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首中医经典名方(20/100)

 新用户85484151 2023-07-28 发布于安徽

11、甘草泻心汤

【组 方】: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

【煎服方法】: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出处】:《伤寒论》“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属甘草泻心汤。

【主治病证】: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病。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症、白塞氏综合症等。

12、黄连汤

【组 方】: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服夜二服。

【原文出处】:《伤寒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主治病证】:上热下寒,症见胸脘痞闷,烦热,气逆欲呕,腹中痛,或肠鸣泄泻,舌苔白滑,脉弦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症。

13、当归四逆汤

【组 方】: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

【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出处】:《伤寒论》“①⼿⾜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②下利脉⼤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

【主治病证】: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临床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14、附子汤

【组 方】: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煎服方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出处】:《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主治病证】:阳虚寒湿内侵证,背恶寒、手足冷、身体痛、骨节痛。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之关节痛,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炎、肝炎、慢性肠炎、盆腔炎、带下病、月经后期及某些功能减退引起的脏器下垂等。

15、桂枝芍药知母汤

【组 方】: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两(炮)。

【煎服方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原文出处】:《⾦匮要略》(汉·张仲景)“诸肢节疼痛,⾝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主治病证】:风寒湿痹,邪有化热之象,肢节疼痛,身体羸弱,舌质偏红苔白,脉濡数。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等。

16、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 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煎服方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原文出处】:《⾦匮要略》(汉·张仲景)“⾎痹,阴阳俱微,⼨⼝关上微,尺中⼩紧,外证⾝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主治病证】: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临床常用于治疗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

17、半夏厚朴汤

【组 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煎服方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原文出处】:《⾦匮要略》(汉·张仲景)“妇⼈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主治病证】: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18、瓜蒌薤白半夏汤

【组 方】:瓜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煎服方法】: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出处】:《⾦匮要略》(汉·张仲景)“胸痹不得卧,⼼痛彻背者,⽠蒌薤⽩半夏汤主之。”

【主治病证】:痰盛瘀阻胸痹证。症见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短气,或痰多粘而白,舌质紫暗或有暗点,苔白或腻,脉迟。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性气胸、老年咳喘、慢性支气管肺炎、慢性胆囊炎等属上述证机者。

19、苓桂术甘汤

【组 方】: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

【煎服方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原文出处】:《⾦匮要略》(汉·张仲景)“①⼼下有痰饮,胸胁⽀满,⽬眩,苓桂术⽢汤主之。②夫短⽓有微饮,当从⼩便去之,苓桂术⽢汤主之。”

【主治病证】: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20、泽泻汤

【组 方】: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煎服方法】: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原文出处】:《⾦匮要略》(汉·张仲景)“⼼下有⽀饮,其⼈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主治病证】:饮停胃肠证。症见头⽬昏弦,或恶⼼欲吐,或胸闷,或⾷少,四肢困重,⼩便不利,⾆淡质胖,苔滑,脉迟或紧。本⽅可⽤于美尼尔⽒综合征、中⽿炎、中⽿积液、⾼⾎压病、眩晕、⾼脂⾎症、急性肾炎、糖尿病、慢性胃炎等属上述证机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