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血糖范围公布:告别3.9~6.1mmol/L,你的血糖可能并不高

 文山苗峰三七粉 2023-08-03 发布于湖北
近年来,血糖问题备受关注,高血糖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消化吸收,同时还包括肝糖原分解、脂肪和蛋白质转化。血糖水平异常常被用于判断身体健康状况。

血糖水平是诊断高血糖或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采用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检测。如今,糖尿病成为全球常见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根据卫生组织的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

然而,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糖尿病引发的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包括严重肾脏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因此,我们必须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尤其是对于血糖偏高的人群,要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高血糖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疲乏无力,伴随体重增加问题;
2. 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明显体重下降、食欲增加、口渴频繁、尿量过多;
3. 容易出现血管病变,表现为四肢麻木、头晕、头痛、乏力等;
4. 容易引发糖尿病足并发症,如足部麻木、溃烂等;
5. 可影响视网膜,出现视物模糊、不清晰等问题;
6. 容易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出现异常皮肤感觉,如蚂蚁爬行感。

很多人对血糖的正常范围不太了解,一般认为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在3.9~6.1mmol/L之间。
然而,这个范围已经过时了。现在我国有全新的血糖标准,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应该在4.4~7.0mmol/L之间,只要你的空腹血糖水平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了。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血糖标准,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做出判断。
青少年一般是18岁以下,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充满活力和朝气。在这个阶段,对血糖的要求较高,所以青少年的空腹血糖水平应该保持在4.4~6.1mmol/L之间。
对于中年人来说,空腹血糖水平应该维持在6.1~7.0mmol/L之间,餐后血糖水平不应超过11.1mmol/L。

而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空腹血糖水平应该在7.0~9.0mmol/L之间,并根据餐后时间了解个人的空腹血糖标准。
保持血糖水平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长期血糖偏高会带来一些危害:
1. 电解质紊乱:血糖偏高时大量尿液排出会导致失水和电解质紊乱。
2. 严重失水:高血糖会导致过多尿液排出,引发尿量和尿糖增加,进而导致身体缺水。
3. β细胞功能衰竭:长期血糖升高会不断刺激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加剧糖尿病问题。
4. 渗透压增高:血糖升高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导致细胞内失水,可能引发脑功能紊乱和高渗性昏迷。
5. 血管和神经并发症恶化:长期高血糖状态会促发血管和神经并发症,并加重病情。
6. 尿糖增加:高血糖状态下尿糖增加,身体无法充分利用蛋白质和脂肪,导致消瘦和体重减轻等其他症状。
控制血糖水平的方法包括:
1. 适当运动:肥胖与代谢异常相关,要想控制血糖,首先要控制体重。
2. 减轻压力:长期高压状态会升高血糖,要学会减压,及时发泄压力,避免过大压力带来的血糖升高。
3. 合理用药:在糖尿病不严重或初期阶段,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可以维持血糖稳定。但对于存在代谢异常等问题的患者,需要医生合理用。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字并不代表医学建议,仅供参考之用。如有剂量、使用方面的疑问,还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