痛是由于髌骨关节面压入股骨沟所致。长时间压迫会磨损关节软骨,造成慢性膝关节疾患。股直肌足够的柔韧性可防止这种膝关节病理改变的发生。
股外侧肌往往比股内侧肌发达。屈、伸膝关节时,这种力量不平衡可能导致髌骨不正确的运动轨迹。具体而言,髌骨在股骨沟内被拉向外侧,从而引起疼痛和关节软骨磨损。假如存在严重失衡,髌骨可能被完全拉出股骨沟,造成髌骨脱位。
2、阔筋膜张肌(tensor fascia latae)



部位:大腿前外侧,包在大腿阔筋膜鞘内。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移行于髂胫束(iliotibial tract),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近固定:使髂胫束紧张;使大腿屈和旋内。
功能解剖:
阔筋膜张肌是髋部前方外侧缘的小肌肉。它与缝匠肌在大腿前面共同围成“V”字形。这两块肌能屈曲髋关节但旋转作用相反。单足站立时,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都兴奋收缩。
与阔筋膜张肌相连的大而厚实的肌腱是下肢非常重要的结构。所谓的髂胫束,它是髋关节和膝关节外侧的主要稳定结构。阔筋膜张肌(前部)和臀大肌(后部)的肌纤维在外侧下行止于髂胫束。这个厚实韧带跨过大腿外侧附着于胫骨外侧髁前面。髂胫束远端纤维辅助外侧副韧带以防止股骨外侧髁和胫骨外侧髁的分离。
阔筋膜张肌、臀大肌和髂胫束的紧张可在近端对股骨大转子或在远端对股骨外侧髁产生摩擦。这种过度摩擦常常导致滑膜囊或肌腱的损伤。维持髂胫束的柔韧性以及髋部内收肌和外展肌之间的力量平衡,有助于防止此问题的发生。
3、缝匠肌(sartorius)


部位:股四头肌的前内侧,人体最长的肌。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
近固定:使大腿屈和旋外(如足内侧踢毽子);使小腿屈和旋内(如脚外侧颠球)。
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傾。
功能解剖:
缝匠肌因跷着二郎腿式工作坐姿(一条腿的脚踝放在另一条腿膝部上方)而得名,完成这一动作要靠缝匠肌的收缩。
缝匠肌在鹅足状韧带处与股薄肌和半腱肌汇合。鹅足状韧带因其三叉状外形而得名,这三块肌肉在膝内侧汇聚,止于胫骨干内侧。它们在膝关节内侧形成一个三脚架式的动态稳定结构。缝匠肌从前面下行,而股薄肌从中间下行,半腱肌则从大腿背面下行。内侧副韧带的损伤很常见,尤其是当这三块肌薄弱或失衡时。
4、腘绳肌


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 
部位:在大腿后面外侧,有长、短两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的下半部。
止点:腓骨头。
功能:
近固定: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和旋外,当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后伸(长头)。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半腱肌(semitendinosus) 
部位:在大腿后面内侧(肌腱占肌长的下半)。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
功能:
近固定: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和旋内。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后伸。
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部位:在半腱肌深面(肌膜占肌长的上半)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内侧髁后面。
功能:
近固定: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和旋内。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后伸。
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功能解剖:
腘绳肌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都是双关节肌,跨越髋关节和膝关节,具有伸髋、屈膝的功能。
5、内收肌群


耻骨肌(pectineus) 
部位:在大腿内侧上部浅层。
起点:耻骨上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机能:
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内收和旋外。
远固定: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
长收肌(adductor longus) 
部位:在耻骨肌内侧。
起点:耻骨结节附近。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功能:
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内收和旋外。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
短收肌(adductor brevis) 
起点: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股骨耻骨肌线和股骨粗线内侧唇的近侧半。
功能:
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内收和旋外。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
大收肌(adductor magnus) 
部位:在大腿内侧深层。
起点: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
近固定:使大腿髋关节处后伸、内收和旋外。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向侧倾;两侧同时使骨盆后倾。
股薄肌(graciUs)  部位:在大腿最内侧。
起点:耻骨下支。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
功能:
近固定:使大腿内收、屈;小腿屈、旋内。
远固定: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
大腿内收肌群的主要功能
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内收和旋外。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