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75章:大道至简,道即无为,不求完美,不多妄为

 王明鹏 2023-08-08 发布于山东

《道德经》第75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解读这一章,还是老思路,别搞什么宏大叙事,就琢磨用于人性修养,为此,引申为思想,“饥”精神空乏,难治难以相处,轻死轻易出错失败挫折,“求生之厚”完美主义,无以生为不多妄为不求完美。
本章大意:精神空虚,源自贪欲过多;难以相处,在于干涉过多;容易犯错,因为苛求完美。由此,得道者不求完美,不苛责成功。
处理一个人的心理困惑和现实困境,要有基本理念,即外部环境不可改变情况下,抱怨无效无用了,就要内观自己,改变思想,换个活法去尝试。
本章提到的”“难治”“轻死这些问题,引申为属于心理困惑,那么就可以把引发原因食税之多”“有为”“求生之厚,用苛求完美来解释和应对,切中要害,一目了然。
人性不甘落后,追求成就,不知不觉出现苛求完美心态,凡事都要争第一,不能接受局限,不敢承认无知,表现为老子说的“贪婪欲望”“恣意妄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
为此,老子给出应对技术,即“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不要干涉过程,不要苛求完美,不要事事顺心。
举家庭教育例子。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过家长常常过度干涉,放学回家看到孩子不写作业就生气,不按照家长要求学习就生气,写的不好不乐意,作业多了还不允许孩子抱怨。
家长怒怼孩子,你看看人家谁谁谁,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只不过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可能在别人家的家长眼里,也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一大堆不满意,而自己家的孩子,也许正是别人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信不信?
人很多时候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问题在于自己能力有限不承认,做不好自己就去责怪别人,尤其是家人亲人,稍微变异就成了“苛责别人”“苛求完美”。
不信的话,设想一下,当家长指责孩子时候,孩子一个反问,你看人家谁谁谁家长如何厉害,会让你哑口无言或者恼羞成怒。
什么叫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就是遇事能分类应对,接受最差能不慌,如其所是不干涉,归纳起来正是老子说“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不求完美,不去干涉,道法自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