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辨证论治:痰浊内阻证胸痹

 空谷幽兰80 2023-08-07 发布于广东

【症状】胸脘痞满,咳唾痰涎,舌苔厚腻,脉滑;兼湿者,可见口黏,恶心,纳呆,倦怠,便溏等症;化热者,可见胸闷时作灼痛痰黄黏稠,心烦,口干,大便干或秘。

【舌脉】苔黄腻,脉滑数。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故胸闷如窒而痛;阻滞脉络,故痛引肩背;气机痹阻不畅,故见气短喘促;脾主四肢,痰浊困脾,脾气不运,故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均为痰浊闭阻之征。

一、方剂应用

1.瓜蒌薤白半夏汤

【组成】半夏、瓜蒌、薤白、白酒。

[主治]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主治胸痹,痰浊较甚,心痛掣背不能安卧者。

【方析】本方即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半夏而成。半夏燥湿化痰,屈逆散结;配以瓜蒌、薤白豁痰通阳,理气宽胸。用于胸痹痰浊壅盛病情较重者。关于方中所用白酒,意同瓜蒌薤白白酒汤中白酒,并非现今之烈性白酒,《金匮要略语译》乃言“米酒初熟称为白酒”,故而此处提示可用黄酒或酵糟代之。[《金匮要略》]

2. 温胆汤

【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

【加减】心内烦热,可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口燥舌干,石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癫痫抽搐,可加胆南星、钩藤、全蝎以息风止痉。。

【主治】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

【方析】本方源于《备急于金要方》之温胆汤,较之多茯苓、大枣并减生姜剂量。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原用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之胆寒证。方以二陈汤加竹茹、枳实而成,生姜只用五片。竹茹为甘寒之品,长于清热除烦止呕,尤其是清胆热,非他药可比。所以本方方名虽曰“温胆",实为清胆。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现温胆汤已成为理气化痰,调理肝胆脾胃之名方,其临床应用范围大有扩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加减】本方现代用于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属风痰而见上述证候者,均可随证加减变化。

【主治】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方析】本方主治风痰上扰之眩晕证。其病多因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阻清阳而致。脾虚肝旺,即成肝风内动,挟痰上扰清空之证。风性善行而数变,主动摇,肝风内动,则头眩物摇。所以治之当化痰熄风。故方中以半夏、天麻为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善平肝熄风而止眩。半夏、天麻相伍,共成化痰熄风之效。白术为臣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相伍,祛湿化痰,止眩之功益佳。佐以茯苓、橘红,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共成健脾祛湿之功;橘红善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能和中健脾。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熄风之效。使风得以熄,痰得以消,眩晕自愈。[《医学心悟》]

4. 十味温胆汤

【组成】西洋参、远志、石菖蒲、炒枳实、竹茹、川芎各5g,茯苓、法半夏、丹参、炒柏子仁各10g,酸枣仁15g,橘红8g,大枣3枚。

【加减】心悸明显、失眠多梦、易惊善恐者加炙甘草10g;瘀血较著者加红花6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活血、宣痹、祛痰。

【应用】53例中,心绞痛显效者38例(占71%),改善者15例(占29%),无效者为0。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者48例,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显效率占47%,有效率占53%。用药1个疗程20例,2个疗程26例,3个疗程7例。

【体会】老年人一般感受性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多数无典型症状,仅有胸骨后压迫感、窒息感等;少数有心前区或心窝部针刺样或压梓样痛,疼痛持续时间短者为数分钟,长可达10分钟以上,发作时间多在夜间,白天劳累、体力过劳、过度精神刺激也可诱发。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见缺血性表现。中医认为冠心病属"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因此,老年人年迈体衰,阴伤气耗,心失阴血之滋润,或失阳气之温煦和推动,使心脏络脉血行失畅而易发生胸痛。本病多以本虚为重点,瘀血阻脉为标实,方中用西洋参扶正培本、补养心气,加大枣补胃虚,二药合用则补气益胃为生脉之本,配合丹参、川芎、石暮蒲、茯苓、远志、炒柏子仁、酸枣仁、法半夏、橘红、竹茹、炒枳实活血、宣痹、祛痰。使正盛邪去,痹痛可止,再配合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酣标本兼治,故而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崔同升.十味温胆汤为主治疗老年性冠心病心绞痛53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   16 (3);32]

5. 平胃散加味

【组成】苍术6g,黄芪15g,厚朴10g,枳实6g,陈皮6g,砂仁6g,郁金10g,丹参20g,焦三仙各15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消食和中,益气活血。

【应用】症状疗效,治疗组120例中显效81例(67.5%),改善33例(27.5%),尤效6例(5.0%),总有效率95.0%。心电图疗效,治疗组116例中显效44例(37.9%),改善38例(32.7%),无效34例(29.3%),总有效率70.7%。

【体会】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膏粱厚味,易助湿生痰,阻塞血脉,“不通则痛”而致胸痹心痛,平胃散加味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湿滞脾胃证,方中苍术燥湿健脾,厚朴宽中导滞,陈皮行气化湿,砂仁醒脾行滞,枳实行气化滞,焦三仙消食和中,丹参、郁金活血化瘀、开心窍,生黄芪益气健脾,诸药配伍,行气导滞,消食和中,益气活血,使气行畅通,积滞得下,气行血行,心痛得治。

药理研究证明,枳实具有增强胃肠蠕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的作用;黄芪有强心作用,丹参能加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作用;焦三仙皆具有促进消化作用;其中,山楂还具有强心、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抗心肌缺血、降脂降压作用。临床研究证明,平胃散加味治疗餐后心绞痛,作用机制明确,既符合中医传统病因病机理论,又与现代医学治疗心绞痛机制相吻合,取中西医两者之长,中药、西药有机配合,发挥了中医和西医治疗冠心病各自的优势,取得了让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孙玉娟,平胃散加味治疗餐后心绞痛120例疗效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 (21): 2834]

图片

6.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

【组成】全瓜蒌30g,薤白、法半夏、丹参各15g,赤芍12g。

[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各20g;胸痛明显加失笑散;血瘀、水肿加当归芍药散;脉结代、心动悸、阳虚水肿加真武汤;气阴两虚加生脉散。

【用法】水煎,每1剂,早晚分服。另加服硝酸异山梨酷片 10mg,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

[主治】宽胸降浊,化痰通络。

【应用】抗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1.67%。

【体会】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的"胸痹""厥心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脏气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阻寒凝为标,诸因素交互为患而发病。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具有通阳宣痹,化痰行瘀之效,是治疗胸痹心痛的传统方药之一。全瓜蒌化痰行气宽胸,薤白通阳散结,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两者均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降低血脂的作用;法半夏降逆止呕化痰;赤芍、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共用,可达宽胸降浊,化痰通络之效,比单纯用硝酸异山梨酣片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张志强.加味瓜蒌殖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 (4): 248]

7. 涤痰通脉汤

【组成】竹茹、法半夏、茯苓、枳实、人参、石菖蒲、丹参、砂仁各15g,香附12g,三七粉(冲服)5g。

【加减】兼阴寒凝滞者加桂枝、薤白;痰浊壅塞者加瓜蒌皮、薤白;阳气虚弱者加淫羊藿、山茱萸;阴液亏耗者加麦冬、五味子;冠心病伴有高血压,加决明子、夏枯草;低血压加玉竹、五味子;房室传导阻滞加白芍;心房纤颤加淫羊藿;室性早搏加苦参。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主治】健脾涤痰,活血通脉。

【应用】治疗组50例中,心绞痛症状,显效28例,改善19例,基本无效2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94%;心电图,显效19例,改善23例,基本无效6例,加重2例,总有效率84%。

谭某,男,78岁,1995年7月10日诊。冠心病史多年,近日来反复出现胸骨后闷痛,心痛掣背,伴心悸气短,自汗,动则加重,甚至不能平卧。舌淡黯,苔白腻,脉细涩。体检:血压18.62/10.64kPa,心率98/分钟,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心电图示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频发房性早搏。中医诊断:胸痹。证属本虚标实,以心气虚为本,以痰瘀阻络为标。西医诊断:冠心病并不稳定性心绞痛,频发房性早搏。入院后随机分入治疗组,给予涤痰通脉汤加减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同时服用硝酸异山梨酷片20mg,每日2次;阿司匹林150mg,每日1次;卡托普利12.5mg,每日2次。服中药涤痰通脉汤5剂后,常活动不出现心绞痛,房性早搏消失,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明显减轻。

【体会】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冠状动脉损伤、脂质沉着、粥样斑块形成,使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中医认为,本病属胸痹范畴,多因痰、虚、瘀而致本病发生。冠心病早期以痰为常见,而中后期则以瘀为多。因为冠心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年高之人,脏腑功能减退,阴阳气血失调,加之六淫七情的影响,导致肾气虚,脾失温煦,运化失调,变生湿浊痰饮,浸淫脉道,心脉瘀滞,不通则痛而致心绞痛的发生。总的说来,以心气虚(阳虚)为本,以痰、瘀或痰瘀互阻为标。故在治疗上作者重视健脾益气,涤痰通脉,活血止痛。

方中以人参健脾益气;以半夏、茯苓、竹茹燥湿化痰;石葛蒲豁痰宣痹;枳实降气以利痰下行;砂仁、香附温胃畅中,疏散胸中郁闷,通心脉之滞;丹参、田七活血通脉而止痛;上述药物相伍配用,功能健脾涤痰,活血通脉,胸痛即止。[张志忠涤痰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4,31 (12):   1018]

8. 宽胸化浊汤

【组成】陈皮10g,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丹参20g,荷叶30g,瓜蒌15g,薤白10g,郁金25g,柴胡10g,桃仁10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清化痰浊、宽胸理。

【应用】43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3例,有效18例,尤效2例。

【体会】方中以温胆汤合瓜蒌薤白汤化裁。有研究报道温胆汤具有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酷、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胸痹不得卧,心痛掣背",是中医治疗胸痹的基础方。方中桃仁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液凝固,抑制血栓形成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黏滞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荷叶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酣、低密度脂蛋白,并有较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王朝阳宽胸化浊汤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福建中医药,2005, 36 (6):   5]

图片

二、分型治疗

1.  梁贻俊治疗经验

痰浊壅滞,当化痰祛浊:此类患者多形体肥胖,平素即痰多壅盛,口黏脘闷,每因外感或饮食不节,外邪触发宿痰,痰浊壅滞心脉而发病。证以胸闷如窒,压梓样疼痛为主,常兼有咳嗽痰盛,气粗而喘,便黏不畅,舌苔厚腻等证候。治宜维护心功,祛除痰浊壅滞,畅展胸阳,通利血脉。以生脉散加化痰祛浊之品。若因寒痰而发,以生脉散去五味子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陈皮10g,厚朴15g,杏仁10g;兼湿邪加藿香、佩兰、豆蔻各10g等;痰浊内阻,郁久化热见舌苔黄腻,以小陷胸汤加浙贝母15g,黄芩10g,以清热涤痰。[刘春芳梁贻俊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辽宁中医杂志,1999,26 (6): 241]

2.  吕奎杰治疗经验

心胃同病是指明心气不足,痰浊中阻而言。症见心悸短气,胸部憋闷或心前区时痛,位有胃部胀满发堵,食欲不振或时而欲呕等。脉弦,苔薄白腻或薄腻微黄,舌质暗。治宜心胃同治法。方用十味温胆汤加减:广佛手、枳实、半夏、茯苓、竹茹、石菖蒲、酸枣仁、丹参、川芎、党参、甘草等。

食欲不振加山楂、麦芽;兼头晕头痛加菊花、天麻;睡眠不好、舌质紫黯明显者,加柏子仁、琥珀粉(冲服)。

本方由温胆汤加减而成。以枳实、佛手、半夏、茯苓、竹茹理气和胃化痰清热;丹参、川芎活血和营;党参、甘草、黄蒲、酸枣仁补气养血宁神和中。[《诊余随笔》]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