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 “爆表”的温度不断刷新纪录, 炎热的户外让很多人不愿离开空调房, 但是空调吹多了, 头昏脑胀、筋骨疼痛、浑身僵硬…… 又该怎么办呢? ![]() 吹空调,为什么会浑身难受?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医理论中找到答案。 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我们要顺应春夏自然界阳气的生发、舒布与释放,人的作息、各种活动和精神状态,都要围绕着让阳气生发、舒布与释放这个原则。 ![]() 一些朋友会疑惑,夏季阳气正盛,高温酷热,不应该清解暑热吗,为什么还要培补阳气,这样做是不是在 “火上浇油”? 实则不然,中医认为,夏天属“长”,万物生长都需要不断地消耗阳气来做着推动、助力工作。天气一热,阳气向上、向外发散,就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加之夏季潮湿且多雨,湿热夹杂,易伤脾阳,脾受损,再一吹空调,人的阳气自然就过度亏耗,带来各种不适。 此外,中医认为夏天皮肤毛孔打开,出汗增多,是身体排毒的最佳时期。但从室外突然进入温度过低的空调屋,毛孔会突然关闭,使风寒邪气郁结体内,易造成暑湿感冒,出现发热、烦乱、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等现象。同时,空调房相对干燥、密闭,也会诱发机体不适。 ![]() 吹空调不舒服,该怎么办? 很多人都听过“开26-28℃”“少开空调多透气”之类的说法,但是天气炎热,一些时候确实难以忍受,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尽量避免空调病呢? 1 不要对着出风口直接吹 如果气温没有过于炎热,还是建议把空调设置到26-28℃。同时,一定要避免空调直吹,尤其是在大汗淋漓刚进入空调房时,如果温度太低还直接吹,很容易诱发各种健康问题。 ![]() 2 保护好重点部位 在空调房里,可以用毯子保护肩颈部、腹部、膝盖、脚踝这些地方,降低着凉的风险。居家或办公时,可选择薄款的披肩对肩颈部进行保暖。 ![]() 3 艾灸3个穴位补阳驱寒 艾灸具有疏通经络、温通气血、提升身体阳气的作用,艾灸以下穴位很适合处理寒湿导致的“空调病”和不适。 1.中脘穴:夏季脏腑中虚,脾胃容易受寒,艾灸此处,可以温中补虚,散寒。 位置:肚脐正上方四寸处。 2.关元穴:补气、温阳、壮阳、益气为主的穴位,也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强壮穴之一。 位置:在肚脐正下方三寸处。 ![]() 3.足三里穴: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强脾胃功能,增强正气。 位置:外膝眼(犊鼻)下三寸处。 ![]() 4 晨起一杯姜枣茶 俗话说:早上吃姜,赛过参汤。早晨太阳升起,吃点姜有利于阳气生发,且生姜能温中散寒。 可以直接用生姜煮水,也可以煮粥,比如一碗加姜加葱的皮蛋瘦肉粥。 当然也可以喝一杯姜枣茶,驱除体内寒气。 ![]() 配料:生姜20g 大枣15g 红糖15g 做法:生姜洗净切片,大枣掰开去核,加水与红糖一同放入锅中,煮1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温中散寒。 5 适当晒晒太阳,亲近自然 在主火的夏季,应该适当热着过,要“无厌于日”,不反感太阳,不怕热、不怕晒。吹了这么久的空调,也要适当地晒晒太阳,补充阳气。同时,晒太阳也是另一类的简易灸法。 ![]() 当然,晒太阳一定要避开正午气温最高时,如果气象部门发布了高温预警,尽量减少外出,以防中暑。 6 晚上泡泡脚 每天晚上泡脚,可以排出体内寒气,预防脾胃不适。一般用温水泡脚即可,如果寒湿较重,或者有轻微受寒的症状,可以用艾叶水泡脚。水位如果能没过三阴交最好,温度不要过高,泡到微微发汗即可。 ![]() ![]() 专科简介 中医经典科是珠海市首家中医经典专业临床学科,科室以中医四大经典为基础,在坚持医疗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治疗理念回归中医主导,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联合”为原则。中医经典科目前开放病床20张,有中医特色治疗室1间,传统中药煎药室1间,科室配有现代医学先进的中央和床边监护系统、呼吸机、自动除颤仪等,救治设备齐全。现有医生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是一支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诊疗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团队。 科室主要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和各家学术流派为指导,运用中医手段为治疗内科及妇儿疾病,疑难危重及杂症。中医经典科中医特色浓厚,治疗上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中药汤剂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传统陶罐煎制方法,保证药效。综合运用中药汤剂、中药膏方、中药丸剂、中药散剂、针刺疗法、灸法及特色疗法等多种诊疗方式。 科室始终遵循“病人至上,真诚关爱”为宗旨,以“弘扬经典中医,服务百姓健康”为使命,科室在疾病诊治中突出中医疗法,特色鲜明,疗效显著。 医生名片 李创鹏 珠海市名中医 大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 擅长: 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肺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老年病及杂病的中医药治疗。 出诊: 周二、五上午(心血管内科门诊),周四上午(名医诊室) 陈朝 主治医师 ![]() 擅长: 杂病的中医药治疗。 出诊: 周四下午(中医经典门诊) 胡路明 主治医师 ![]() 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眩晕、便秘、痛风等常见内科疾病的中西医诊疗。 出诊: 周三下午(中医经典门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