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心九周年祭日来稿⑥ | 看!这个人

 塔中之塔 2023-07-27 发布于四川
尼采预言"超人"会降生——这是一场梦。还属于进化论。我以为超人不会诞生的。个别艺术家作为超人,早就诞生了——早就死亡了。他们不会造福人类,和人类不相干的。
我的思想系统、人生观在哪里?你们在我书里是找不到的。我知道,去弄那些东西是要上当的。我与尼采的关系,像庄周与蝴蝶的关系。他是我精神上的情人。现在这情人老了。正好五十年。
“瞧!这个人”这句话,只能讲耶稣,耶稣这个镜头不能抢,只能一次。只有耶稣能讲“成了”——尼采是“疯了”。我们呢?“完了”。
文/木心   图/木心在美国

木心九周年祭 | 看!这个人

01

引子

初读马史,全身心颤栗;后遇兰亭集序、赤壁赋,诗歌化的道德经看得人目瞪口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珠玉在前,'蓬莱文章建安骨’紧随其后,及至唐诗宋词,汉文艺术终于登峰造极,巅峰中的两颗明珠灿然而炫然……
古文被一代代天才写绝。绝处逢生,现代文呼之欲出。曹雪芹横空出世,此后鲁迅、张爱玲继承,及至木心:这个人,是谁?
'当年俄国老作家一感到普希金出现,情不自禁叫起来:“这是一个巨人,将超越我们所有的人。”有的说:“看哪,这个坏蛋已经写得多么好啊。”’——这是时代与普希金的双重幸运。
木心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蜚声海外,2006年出大陆简体书,2011年去世,直到2015年才听闻《文学回忆录》……'中国是受了诅咒的民族。唐太宗把《兰亭序》随葬了,《红楼梦》后半部遗失了……’,如今世人又与这位天才错失——这是时代与木心先生的几重不幸?

这个人不好写。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
他学识广、师承杂。天分高,是画家、是诗人,又通晓音律。他自称'绍兴希腊人’,站在'此岸’华夏文化,关照、平视'两岸’古往今来巨擘、大师。视嵇康、尼采为兄弟,巴尔扎克大舅、福楼拜二舅、司汤达是好朋友……家谱一摆先吓退一众好事家;不事体系、不入主义,让人无法分类、难以比较,传统分析方法束手无策。
陈丹青先生写这个人三十几年,给先生个交代;我结结巴巴写这个人五年,给自己个交代——奇怪,一个人的文字竟能在作者离世后持续引人与之交谈、对话、纠缠、争论。起初只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后来眼见荫影遮天蔽日越来越大,走不出去,令人生畏。终于,为了摆脱一位难缠的对手一般不得不动笔写他。心有郁结不吐不快,郁结之深,只好用写耶稣的镜头来写他。
'他们终于觉得理解我了,于是误解开始了’——下马威很大,我是硬着头皮写。

02

回忆录

讲演集《文学回忆录》五十多万字,内容庞杂。从古希腊神话到二十世纪文学,纵览古今中外文学史,号称一场文学的远征。结构上有《世说新语》主题式的篇章分类又有《史记》的纪传体通论,以“神”“智”“器”“识”观照古今文学大家及其作品,以此抛出大量个人观点……是本大书,很难说,也说不完,狠狠心长话短说。

说'知是哲学,爱是艺术,整个艺术史是人类的自恋史。知的愈多爱的愈多’,又说'历来的哲学家、文学家,对人不了解。蒙田,不了解人。马克思,对人无知。’——人求知而生哲学,哲学家又对人无知,既讽刺又狡猾;提出无知者是薄情的,无知便是薄情。

引申一点:读书有什么用?我说没用,他说无所谓有没有用——'无知之为无知,在其不知有知之所以有知’。

 他重新定义了文学:'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是可爱的。’,'文学是人学。人嘛,看看别人是怎样做人的,怎样做人最有味道。学了三年五年,还不明人性,谈不上爱人。

 他重新定义了艺术:'艺术本来也只是一个梦,不过比权势的梦、财富的梦、情欲的梦,更美一些,更持久一些,艺术,是个最好的梦。我们有共享的心理诉求。你画完一张得意的画,第一个念头就是给谁看。人一定是这样的。权势、财富,只有炫耀,不能共享,一共享,就对立了。情欲呢,只能是两个人的事,自私。比下来,艺术是可以共享的。天性优美,才华高超,可以放在政治上、商业上、爱情上,但都会失败,失算,过气——放在艺术上最好’。

文如其人:'屈原也爱惜自己羽毛’、'英雄不问出处,但艺术家不能没有气质:我们不能想象屈原出身下层’。

如果草书是东方抽象画,那此书中大量离题妙论不正是现代意识流手法?

自塞尚开启现代艺术,解构的时代随之而来,杜尚更进一步提出'艺术家定义艺术品’——艺术正式步入商业社会——在这点上他选择克服这个时代,不去炒作,用作品自然吸引读者——'屈原写诗,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每个大艺术家生前都公正地衡量过自己。有人熬不住,说出来,如但丁、普希金。有种人不说的,如陶渊明,熬住不说。’——司马迁的雄心。

《史记》六十多万字,不能增减一字;《文学回忆录》五十多万字,同样非凡的简洁与企图。

03

诗歌

再读他的诗

《西班牙三棵树(无辑其三)》
其三
己丑春余導學武林貢院登壇敷說出入從衆羨優孟優
旃之猶得寓言余則滄浪清濁不及纓足雪夜閉戶守鐙
呫嚅此心耿耿欲何之謝家屐痕懶尋思錢塘有潮不聞
聲雷峯無塔何題詩大我小我皆是我文痴武痴一樣痴
龍吟虎嘯艸堂外騷人冷暖各自知

全诗不加标点,也无题目,是《尤利西斯》结尾的写法。李劼评“全诗无标题奏鸣”,评的妙。情绪的起伏似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我改改:全诗无声暴风雨奏鸣。

用古诗而非现代诗,他知道古汉语是表现厚重情绪的一把利器,试想用现代诗写,味道淡,也浓不起来。

《诗经演(何草)》
何草
何草不青
何日不行
仆仆四方
何草不黄
何时不望
锐身还乡
匪兕匪虎
率彼国中
有芃者狐
有财者贾
大夫不均
贤者茕茕
踧踧自葆
再赴西戎

写思乡、返乡,又离乡。前边'青’、'黄’的时间隐喻实在妙,完全脱离诗经原作。窃以为前六句写出了诗经体简约、含蓄、隽永的精髓;中间议论的善恶观像是儒家,仔细看是屈原。后者抱石投河,作者化身老庄移居纽约。有诗经、有楚辞、有道德经。

《我纷纷的情欲(大卫)》
大卫

交给伶长

用丝弦的乐器

莫倚偎我
我习于冷
志于成冰
莫倚偎我
别走近我
我正升焰
万木俱焚
别走近我
来拥抱我
我自温馨
自全清凉
来拥抱我
请扶持我
我已衰老
已如病兽
请扶持我
你等待我
我逝彼临
彼一如我
彼一如我

绝妙文学性是种迷惑,“走向诗经”是个幌子:诗意的人性描述。类似他的《五岛晚邮(同前)》,有种'庄生晓梦迷蝴蝶’难分你我的意味。

《五岛晚邮(十二月廿八晚)》
十二月廿八晚
每次珍重道再见
昨晚,我悄悄遁去
待你察觉我已走了
起一瞬永别之感
你会猜知我在后悔
你猜知了
我的后悔便终止
又无悔地向你行来
不成文的肌肤之亲
太可能毁掉
你金字塔内的我
近月以还,憬明,迷茫
骤浓骤淡的悲喜交替
废园中枇杷花药性的甜香
严静,夕阳之美
以及我爱你
明知站在深渊边
一旦你摈我,弃我
也是幸福
不能爱,能思念
人被思念时
知或不知
已在思念者的怀里
自踵至顶的你呵
安息日,小径独步
枯枝刺满蓝空
树下一摊一摊残雪
滋润的寒风拂面
真愿永生走下去
什么也没有
就只我爱你
伤翅而缓缓翔行

这种细微飘渺的感情被他抓住并落落大方写成诗,头脑、才能兼而有之。像,或许就是情诗,也没太多“象征”,但读到了最后一首'周年祭’便豁然开朗,隐喻而显喻:冷冷的莎士比亚风,类似'JJ’:

《西班牙三棵树(JJ)》
JJ
十五年前
阴凉的晨
恍恍惚惚
清晰的诀别
每夜,梦中的你
梦中是你
与枕俱醒
觉得不是你
另一些人
扮演你入我梦中
哪有你,你这样好
哪有你这样你

全诗在“恍惚”与“清晰”中游走,结尾两句实在想改:

“哪有你,这样好
哪有你,这样你”

但是如果把“哪有你,你这样好”放到结尾则完全失败,完全不是莎士比亚,更不是木心。

《云雀叫了一整天(素描旅者)》
素描旅者
我在诺曼第作素描旅者
也就是背负行囊出入客栈
装作研究画道,观察风景
无忧呀无虑,不思明天做什么
停步,是为了一湾小溪
入店,是闻到油炸薯条的香味
幽会,在长满樱草的土坑中
或在保持白昼温度的麦穗上
灰色粗布下的肌肤极富弹性
田野,森林,朝日,晚霞,月光
我徜徉在一个叫佩努乡的小村里
依波尔和艾乐达之间
海岸高而陡,像巍巍的城墙
踏着细软的茸草,放歌
远处一艘艘的渔船
碧绿的海,棕红的帆
茂密的野菊和罂粟花
村里有座报时的尖顶钟楼
海鸥绕着飞叫
同时还可以坐在一处泉孔边
俯身啜饮,沾湿鼻尖和胡子
随我自己设想是在与谁接吻

这首诗意象丰富而大胆,居然敢用罂粟花。回头想想,青春不就是丰富而大胆吗?写给自然、写给年少自我的情诗。

情诗本就难写,更何况如此'思无邪’。

《我纷纷的情欲(它们在下雪)》
它们在下雪
雪就越下越大
我是说雪朵的大
从未见过这样大的雪
像绣球花,飘飘绣球花
不停,尽飘不停
我开了门,直视
雪朵也快乐自己的大
小的也有孩子手掌那么大
必是好多雪片凑在一起
松松,虚虚,团团的白
地面屋顶很快就全白了
雪的浩浩荡荡的快乐
我的快乐就比不上
雪是飘的,我呆站着

'它们在下雪’,这题目是犯法的:“它们”是谁?“在下雪”的主语怎么可能这样用?再读一遍:'它们在下雪’,像不像一句诗?可堪玩味。

开始写雪,后来转到快乐,最后由乐生悲。陶渊明的淡淡味道,淡到没味道。结尾类似他的另一句诗:我倒并不悲伤,只想放声大哭一场。

04

散文 小说

不得不提他的散文、小说。彼岸罗曼罗兰式的英雄情结醉倒了《此岸的克里斯朵夫》;如果江南才子是“佳人”心目中的“才子”,窃以为《九月初九》、《双重悲悼》、《同情中断录》、《战后嘉年华》、《上海赋》等有一层意思是写给那批才子看的。

'没人会认为无益便是有害、平和就是沉沦,所以更可怕’。此后他就不肯再写这类文章。

以上是他早期传统写法,是艺术家有脾气要发,发到这个“时代”身上,成了以上这些作品。以下才是他文艺上的突破。

《哥伦比亚的倒影》借象征手法进入意识流——'不入意识流就是乡巴佬’;《芳芳NO.4》结构上似乎暗合'五岛晚邮’,'以云为名的孩子’、'芹香子’也有芳芳的影子;《空房》既有哈代的“印象派”又有格里耶《橡皮》的“假伏笔”,一片朦胧的煞有介事。名为'空房’,'空’字用的妙——用空(假)口袋装真东西;《温莎墓园日记》胜在文中时空、角色身份的转换不露声色,意识流用的很淡,看似不经意——类似还有《明天不散步了》

说不完的是以上西医肢解手术,而不得不说的,是他在文学上的革命。

按理来讲文学发展至今,常见的题材都被写烂而写无可写,张爱玲选择了“偏”与“细”,更多现代小说则“偏”到近乎离谱——日本文学偏向病态,现代荒诞派一眼望去全是病房。他是画家,能观察细微,又是诗人,有敏锐的感知力,又是文体家,文字功夫了得,自学过物理、哲学——这些修养让他敢于直面“正”与“巨”的题材,让他有底气、有能力讲:'现代艺术一味的否定传统是没出息的’。

文学上的“比喻”是堂而皇之的词不达意。他试图脱下比喻的外衣,让文学像音乐、绘画那样“直接”——先秦时代就有人提出:文学是否可以脱离比喻?千年后,有位画家、文体家、又通晓音律的诗人做到了:'我是个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他们在下雪’等,哪个有比喻?哪个不是文学?他的大量俳句就是这种写法。

表现文字的“硬”、“阳刚”一种是直接的,如司马迁、嵇康,另一种是以柔至刚,《易经》我没读过,此外除了木心,其他人恕我孤陋寡闻。我挚爱苏东坡,尊敬鲁迅,但“豪放”是区别“婉约”,“呐喊”更多是喊口号,刚度都毕竟有限。他是'克服这个时代’、'以不死殉道’……能体会这些话的硬度与份量吗?

此心有一泛泛浮名所喜私愿已了

彼岸无双草草逸笔犹叹壮志未酬

……

中国,是受了诅咒的民族。

05

尾声

'歌德去见拿破仑,拿破仑站起来,向群臣说:“看,这个人。”——这是当年耶稣出现时,罗马总督彼拉多说的话,尼采拿来作书名(《看!这个人》)’

我不知道尼采看到木心是否也喊:

“看!这个人!”。

但我知道木心定会答:

“我的时代还未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文/毛豆



【相关链接】
木心《最后一课》| 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
木心诗选 | 五岛晚邮

木心写给林风眠 | 双重悲悼

木心小说选 |《芳芳NO.4》






征稿
&
木心逝世九周年



 木心逝世九周年祭日征文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