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参谋长为什么是叶剑英

 兰州家长 2023-08-02 发布于甘肃

叶剑英元帅是我军参谋事业的重要奠基者。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央军委任命叶剑英为八路军总参谋长。

主要是由于他具有丰富的军旅经历和卓越的军事素养及才干。

八路军参谋长为什么是叶剑英

  叶剑英1919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具有一个高级参谋人员必备的军事专业知识。他具有一线作战的指挥经历,1921年担任粤军江防舰队陆战队的营长,曾率部参加护卫孙中山、反击叛军陈炯明部的作战;1925年担任粤军二师新编独立团团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北伐战争时期担任过新编第二师师长;1927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副指挥;在中央苏区时期担任过闽赣军区和福建军区司令员;长征途中任军委第一野战纵队司令员;指挥过许多重大战斗、战役,熟悉一线指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他还具有从事军事教育的经历,曾参与筹办黄埔军校,并任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北伐战争时期主持过第四军教导团的工作;在中央苏区时期担任过红军学校校长;熟悉军队教育的全面工作。他具有长期从事军事参谋的历史,1920年,他军校毕业后得到的第一个岗位,就是到粤军总司令部任见习参谋,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参谋生涯。1924年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1931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先后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部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

八路军参谋长为什么是叶剑英

叶剑英自1931年11月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后,一方面继续协助朱德等人指挥作战,一方面又以大量的精力,抓紧进行司令部机关建设。当时,红军正处于初创后的发展阶段,各级司令部机关尚未建一立起适应战争需要的参谋工作制度,机关的组织分工也很不完善,机关和部队的联系也不够畅通。为了适应战争的要求,叶剑英向中革军委提出了“建设精干的统帅机关”的建议。他与有关同志一起,研究确定了中国工农红军司令部机关的编制体制。按照这种编制体制,将原来分工不明确,体制不合理的一些机关部门予以精简合并,建立起作战、情报、通讯、管理部门,并对各机关的职责予以明确规定,进行了严格的分工。红军过去行军主要靠向导,不重视利用地图,有些参谋人员见到缴获来的敌人地图,因为看不懂,随便就丢了。后来在叶剑英的明令要求下,作战部门专门成立了地图科,注意搜集敌人的地图,学习利用地图,指导行军作战。那时,红军部队行军、作战和平时休自,大都是通过司号员吹号来统一调度,由于号谱不统一,一些部队在行动中常常发生混乱现象。叶剑英知道后,于1931年11月下旬,专门主持召开了红军司号员会议。11月29日,又以中革军委的名义发布了关于统一全军号谱号音的“通令”,以便使全军尽快在统一的号音下行动。

  在部队的正规化建设方面,叶剑英也多有建树。当时,红军机关和部队中还存在着不少的游击习气,为此,叶剑英向军委建议,加强对机关和部队的正规化教育,以逐步克服游击习气。他组织参谋人员研究苏联红军的参谋工作条例、步兵战斗条例和后勤工作条例,并结合中国革命战争和工农红军的特点,编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条令、条例,作为机关工作和部队战斗训练的基本依据。这些条令、条例的贯彻实施,使司令部和部队建设向制度化、正规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叶剑英是一位参谋高手,为军委制定过许多周详的作战计划。1932年5月,蒋介石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大批军队向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与此同时,他下令组成以何应钦为首的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指挥江西、广东、福建、湖南的国民党军牵制中央根据地红军的主力,并为大举进攻中央根据地作准备。叶剑英作为参谋长,积极协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组织指挥苏区军民昼夜反击敌人第四次“国倒”7月初,红军发起南雄、水口战役,基本稳定了中央根据地的南翼。叶剑英亲自到前线视察,了解敌情,并作战役部署。8月中旬,他根据苏区中央局关于向北发展的决定,领导参谋人员制定了先打乐安,再取宜黄的详细作战计划。中革军委据此向部队下达了发起乐安、宜黄战役的军事训令,经过战斗,一举取得了歼敌约3个旅,俘敌5000余人的重大胜利。乐安、宜黄战役的胜利,与叶剑英领导的参谋部的周密计划是分不开的。8月28日,周恩来在给中央局的信中写道:“本来过去军事行动向无方案的,所谓专于机动而不果决,这次我们力矫此弊,本着这个方案去做,实现和完成了第一步作战计划,获得伟大成功。”

八路军参谋长为什么是叶剑英

  即使不在参谋长岗位,叶剑英也没有忘记随时向军委提出建议。1933年2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期间,时任红军学校校长的他便多次就整个反“围剿”战役的战局向军委提出建议。他在致军委的《对目前战局及战略意见》中指出:巨前应紧紧抓住西南反蒋的有利时机,集中全力在北线与敌军决战,以结束四次战役,开展新的战局;为确保北线决战的胜利,当将南线的红军全部秘密集中到北线,参加战斗;在南线另外组建新的独立师,在地方游击队配合下行动,麻痹闽、粤之敌。他的这些建议,均得到了军委的赞同和采纳。

  他深明大义,“大事不糊涂”。首先,他在革命还是反革命的问题上一点也不糊涂。叶剑英在蒋介石手下工作多年,深得蒋的赏识。在黄埔军校,蒋任校长,叶任教授部副主任;东征战役后,蒋将其调人自己的嫡系部队任职,先后担任团长、师长。他与蒋介石的私人感情不错。但叶剑英处事,向来以革命利益为重。1927年4月,当他得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便义无反顾地通电反蒋。

  也正是在这个是参加革命还是反革命的关键时刻,叶剑英于1927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其次,他在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上也一点不糊涂。叶剑英两次以特殊的方式,为党和革命立了大功。一次是1927年7月下旬。那时,中国共产党正在酝酿南昌起义。准备参加起义的大批部队和干部涌向九江、南昌,贺龙任军长的暂编第二十军、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等部都到了九江。这一行动引起了敌人的警觉。武汉反革命首领汪精卫在与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等密谋后,决定以张发奎的名义,邀贺龙、叶挺上庐山开会,届时予以扣留。同时令贺龙、叶挺部队限期到九江、南昌之间的德安一带集结,然后用3个军的兵力对他们的部队实行合围。这时,叶剑英的中共党员身份尚未暴露,仍以他作为第四军参谋长的身份留在敌人身边。

  叶剑英掌握敌人的阴谋后,连夜找到叶挺,通报了汪精卫等人的密谋。他们商定,立即通知贺龙以及在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任秘书长的高语罕、在第四军任政治部主任的廖乾吾到甘棠湖烟水亭附近碰头,以划船赏景为掩护,共商对策。在甘棠湖上的一个小划子上,他们做出三项决定:一,贺、叶不上庐山;二,不能接受张发奎调贺、叶部队到德安集中的命令,贺、叶部队要立即开往牛行车站,乘火车到南昌去;三,叶挺的部队先行,贺龙部队随后行动。叶剑英通报的这一情报,对于保证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安全和将起义部队及时开往南昌,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叶剑英在特殊岗位,以特殊方式为党和革命立下的第一次大功。

  另一次是在1935 年9月长征途中。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自恃人多马壮,反对中央北上战略方针。9月9日,张国焘致电随右路军行动的前敌总指挥部政委陈昌浩,公然违抗中央北上战略方针和历次决定,令其率右路军南下,并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央。当时在前敌总指挥部任参谋长的叶剑英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立即将电报送给毛泽东。于是,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等紧急磋商,做出右路军中的红一方面军先行北上的决定,并于10日凌晨先行北上,从而避免了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保证了北上方针的实现。

  叶剑英这次送密电一事,是他一生中为党和人民立下的又一大功绩。对于这件事,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曾多次提及。1935 年9月,毛泽东在哈达铺,向陕甘支队干部说,一、四方面军分家时,剑英给我们送了电报,立了一大功。在1937年3月,毛泽东在有张国焘等人在场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叶剑英同志便将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毛泽东还在其他场合多次谈到这件事,后来他还写诗称赞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八路军参谋长这样一个职位,对于像他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的军旅经历、特别是具有长期参谋经历的人来说,自然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