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麻醉危机处理标准操作流程:窦性心动过缓

 fjgsd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窦性心动过缓
图片
1.诊断

(1)ECG、脉搏氧饱和度仪、动脉置管、无创血压监测、外周动脉脉搏触诊等可观察到心率减慢。

(2)低血压。

(3)清醒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意识状态改变。

(4)出现交界性或室性异搏心律。

图片
2.处理

(1)确认心动过缓并评估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查监护仪显示的心率信息,检查患者血压,触诊外周动脉脉搏。
(2)保证患者氧供和通气。心动过缓常发生低氧性心搏骤停,提高FiO2至100%,停用吸入麻醉药。
(3)早期治疗心动过缓。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阻滞时,即使患者无症状亦应治疗,阿托品每次0.30.5mg静脉注射,可重复。
(4)如清醒患者出现反应迟钝或意识消失,控制气道,呼叫帮助。

(5)如心动过缓伴严重的临床症状(严重低血压、意识丧失、抽搐),给予下述治疗。

1)肾上腺素10μg静脉注射 ,必要时可增加剂量,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须尽早应用肾上腺素,如失败,可给予异丙肾上腺素1~3μg/min 静脉注射。

2)置入心脏起搏器。经皮途径设置速度至少为每分钟80次,增加电流量直到夺获心室发生;达到夺获心室后,确认能扪及脉搏。经静脉途径效果好,但急诊置入较为困难。

3)必要时开始心肺复苏(CPR)。
(5)如心动过缓伴轻到中度临床症状(血压中度下降、恶心呕吐或意识轻度改变),给予麻黄素510mg静脉注射,可增量使用;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
(6)检查手术范围以除外手术的相关诱因,如为手术因素诱发,应警告手术医师停止诱发刺激。
(7)如心动过缓不伴任何生理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即使无症状亦应及时治疗,注意窦性停搏、心脏暂停、心脏骤停可在毫无预示的情况下发生。可置入动脉导管,检测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电解质,排除心肌缺血可做心电图检查和检测肌钙蛋白。

摘自《围麻醉期操作决策与管理规范》

主审:曾因明 张励才

主编:鲁显福 郭克芳 吕毅

副主编:王宇 左六二 高晴云



NO.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