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冈石窟(上)

 娄旭在玩儿 2023-08-05 发布于北京

大同之行 为了游云冈石窟

多延后了一天 还改签两次

终于细赏了这座艺术宝库

真是不虚此行 

市区到云冈需驱车半个多小时

石窟所在地曾是一条交通要道

千百年来无数人马车川流不息

古道石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车辙

数年前 109国道还在窟前通过
每天都有数千运煤车隆隆驶过

曾经的石窟大佛全都黑面黑身

为了保护石窟 国家投资数亿元

让煤车改道 还石窟以本来面貌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

北魏的首都就是平城/大同

云冈石窟则是由北魏皇帝

直接授意开凿的国家工程

经数十年雕刻 最终完成了

数百个洞窟 数万尊佛造像

成为一处精美绝伦的佛窟

石窟分布于一脉山岩石壁上

山岩东西延绵 石窟全部朝南

现对石窟由东到西进行编号

第三窟是所有石窟中最大的

第三窟 (灵岩寺洞)

公元471-494年

云冈最大的洞窟,原设计为大型塔庙窟,但终北魏一代未能完成。窟外依崖原建有木构大阁,今仅存上方一排12个梁孔,说明当年的佛阁为面阔十一开间巨制。上层台面两端各一座三级方塔,两塔间凿二明窗,明窗之间为一庑殿形窟室,主像雕交脚弥勒。窟面东西各开一门,窟内北壁雕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三尊像,即“西方三圣”。主尊阿弥陀佛高10米,倚坐,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两侧菩萨头戴宝冠,精美庄严。其雕凿年代,目前有北魏、隋、唐及辽四说,多依据造像艺术风格而推论。窟内留下的分割、揭取岩石的遗迹,是了解古代石窟开凿方法的珍贵实物资料。

石窟凿于山体内 有单室和双室

部分石窟外还修建有木制楼阁

第五窟就深藏于精美的楼阁中

其中藏有云冈最大的一尊佛像

第五窟 (大佛洞)

公元471-494年

第五、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前四层木构楼阁为清初顺治八年(1651)宣大总督佟养量主持修建,因岩结构,蔚为壮观。即明代云中八景中的“云冈摩云”。窟门两壁上层各雕一株枝繁叶茂的圣树,二佛侧身树下对坐,神情安详;下层金刚力士头戴双翼羽冠,身穿甲胄,威风凛凛。窟内北壁坐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后世包泥彩绘,呈唐代风格。东西两壁各一立佛,西立佛鼻直眉弯,略显笑意,雍容秀典。后壁凿有礼拜道。

第六窟 (释迦佛洞)

公元471-494年

该窟为中心柱窟,亦名支提窟、塔庙窟,雕饰富丽,被誉为“云冈第一伟观”,是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窟内中央方形塔柱分上下层,高15米。上层四面各镌一立佛二菩萨,四角镂雕大象承驮九级楼阁式方塔;下层四面开龛坐佛。窟内四壁上层环列立佛十一尊,华盖承悬,气宇轩昂。窟顶格状,格间可见骑乘孔雀、狮子、虎、长尾鸟等动物的多臂多首天神。窟内现存反映释迦一生的佛传故事图30余幅,集中表现了佛主从诞生、成长、婚姻,到出家、弘法等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纪念意义的场面。这些故事图雕刻,结构合理,手法简朴,为犍陀罗艺术东传的新创造,弥足珍贵。

云冈第九~十三窟俗称 五华洞

拥有最为华丽生动的雕刻彩绘

第九窟 (阿閦佛洞)

公元471-494年

第九~十三窟俗称“五华洞”,因后世施泥彩绘而异常绚丽。由于营造于北魏民族变革、文化更新的时代,而汉风转浓,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

第九、十窟为一组双窟,前后室结构,汉式殿堂布局。窟门列楹柱,面各三间。柱雕千佛,承以狮、象,蔚为壮观。第九窟窟门为仿中国传统庑殿式建筑,两侧对称布龛,分层雕刻,中西合璧,具有浓重的装饰意味。窟内四壁分层布龛,造像题材多出自《法华经》。窟顶格状,格内雕团莲及飞天,八夜叉体魄健硕,力举万钧,单手承托横枋。后室北壁主像雕释迦,东西两壁各一胁侍菩萨。

第十二窟就是俗称的 音乐窟

前室上层天宫雕刻许多伎乐

演奏琵琶 筚篥 箜篌......乐器

第十二窟 (离垢地菩萨洞)

公元471-494年

俗称“音乐窟”。前后室窟,前室外壁上方凿窟檐,窟口列楹柱。前室北壁最上层天宫伎乐十四身,分别演奏吹指、齐鼓、排箫、琵琶、横笛、琴、五弦、筚篥、箜篌、腰鼓、义嘴笛、法螺等乐器。门楣上一组舞伎群,动作连贯,气韵奔放,是人间舞姿的艺术再现。窟顶逆发形伎乐天,体格壮硕,具有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特点。该窟内乐器雕刻的形制、演奏方式以及乐队的组合形式,集中体现了北魏宫廷乐队风貌和社会音乐制度,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