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长江|合川·独钓中原

 莉莉张的字影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8月3日」重庆主城-合川,72km

嘉陵江是长江的一条主要支流,横贯渝中区北部,在渝中半岛西北角汇入长江。沿嘉陵江上溯,大约70公里左右,有一座钓鱼城,它位于合川区城东北、嘉陵江南岸的钓鱼山上,据说是迄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我决定去看看。

资料显示,钓鱼城其地当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控扼三江,自古为“巴蜀要津”。南宋时期钓鱼城军民抗蒙击元连续36年,历经大小战斗200次,钓鱼城之战以“蒙哥大汗战死钓鱼城下,蒙古汗国不得不从欧亚战场撤军”的史实而闻名世界,写下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这是经考古工作发掘,具有明确历史纪年的事迹。

关于蒙哥的死,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莫里斯·罗沙比在《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中提到:“蒙哥的死震撼了整个蒙古帝国,并对其未来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远在中东的蒙古人同样受到了大汗之死的影响。旭烈兀的离开使斯大林松了一口气,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破天荒第一次大败13世纪的蒙古人。“

钓鱼城建在钓鱼山上,整个城池被石头城墙包围,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可见嘉陵江与涪江交汇。全城共有8个城门,皆构筑在地势跌宕的险要之处,每一道城门的前面皆为陡峭的悬崖,无路可通。平时,施以栈道出入。始关门是南外城西侧的出入通道,也是守城军民的防御重点。

有关钓鱼山的来历,南宋祝穆在其地理总志《方舆胜览》卷六四“合州”记载:“钓鱼山,山南大石砥平,有巨人迹,相传异人坐其上投钓江中,山以是名。”

相传很早以前,三江洪水泛滥,成千上万的灾民纷纷逃奔到山上避难,天长日久、饥饿难熬,灾民濒临饿死之时,一位巨人从天而降,在山巅巨石上手持长竿,从滔滔的江水中钓起无数的鲜鱼,拯救了全部灾民。此后,巨人垂钓的巨石被称作钓鱼台,山也得名钓鱼山。

除战场遗迹外,山上还有南宋之前的悬空卧佛、千佛崖和护国寺等,清代的三圣岩造像,以及后世为纪念钓鱼城精神而修造的纪念性建筑忠义祠及历代题刻、碑刻等。

护国寺为唐代合州名僧石头和尚创建,南宋绍兴年间达到鼎盛。其后,寺庙历经元、明、清历代重建、维修,现在的护国寺,是2005年9月抢救性落架维修后的清代建筑群。护国寺是唐宋时期驰名巴蜀的“石佛道场”,曾与龙游寺、净果寺、方溪寺并称为合州四大名刹。寺内现存56尊高大精美的石刻圆雕佛教造像,可惜今天并没有开放给公众参观。但从护国寺山门牌坊雕刻、以及前后殿堂供奉的佛像与观音雕像可以看出石刻精美、圆润,线条细腻、飘逸。

护国寺大山门外有一块“独钓中原”的石牌坊,宽8米,高9米,4柱3门3楼,雄伟壮观,是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合州人众为颂扬钓鱼城军民抗蒙(元)战争的丰功伟绩而建造。它仿木结构建筑,梁、枋、斗拱俱全,纹饰雕刻精细。就连立柱脚下的琵琶型支撑体上也有雕刻图案,真是细致。该石坊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炸毁,现石坊为按原式重建的

悬空卧佛,创作于晚唐时期,相传是护国寺开山祖师石头和尚亲手凿造。佛像在悬空的崖壁上凿成,背北面南,头西脚东,身长11米,肩宽2.2米,双领下垂袈裟,头为高肉髻,两耳间距1.8米,赤足,双脚宽1.2米。佛像袒胸露肌,面形丰满,端庄慈祥,是一尊构图严谨、比例匀称的摩崖造像。

千佛崖石窟凿造于晚唐,石窟高4米、宽7米,面西,共计有37行,2775尊趺佛造像。

三圣岩,又称“三佛崖”,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护国寺与白塔寺住持智慧和尚及众门徒捐资刻造。在长4米、宽3米的凹型石龛中,是阿弥陀佛(正中)、观世音菩萨(左)、大势至菩萨(右)三尊面西结跏趺坐莲台神像。造像神情逼真,躯体肌肉丰满,栩栩如生。佛龛下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合州举人朱宗言题刻的“荡胸生层云”5字。

此外,钓鱼城上摩崖碑刻很多,年代久的有些已经剥落,但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令人瞩目的是蒋中正等人的题刻。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日本侵略者对合川进行了多次狂轰滥炸,因此,原住合川县城的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就搬到了钓鱼城上。在该特别训练班创办十周年之际,兼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蒋中正亲笔题词,并委派何应钦、白崇禧和张治中等要员前来钓鱼城参加了纪念活动,从而留下了一系列摩崖题刻。

一座城,承载了七百多年历史,历经磨难,迄今完好。“独钓中原”,书写的是怎样一种胸怀与感慨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