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风”到底是源于英语还是粤语?

 北京的骑士 2023-07-3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音韵学家李荣曾搜集古今“台风”语料,发现:唐宋以来书面上通用“飓風”;明嘉靖年间的潮州戏文和清康熙年间的《台湾府志》出现“風颱”记录;至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始用“颱風”取代“飓風”以对译typhoon[taɪ'fu:n]。那么,“台风”究竟是源自粤语“大风”、英语typhoon,还是潮州戏文“風颱”?

先看粤语,“大”的韵母确实是[aɪ],但“台”不是,二者并非“读音非常接近”。试看英语tyre['taɪə](轮胎),粤语译作“呔”,为什么不像普通话那样译作“胎”呢?因为粤语中“台”的韵母是[ɔɪ],与英语发音有一定的距离,而“太”的韵母正是[aɪ]。由此可见,“台风”也许并非直接源自粤语“大风”。反过来,粤语“大风”却对英语产生了影响。
《牛津英语大词典》将四百多年来英语typhoon的词形归为三类,并认为第一类(例如tufan)源自乌尔都语tūfān,第二、三类源自汉语“大风”。第二类(例如 tuffoon)暂且不论(窃以为与希腊语tuphōn有关),第三类与汉语的渊源显而易见——1771年出现的tay-fun与粤语“大风”发音[taɪ fʊŋ]非常接近。若当时粤语已经使用“台风”,西人的记录则将是toy-fun,实际没有这个词形。
潮州戏文和《台湾府志》记录的是“風颱”,与今天闽语说法一致。需要注意的是,闽语“颱”字念“胎”,不同于“台湾”的“臺”,这也从字音上补证了《台风的“台”从何而来》一文中所言“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论及地名特殊读音时,“台州”常被拿出举例。其实“台”字本就念“胎”音(当然另有“怡”的读音),而与“臺”字不同。“台”字的“抬”音由民间用以简写“臺”后带来,并最终由简化字方案确定。从“颱”字声旁来看,在其诞生的明代,“台”“臺”读音还是泾渭分明的。到了民国,以“台”代“臺”习以为常,“颱”字也就没按闽语读音订为“胎”音,而订为“臺”音。
综上所述,“台风”与粤语“大风”有关联,但不是直接源自粤语“大风”,与“typhoon词源说也并非不可调和。英语本有tufantuffoon,汉语则有“風颱”“大风”。粤语“大风”tay-fun等形式进入英语,与其原有词形杂糅产生typhoon,近代汉语学者又改“風颱”为“颱風”来对译typhoon,由此产生了一段奇妙的中西术语交流史。
图片
(原载《咬文嚼字》2022.12,原标题是《“台风”补说》
附:姚博士热线电话台风的从何而来
有人说,由于台风在台湾附近的西太平洋海面生成,所以称台风。这种说法对吗?   ——上海  文健 
答:“台风”的“台”,繁体字作“颱”;“台湾”的“台”,繁体字作“臺”。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可见,“台风”的得名应该跟“台湾”没有直接关系,上述说法经不起推敲。
在中国古籍中,明代以前一般称来自西太平洋上的大风为“飓风”,明以后按风力的大小不同,有“台风”与“飓风”之分。轻者为“飓”,剧者为“台”。清代王士禛《香祖笔记》:“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倏发倏止,台常连日夜不止。”清代俞正燮《癸巳类稿》卷九也说:“台,大具(飓)风也。”“台”的繁体字“颱”,是个形声字,从風、台声。“台风”应该是明代以后国人创造的一个新词。为什么把比飓风更大、更猛的风称为“台风”呢?在粤语中,“台风”与“大风”的读音非常接近,“台风”可能是在粤语“大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
英语中,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洋面上生成的热带风暴称为typhoon,在大西洋及东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风暴称为hurricane。英语“typhoon”与中文“台风”所指对象基本一致,且读音非常接近,于是许多英汉词典就把typhoon译成“台风”,而把hurricane译成“飓风”。
基于“台风”与“typhoon”音义的高度一致,人们于是对“typhoon”与“台风”的词源产生了兴趣。有人认为,中文“台风”来源于英语typhoon,英语typhoon来自希腊文typhontyphon在希腊文中指“风魔”或“暴风”。也有人认为,英语typhoon出现很晚,可能是受中文“台风”与希腊文“typhon”综合影响而产生的。笔者不详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去查阅。我们倾向认为,“台风”与“typhoon”各有来源,它们在音义上的接近,是偶然现象,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词源关联的证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