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这颗心去健身房

 写下即永恒 2023-08-01 发布于广东

两个小时的演练结束之后,我在椅子上委顿下来,半天没能起身。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然后小口小口地吸气、呼气,良久才调匀气息。

与人交谈,对我而言向来是种消耗。

何况,是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去交谈——这意味着全神贯注,把注意力百分之一百地放在来访者身上,去感受,去发现,去觉察,去分析,去组织,去带领……并时刻做好准备,应对意外。

而且,目前的我,只是一个演练中的咨询师——也就是说,我的一言一行(每句话每个词每种语气每个表情每个动作)都被置于审视中,在访谈结束之后,要接受评价。

这些都令我筋疲力尽。

别人的故事让我感同身受,这是优势,也是痛苦的来源。

虽然演练活动中的案例大多是角色扮演、改编而成,我却依旧深深入戏;更不必说那些发生在相熟亲友身上的事了。

不久前的一天,朋友讲起一个初中女孩的遭遇,学生谈起在家庭中的困境,亲戚谈起内心的挣扎和自我贬低……那个晚上我的心被攥成一团,辗转不能入睡,拼命想要寻觅出口,想要立时三刻拿出办法——我没有办法,于是深恨自己无能。

那些痛苦和生活中难解的谜团不仅缠住了他们,也紧紧绑住了我,透过他们的文字和讲述,勒住我胁迫我,让我喘息艰难。

在《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一书中,多次谈及咨询师应与来访者“同调”;与此同时,也提出“培养情绪耐受力”和“发展情绪韧性”的观点。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在洪都拉斯的潜水学校会教授救援者如何拯救恐慌的潜水者。

其要诀是:始终保持在可以被触及的范围之外,千万不能被对方绝望本能之下的攀扯动作拖拽。

首先保证自己不溺水,然后才能施救他人——这是救生员守则,何尝不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铁律呢?

只是,救生员为了争取时间救援,甚至可以先把溺水者打晕;而心理咨询师却要尽可能地与来访者在一起,深切感受对方所感受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无限贴近的同时,保持安全距离,既要共情,又须适度抽离——觉察并耐受负面情绪,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对来访者施以援手。

《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策略:意向性会谈和咨询》一书中,则提到了“心理弹性”的概念——“指能从困境中恢复原状的实际能力”。

并指出:自我实现需要心理弹性;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者训练心理弹性,使来访者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有能力找出自己的方向,增强潜能。

这个词很容易使我联想到健身房里的教练。

于是,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来访者带着自己的小心脏来到咨询室,心理咨询师使出浑身解数开展训练,等到那颗小心脏变成肌肉饱满的“大只佬”,QQ弹的,就算大功告成!

现在我自己的心还远不够强大,瘦巴巴的没什么力气,有点儿风吹草动它就一通乱跳,还经常陷进负面情绪里拔不出来……

看来要先从自己做起,带这颗心去健身房——不强大自己,何谈相助他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