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吸收王羲之、颜真卿等各家特点,八大山人成就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

 多收了三五斗68 2023-07-28 发布于山东

纵观古今,能够流芳百世的艺术作品,从来都不是记载历史人物事件,也非提供精美视觉形式,而是彰显精神。而中国艺术最重要的精神,便是凝固艺术家瞬间感悟和生命激情,蕴涵民族智慧的——写意。文墨律动,时空交替,在方寸之间写不尽内心深处对自由的追求和旷达的精神意趣。

明清之际八大山人和石涛的书画正是中国传统写意艺术的高峰。无论是书还是画,将其精神通过笔墨抒发传达,既不会使人产生一览无余的简单,也不会令人有望而却步的深奥,它引导观众在一种似曾相识的心理作用之下去体味作品的整体及每个局部、细节,故而更本质、更本真。

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墨韵文脉——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中,标志性的“八大体”书风以及“八大山人”款等八大山人的书法,引发观众共鸣。他的率性洒脱、圆润盈满,无不体现在作品的笔法、墨色、形质、布局上,其背后正是他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对自由、平和的向往与追求。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出身高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一说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十九岁遭遇国破家亡,成为亡国遗民。重大变故,让八大山人身心备受折磨,在悲苦愤懑中遁入空门。最终将一腔国仇家恨化为孤僻避世的心性修为与傲岸不羁的笔墨境界。他不仅在绘画方面独树一帜,在书法方面同样别开生面。与绘画相似,八大山人的书法之路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历程,最终化繁为简、寓巧于拙,成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

“小像”自跋

八大山人的书法既学钟繇、王羲之、颜真卿,也学《瘗鹤铭》等碑刻摩崖,善于用自己的审美观再有选择地吸收各家特点,既有传统的晋唐风格,又有自己的独创新意。他自幼习书,“少时能悬腕作米家小楷”,足见其天赋之高与用功之深。而在书风成熟之前,八大山人广泛涉猎,转益多师,篆、隶、楷、行、草五体并进,为“八大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此次展出的黄安平的《个山小像》,不仅因为其是目前关于八大山人的唯一一件画像而格外引人注目,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四周空白处九段题跋中的六段为八大山人自跋,从中可窥见八大山人49岁至53岁时书法的面貌。第一跋“个山小像。甲寅蒲节后二日,遇老友黄安平,为余写此,时年四十有九。”除篆书的“个山小像”外,其他字均带有鲜明的学董其昌行书的意味。第二跋前半部分带有章草笔意,后半部分“个山之庵传綮又识”等字仍是董其昌书风。而“戊午中秋自题”“个山自题”“中秋后二日又题”三跋的风格则显然来自黄庭坚行书。此外,“雪峰从来,疑个布衲”一跋具有典型的明末清初的文人隶书笔意。六段题跋各具风采,可见八大山人研习并深得诸家精髓的书法功力。

何为“八大体”?

除题跋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了5件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均为“八大体”,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所谓“八大体”,主要是指八大山人以篆书笔法写就的行草书,用笔圆融沉着,结字简约大方,大约形成于八大山人署“八大山人”款(1684年)之后,成熟于“八大山人”款中的“八”字呈两点状分布(1696年)之时。

从笔法上看,“八大体”简朴自然,行笔之间无起止之迹,而沉稳流动。如八大山人纪念馆藏《行书临兰亭序轴》迎面而来一股刚劲雄浑之气,不仅在于其墨色漆黑而透亮,更表现为作品的点画多寓方于圆,没有繁复明显的提按顿挫动作,全篇缓缓而行、徐徐而出,显得更加厚重饱满。

从结字和章法上看,“八大体”古朴生拙,往往能因“形”造“势”,打破视觉常规,颠覆固有的结字空间和章法安排,但这种巧思不是一味地求巧取巧,而是书写中的随兴生发,因此往往显得天然和谐,无斧凿之痕。如八大山人纪念馆藏《草书五言诗轴》的结字率性而有奇趣,表现为“亭”字的上下挪移、“鹤”字的左右错位、“画”字的内部留白、“势”字的方圆结合、“客”字的上开下合等,尤其“胛”字的末笔仿佛在画荷花之茎,如金刚杵一般立于作品中,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如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行书采药寻真五言联》的章法并非常见的字字对齐的“布如算子”状。上联前三字稍大,而第四字“三”的横画缩短、整字缩小,第五字“岛”则再次拉长;下联第三字“遇”的左边自然留出落款的位置,且“八大山人”款的方折与“遇”字的圆转又形成直接对比,整体构成巧妙的空间关系。

以“写”代“画”

需要注意的是,“八大体”成熟后的画作题款,多以“八大山人写”取代“八大山人画”。“写”与“画”虽一字之别,但能看出八大山人此时已将绘画视作更凝练、更质朴的书法,以书法的用笔描绘自然意象,并由此创造出笔墨的新境。

总的来看,八大山人的书法可谓厚积薄发、愈老愈纯,在笔法上多以中锋圆笔,减少提按、减弱顿挫、减慢迟速,在结字多含大小、长短、高低、欹正等反差,在章法上多有错落、聚散、疏密、开合等对比,但种种险绝之处终能复归平正——总在不经意间寻求着幽微的笔墨变化,似信手拈来,却真正实现了“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吸收王羲之、颜真卿等各家特点,八大山人成就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

《个山小像》 清·黄安平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第一跋

释文:个山小像。甲寅蒲节后二日,遇老友黄安平,为余写此,时年四十有九。

第二跋

释文: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白刃颜庵,红尘粉剉。清胜辋川王,韵过鉴湖贺。人在北斗藏身,手挽南箕作簸。冬离寒矣夏离炎,大莫裁兮小莫破。此赞系高安刘恸城贻余者,容安老人复书于新吴之狮山,屈指丁甲八年耳。两公皆已去世,独余凉笠老僧逍遥林下,临流写照,为之慨然。个山之庵传綮又识。

“戊午中秋自题”跋

释文:没毛驴,初生兔,剺破面门,手足无措。莫是悲他世上人,到头不识来时路。今朝且喜当行,穿过葛藤露布。咄!戊午中秋自题。

“雪峰从来”跋

释文:雪峰从来,疑个布衲。当生不生,是杀不杀。至今道绝韶阳,何异石头路滑。这梢郎子,汝未遇人时,没傝

“个山自题”跋

释文:生在曹洞临济有,穿过临济曹洞有。洞曹、临济两俱非,羸羸然若丧家之狗。还识得此人么?罗汉道底!个山自题。

“中秋后二日又题”跋

释文:黄檗慈悲且带嗔,云居恶辣翻成喜。李公天上石麒麟,何曾邈得到你?若不得个破笠头遮却丛林,一时嗔喜何能已。中秋后二日又题。

吸收王羲之、颜真卿等各家特点,八大山人成就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

《行书采药寻真五言联》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释文:采药逢三岛,寻真遇九仙。八大山人

吸收王羲之、颜真卿等各家特点,八大山人成就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

《行书临兰亭序轴》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释文:略

(原标题:八大文墨 逍遥写意)

来源:北京晚报 | 作者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馆员、“墨韵文脉”展策展团队成员 吴彧弓

流程编辑:U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