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漠地访古,我的河套我的渠

 书中淘乐 2023-07-31 发布于内蒙古

    内蒙古访古6天,昨天先发了漠地访古,观鸟心得。有朋友说看我这个公号有“追剧”的感觉,谢谢这个评价!那我还得接着写,本来也是必须的。

    相比此行的主要访问对象,鸟还是比较好写,看到的记一笔,不用太深入探讨学术,也不费脑子,挨个介绍就行了。而6天行程,收获的哪里只是70多种鸟啊,遇到、想到的东西太丰富甚至有点繁杂。这一篇写什么呢?还是挑我比较熟悉的话题,知青忆旧吧。

    这个公众号的简介是:“下乡老知青/职业媒体人/业余观鸟者的经历与心得”。写观鸟比较多,因为是眼跟前的事情,而前两项属于往事,需要有新的契机勾起回忆,才提笔。

图片

    今天的标题《我的河套我的渠》,顾名思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黄河水利灌溉系统中,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河套灌区2019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并列这个名录的有都江堰、灵渠等古代工程,河套灌区是贯穿古今的工程;而我曾是河套地区下乡知青,兵团战士,1969-1977年,整整8年,春秋两季最苦重的活儿就是挖渠,直接为河套灌区的排灌配套工程出大力;此行访问河套灌区,走过路过,皆是挖过的土,挑过的渠,亲切无比,我的河套我的渠,值得自豪。

    谁说知青岁月不堪回首,至少我和先生都不遗憾。他下了大功夫写了一篇《关于后套我们原来不知道的故事》;学问我做不了,已经写的和准备写的,都是花絮,比如:行云流水挖大渠

    不重复以前写过的,就说说今天的想法。

    6月14日那天傍晚,到磴口三盛公水利枢纽(下图),我拍了一段闸下汹涌流水的视频(上图),发了朋友圈,用了“逝者如斯夫”这句话。那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但我完全没有流水般逝去了青春岁月的伤感。不论是知青下苦力的年代,还是报社流水线工人一般的日子,都是这一生宝贵的经历与财富,认真对待了,才有今天我(先生也一样)仍旧积极迎接更多挑战,更多琢磨所遇有趣事情的当下。

图片

    每个时代都会有认真做事的人,这些人真正创造财富,=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久远的不说,河套平原在明清年代开始有大量走西口而来的口内农民垦荒种地,也有军队屯垦储粮。最初往往都是直接从黄河挖个口子放水浇地,没有一定章法,无法控制水流,农田收成不稳定,甚至遭灾。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更多农田需要更多的水来灌溉,对能人的呼唤愈发紧迫,清末终于冒出来一个叫王同春的,在没有现代仪器的条件下,肉眼观察,他看出河套平原西边高东边低,从西往东挖渠,水就可以自己慢慢流下去,依次经过需要浇灌的田地。而干渠往下分出支渠、分渠、毛渠,一级一级分水,就形成灌溉网,农田收成有了保证。当然不止一个王同春,杨家河,沈家渠,都意味着那时能人的作为,后来傅作义也在河套灌区的建设经营中颇费苦心,频频建树。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担任水利部长,是他自己的意愿,也是很有资格。

    王同春被定义为“地商”,而不是地主。手里有旱涝保收的水浇地,他能以经营土地和水网立世,而不是仅仅操持某片农田收租子。有一条灌渠叫义和渠,从西南往东北流向,在我下乡那个苏独仑农场二分场的北边不远——我在那里干活时曾被巨大的牛虻叮过,这次一经过那里就想起来了,原来叫同和渠,就用了主持开挖这条渠的王同春名字中的“同”字。

图片

图片

义和渠(灌渠)从乌加河(排渠)上越过去的大型渡槽

图片

    (上图)义和渠是有衬砌的,认为是黄河水金贵,不能走一路渗一路,而排渠就两种风格了。(下图)乌加河即总排干(总排水干渠),看见对岸有涵管的水排进来。

图片

图片

    总排干的一段,没有衬砌。

图片

图片

杨家河是灌渠,就有衬砌

    经过另一条灌渠的时候惊心了。在杭锦后旗那边,一条杨家河(见上图简介),是杨姓一家三代人持续开挖形成灌溉网的,水利造福一大片,也是有名的地商。民国时因此设立米仓县,取杨家第一代兄弟杨满仓、杨米仓的名字。现在那边在米仓县府旧址重建了房子,展览了河套灌区的发展史,门外立着巨石纪念碑——“百年流淌杨家河”。但是阴凉下休闲的老汉回答我先生的询问时告知(下图),70年前,杨家头面人物几乎悉数被“镇压”,幸存的零星后代这些年从海外回来,才建了这纪念碑。

图片

     唏嘘不已,这就是历史!纸上写的,书上看的,加上站在水渠边听人讲讲,还要亲历!我们这代人,加上我们父母那代人就更是惊心动魄,刚好是一个百年巨大变化过程的见证者。

    在那个米仓县衙的院子角落里,放着一架卸掉轱辘的木头畜力车(下图),俗称'大车'。1969年9月我下乡第一天早上出门(半夜到的,稀里糊涂就睡了),看见墙外立着个车轱辘,木头的,一块一块厚木板拼出来再削成圆形,没有辐条的。当时小小年纪就非常吃惊,这样的车轮应该沿用了两千年不止吧(秦汉起?),怎么还有人用?这种车到了1970年代才逐渐淘汰。要不是有心人收集,再过50年,谁还见过这种没有辐条的木头车轮!

图片

图片

    这就是中国任何一代人,都承接着巨大的历史包袱,也接续了丰富的历史遗产,潜移默化的,真看不见和装看不见都是不行的。而作为个人,自己这几十年一百年,怎么想怎么做,确实是要经历过才能看明白。比较可悲的是,经历过还没想明白,白瞎了几十年咸盐,骂街,抱怨,那可什么事也不顶,还可能害了下一代——家庭中充满怨气和戾气,燕子都不去做巢!

图片

     我们这一代,年轻时下乡,现在说起来就是耽误的青春啥啥的,可究竟谁耽误谁啊?个人不能选择时代,历史也不由当代人评价,自己对自己负责,敢对自己负责,就没耽误!今天回来看看,我们挖的渠,我们盖的房,都在用啊!上图是我们连的大礼堂,兵团战士自己脱坯烧砖盖起来的,现在是十四团的博物馆,每个连在里面都有一面墙,布置本连的陈列与老照片。

图片

图片

    内蒙古一团旧址(上图),已经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了兵团博物馆。除了当时的“文物”,还展出了很多文件,非常宝贵。兵团各师的经营数据,表明多年一直亏损(下图),而现在可以展览出来,不欣慰么?重大转折悄悄发生了。

图片

     1997年我以报社记者的身份重返河套,重点采访河套灌区负责人时我问了,当年知青累得要死要活挖的大渠,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挖渠不仅是重体力劳动,而且早出晚归劳动时间长;如果出外工,住宿条件很差——每人在地铺上只有两尺宽的一条位置,我一个月没能洗头,那可是每天高强度体力劳动而且春天风沙大的季节。那时不懂这样辛苦挖渠有什么用,20年后找到机会当然要问。

图片

兵团博物馆的展出统计

    因为那些年我并没有看到挖出的那些渠里流过什么像样的水,反而是渠道里只见白花花甚至泛紫色的盐碱壳。那位领导非常肯定地说:“排灌配套,兵团战士有功劳!”就是说,王同春年代挖的渠是引黄灌溉系统,而我们70年代参加挖的是排水系统,解决只灌不排造成的土地盐碱化。有了比灌渠低一点点的排渠,浇地的水在被农作物吸收后,剩余部分从土壤中或管道中排到排渠里,同时也把盐碱带到排渠里,庄稼就不会因为盐碱过高而减产甚至绝产了。

    1975年冬天到1976年春节前,冰天雪地,我们整整干了一个多月的“总排干”大会战,整个河套地区的公社和农场,十几万人上阵“挑渠”——挑土方,把排水系统贯穿成网,终于结束了河套只灌不排的历史。这一次,我先生创意,我儿子实施,除了沿途看历史古迹,把河套灌区,尤其是总排干=乌加河,从头到尾走了一趟——重点河段,乌加河源头、乌加河与义和渠交错,乌加河入乌梁素海,从乌梁素海再出去进黄河。

图片

总排干源头的介绍

图片

乌梁素海附近的一段总排干/乌加河,里面有很多鸭子

    “发扬总排干精神”,曾经或者直到现在都是河套地区的一个口号,我的理解就是齐心协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用好黄河水,不浪费黄河水。

   儿子很费了点劲找路,我和先生都打算放弃了,但终于找到乌加河流入黄河的位置,车子一直开到跟前。居然,总排干的水是清的,黄河水是黄的,颜色界限分明(下图)。

图片

    而我印象中那些曾经净是白色紫色盐碱壳的排渠,现在都是清水一溜溜,芦苇一丛丛,大白鹭、苍鹭活跃其间。出现中白鹭的那条渠,正是我参加挖的。当时知青初去,挖渠技术太差,都把自己挖到了水里泥里。为了淘水挖泥,知青纷纷拿自己的脸盆去工地,我从北京带去的洗脸盆洗脚盆,一个搪瓷的,一个铝盆,都“贡献”到了渠背里——瘪了、裂了,没法要了。不知道后来这些渠背在整理成行车路时,有没有翻出过知青的破脸盆。

图片

埋进了我脸盆的那条排渠

     我不喜欢 “青春无悔”这句空话,因为年轻时谁都有过懵懂甚至荒唐(故事大把,以后有空慢慢写)。而“坏人变老”这句话,倒是时时提醒我,曾经的荒唐不是真坏,今天耍横才是真不好,很可怜。经历不是能吃的老本,不断开出新鲜花朵的土壤,才有美丽。

    不写了,多看几张图吧。

图片

    上图是我们连最好的地块,这次看到种了麦子,=要有足够的水才能种麦子。2014年去时,绝大部分地块都是种的耐盐碱的葵花。又能改种麦子,说明土壤的盐碱度降低了!“河套雪花粉”才能保障供应。

图片

    上图是西瓜地,这种瓜也可能是专门出西瓜籽的。河套出好瓜,这个请记住。

图片

    磴口县冯玉祥西北军建的粮库,是自治区级文保单位,现在也用来建了博物馆

图片     磴口奈伦湖风景区,其实是黄河分洪区,是我们黄河水鸟调查的点——鸟人忘不了鸟,给河套灌区做一年的水鸟调查,我有兴趣!看看多少水鸟利用灌区水系找到自己的安居之所和中停驿站,很值得一做吧。

    有时间再写其他内容了。谢谢看到这里的你!

相关链接:

关于后套我们原来不知道的故事

行云流水挖大渠

【旧作重读】50年了!还得再去河套~(重点推荐这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