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于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坚固,而同得长久。 太一含真气,龙自火中生。虎自水中起,阴阳知颠倒。本自于元始,五行不顺行。还同于天地。 《金丹四百字序》曰:“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总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气既凝,婴儿显相。玄珠成象,太乙含真。 《五篇灵纹》曰“夫性命者,神气之根源也。气者,天一之水;神者,太乙含真。 性者,无中之有象;命者,有中之虚无。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无者是先天之性,神者真一之炁也。有者后天之命,气者真一之精也。” 经云:“如欲得丹,必须弃世大静,小静三日,中静五日,大静七日。静中自然生动,所谓“人死自活”,此时全仗道友护持之力。“混沌鸿蒙,牝牡相从”,鸿蒙者一气未分时也,相从者阴阳混于中而不相离也。当其未离也,神凝气聚,混融为一,内不觉一身,外不觉宇宙,与道为一,万虑俱遣,溟溟滓滓,不可得而名,强名曰“太乙含真气”,又名曰“先天一气”,为金丹之母。” 诗曰:“却去伏气与休粮,别有门庭道路长。君不见破迷歌里说,太乙含真法最良。莫怪言辞多狂劣,只教时人难鉴别。惟君心与我心同,方敢倾怀向君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