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建中汤证的病理与症状

 经方人生 2023-08-03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大建中汤证的病理是里寒严重特别是胃肠虚寒严重而引发呕吐。


【条文】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解读】
条文中提到了病理是“心胸中大寒痛”和“腹中寒”。


就是说,它的病理是里寒严重特别是胃肠虚寒严重,症状则是“呕不能饮食”和腹部“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胃肠虚寒严重,导致胃肠痉挛、腹部疼痛,病人出现呕吐或是干呕,这是非常正常而且容易理解的;而条文所讲的症状,则属于那种特别严重的情况,所以,称之为“大寒痛”。因为里寒胃肠虚寒特别严重,所以,胃肠痉挛也就特别严重,腹痛、呕吐的症状也特别严重。因为胃肠痉挛严重,所以出现了腹部“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的症状;腹痛症状严重,就表现为“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即腹部拒按;呕吐症状严重则表现为“呕不能饮食”,即呕吐剧烈或干呕剧烈。


大建中汤证和附子粳米汤证相比,病理都是胃肠虚寒,腹痛、呕吐或是下利是相同的。但是,附子粳米汤证兼有阳虚痰饮,有腹中雷鸣、手足厥冷的症状,用药就选用附子和半夏。大建中汤证则偏于里寒严重,所以,用药就选用干姜、川椒和人参。因为这两者病理非常相近,所以经常两方合用,像上面举过的《临证指南医案》医案就是一个例子。

大建中汤的组成:
川椒5克,干姜30克,人参15克。
方后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内胶饴100毫升,煮取150毫升。如一炊倾,可饮粥2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大建中汤是由川椒、干姜、人参和饴糖组成的。


《类聚方广义》说:“小建中汤治里急拘挛急痛,此方治寒饮升降,心腹剧痛而呕,故治疝瘕腹中痛者,又治夹蛔虫者。稻叶克礼云:大建中汤证,腹皮蠕蠕而起,如有头足,状若囊裹树枝而推动。痛发时大寒痛,呕不能食,上下痛处不可近手,或大便秘,或心胸大寒痛,上冲者。又云:时如蛇,又如鳗,游行腹中,痛处似头,又似尾,苦楚不堪,诸药无效。其余所患,则因人而异,皆非此方不治;又云:或平时腹平稳,发则腹皮动如波浪,或平时按腹无异状,发则忽有块游走,上下往来,痛不可近手。又时有如小囊之物,忽去无踪,及复来进,痛即难忍,觉在腹中,忽又在背,又来腹中。”

《刘保和教授医案》
韦某,男,40岁,农民。1964年10月15日诊。病人下午在农田劳动,当时天气较寒冷,又在地里吃煮熟的凉红薯,傍晚即发腹痛,以致未干完活儿即被迫回家,便后腹痛仍未停止。自用热敷及喝姜糖水,痛曾稍减,但至夜间21点,腹痛更甚,遂急召余至其家诊治。见病人正在炕上来回翻滚,呻吟不止,地上并有呕吐物。余遂令解衣,检查腹部,见其胃脘部及脐周时有条状凸起及蠕动,触之痛甚,病人以手护其腹,拒绝再按。诊其脉弦紧而迟大,舌淡润苔白腻。当时因距医院较远,且正在夜间,病人又要求迅速止痛,来不及取药,因思《金匮》云:“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盖此方恰与本证相应,且病人为体壮农民,方中人参可以不用,余药均可就地取材,遂拟花椒10克,干姜10克,水煎取汁200毫升,冲入红糖30克,顿服。病人服药后20分钟,腹痛见轻,凸起于腹皮的条索状物消失,又过10分钟,腹痛完全消失,病人喝热稀粥一碗,痛未再发。
[点评]本案非常鲜明地再现了大建中汤证的条文,病理、症状非常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