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铁血老枪 2023-08-10 发布于上海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一直以来“刻板、言辞辛辣、难以接近”已经成为了大众对于鲁迅的固有印象。

记忆中鲁迅有张严肃的脸,两撇长长的胡子顺着嘴角向下延伸,因此显得表情更加凝重,所以初看起来,不了解内情的,会当鲁迅是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不容易相处的人。

但是熟悉鲁迅的朋友们会知道他是个性情最温和不过的君子,除了文学创作以外,鲁迅在生活中极少与人产生冲突。

1923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北京文坛的事情,鲁迅被同胞二弟周作人以一封言辞决绝的绝交信隔绝了二人的关系,至此之后兄弟二人老死不相往来。

据知情者披露当年事件细节可知,最先挑动战争的是周作人,他竟亲手将大哥一家人赶出了两家合住的八道湾胡同11号院。

更加过分的是,这所宅院当初是由大哥鲁迅单独出资购买的,到头来却落了个“净身出户”的结局。

素日待人温和的鲁迅为何会与周作人发生龌龊,周氏兄弟究竟因何而阋墙,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最难解的一个谜,他们之间的故事就从这个七拐八绕的胡同说起。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一、八道湾胡同深处的“周宅”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当中一直有父死子继,长兄为父的观念。

鲁迅先生十五岁时因父亲骤然薨逝而致使家道中落,周氏一门旁系分支亲友欺负鲁迅的母亲没了丈夫倚仗,肆意妄为的侵吞本该属于他们母子四人的财产,身为长子的鲁迅便从那时起看透了世态炎凉,被迫一夜之间长大成人。

辛亥革命后,鲁迅先生正式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一名教员,他于第二年随教育部迁到北平任职,鲁迅独自一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一开始没有固定的居所,只是在绍兴会馆的补树书屋中将就着度日。

鲁迅独自北上后心内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悲凉,他分外思念身处于绍兴老家的母亲和兄弟。

直至1917年,二弟周作人因工作调动也来到北平与鲁迅团聚,彼时二人还是兄友弟恭的和谐之景,他们相互扶持终于在偌大的北京城逐渐站稳脚跟。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两年后,鲁迅先生总结了手头上这几年的积蓄再将老家的旧房估了估值,两笔钱加在一起算下来可以在北平购置新的大宅院,一家人便可再次团聚。

北京的房屋很有意思,它是由一条条的胡同串联起来的。胡同大多直来直去,很少有曲折拐弯的形态,因为胡同本身就窄,走进曲里拐弯的地界儿让人就感觉更加地逼仄,好像怎么走也走不到底。

可是鲁迅偏偏就看上了这“八道湾胡同”,这个胡同在北京算得上是头一份的蜿蜒曲折,老北京人常说:“进这个胡同至少得绕八个弯儿才能出的去!”所以一般人都不爱住在这儿。

民国之后,八道湾才开始真正吃香起来,“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八道湾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种闹中取静。置身于其中,别有一番“曲径通幽处”的滋味,后来八道湾颇受一些文人喜爱。

八道湾胡同的11号院,三进三出拢共二十八间房,买房和装修费用加一块竟高达四千元银洋,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算,为此鲁迅先生还借了五百元外债才勉强凑齐。

但这一切都是为他人做嫁裳。在整个过程当中,二房周作人虽分文未出,却在八道湾的周宅当中,占据了最主要的话语权。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原来,鲁迅先生的母亲鲁瑞年事已高,他的原配妻子朱安老实木衲,当家做主的权责便旁落到了二弟媳妇羽太信子手中。

并且鲁迅一以贯之的“先人后己”政策总是驱使他把最好的留给弟弟们,他让周作人夫妇和周建人夫妇居住在后进带小院的大房子中,中进留给了母亲和朱安,自己居住在条件最差的前院。

每月鲁迅与周作人的薪资都统一上交到羽太信子手中,之后各房开支都统一交由信子分配。这两兄弟的工资加在一起至少有六百元左右,如此的收入水平在当时看来可真不算低了,然而羽太信子不仅做上了“月光族”,还常常拉起不少外债。

据统计羽太信子掌家后,单由鲁迅先生出面借来的贷款就高达21笔,关于这件事鲁迅曾在书信中与许广平抱怨过:

他们大病小病都要请日本医生,居家过日子又不节约,所以钱总是不够用,要四处向朋友借。有时借到手连忙持回家,就看见医生的汽车从家里开出来。我就想:我用黄包车运来的,怎敌得过用汽车带走的呢?

三弟周建人也记述过二嫂的挥霍无度,信子雇佣了多名家仆,日常生活中动辄一席饭菜就要花费不少银钱,若是一个不得她称心如意,刚刚做好的饭菜就全部退回厨房,行事派头比周家做京官儿的祖先还要大。

八道湾胡同11号院外面的牌子虽然明明白白写着两个大字“周宅”,但是从以上事实来看,姓周的人在这宅院中的话语权实际上很低,因为真正负责管家理财的是周作人的日本夫人羽太信子。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二、家和未必万事兴

传统“大家庭思想”的核心首要是和谐,正所谓“家和万事兴”。鲁迅在兄弟当中次序最长,因而始终以大家长地位自居,他认为自己身上始终背负着维护家族和谐的任务——对母亲行孝道,对兄弟要爱护。

从他之后的许多经历来看,正因这样的思想才导致了鲁迅一生中的许多悲剧。例如娶自己不爱的朱安致使他一辈子的婚姻失败,这场失败的起源来自于鲁迅对母亲的名义上的孝。

何为“孝”?许多人就是曲解了孝的本意,才在孝字身后跟上一个“顺”字,孝顺孝顺“孝”即是“顺”。

然而仅仅做到顺,那么这种孝也仅仅是一种无实际意义的“愚孝”,所谓的孝子贤孙之后肯定还会再爆发更大程度的反抗。

鲁迅若非如此,怎会冷落朱安一世,另娶许广平?他只是将“不孝”延后,当问题统一集中后发生的不孝带来的伤害,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那个“孝顺”本身存在的价值。

同理,鲁迅在处理兄弟关系上,也是这样仅仅维护着表面的和谐,却不曾多多考虑为了一个虚名的“和谐”,背后究竟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他后来写道:“我总以为不计较自己,总该家庭和睦了!”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就这样他一再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鲁迅以为不发生争执便是万事大吉。避免争执的最好办法就是对于弟弟弟妹的要求尽量满足,或者说对于羽太信子的要求尽量满足。

之后情况不妙,北洋政府一再拖欠鲁迅的工资,每月羽太信子无法按时收到家用,对鲁迅的不满加深。

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一直以来周作人夫妇就像襁褓中的婴儿那样强制需要别人的优先照顾,对大哥鲁迅予取予求,而今稍有违意便令他们满心怨恨,此乃人性之恶所致也。

1923年7月,周作人听信了羽太信子对于鲁迅的诋毁之后,亲手交给大哥一封绝交信,勒令其“此后不要再到后边院子来”。

经这莫名其妙的一役,兄弟二人先是分炊,再后分家。不久,鲁迅带着母亲朱安搬出八道湾胡同11号院到砖塔胡同暂且租住,他留下一句话说:“凡归我负责的人,全随我走。”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鲁迅在这之后大病一场,连日高烧不退,痊愈后鲁迅见周作人夫妇仍未有讲和的意思,便心一横索性与他们断了往来,他向友人借了八百大洋,在西三条胡同另找了一处小屋安置母亲与朱安。

待一切妥帖之后,他只身一人重返八道湾胡同,想要取回上次匆忙离开未来及带走的书籍和个人用品。

不料不过月余的时间,八道湾已是物是人非,周作人与羽太信子此时拧成了一股绳,生怕别人来抢夺走他们来之不易的胜利。鲁迅只想拿回自己的东西,可在他们眼中却是意图瓜分家产,周作人为此不惜与鲁迅大打出手。

中国家庭最忌讳家丑外扬,羽太信子还偏要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她打电话叫来素日里常往来的二三好友至八道湾,待到人齐,只管一个劲儿的辱骂鲁迅的名声,终是闹得不可开交。

后经人调停,鲁迅才得以拿走了自己的器具,后再不踏足此地,周作人夫妇稳坐八道湾胡同。

直到羽太信子将门口的“周宅”换成“羽太寓”时,周作人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也不是这场战争中的赢家,仅仅是个吸引火力的小兵。

待到周作人再后悔时,却发现与自己亲近的三弟早就弃家而去,向来爱护自己的大哥也被他一脚踢开。周作人成了羽太信子手中的提线木偶,他后来的遭遇如今翻过头来看也是自作自受。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三、不带锋芒的善良,最终必将自己刺伤!

鲁迅购置八里湾胡同宅院的本意是想三兄弟互相有个依靠,借此供养母亲终老。托付羽太信子管家是因为周家实在无人可用,羽太信子之前在众人面前一向温和懂事,才获取了鲁迅的信任。却不想,获得权力之后她的獠牙才真正开始显露,一切都是已被人谋算好的棋局。

1906年,周作人复制了鲁迅的道路,顺利考取了日本官费留学生,他前往东京学习海军技术。然当时鲁迅已从仙台医科学院退学,弃医从文,平日里靠稿费生活,手头资金有限因而住所并不算宽敞。

周作人到来后,为方便相互照应,鲁迅便与许寿裳、朱谋宣、钱均夫五人共同合租了东京的一处大宅,取名“伍舍”。

之后为了减轻家务压力,他们五人又雇佣了一名清洁女工,就是后来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

羽太信子家贫,身份低微,不过天生姿容尚可。当时旅居在日本东京城内的中国人与日本女佣之间擦出火花的不在少数,例如孙中山与大月薰。即使大多数都只是露水情缘并未有相守一生的约定,但是她们总能获得些额外的好处,羽太信子也动起了这方面的歪心思。

她看准周作人性格怯懦定是个任人摆布的胚子,巧使手段与周作人确立了恋爱关系,鼓舞他与自己成婚。

周作人果然被羽太信子拿捏得死死的,可巧的是鲁迅得知二弟与女佣之间产生爱情之后也没有反对,对于他们的婚事并没有阻止。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那时的羽太信子还是一副谦卑面孔,周氏兄弟并未对她的企图心有所察觉,或许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的好友许寿裳一语刺破事实真相:“羽太信子对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

虽说成家立业,成婚后的周作人却依旧手心朝上向哥哥索取生活费用。鲁迅看在二弟尚在读书的份儿上,也没有拒绝他们夫妇二人的请求。

离开日本后,1909年至1911年间,鲁迅在中学里担当两门课教员的同时,还要兼任日语翻译,以微薄的薪水维持一家老小生计,并定期往日本寄给二弟夫妇生活费。

羽太信子对于大伯对于自己小家庭的扶助不仅不心怀感激,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欲壑难平,还用鲁迅寄来的钱供养起了自己的哥哥、妹妹。

更加过分的是,羽太信子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周家的“领土范围”,以下作手段灌醉三弟周建人,将自己的妹妹羽太芳子推进周建人房中。之后周建人只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在“逼迫加诈骗成局”的情况下也娶了一位日本太太。

羽太信子一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踩在他人头上步步登高。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反观周家三兄弟,一对亲兄热弟变得老死不相往来,鲁迅死前仍在忿忿不平,他留给母亲的遗书中写道:“我是被八道湾驱逐的,死不瞑目!”

周建人的婚姻被毁,直到解放后他才通过法庭的判决与羽太芳子解除了婚姻关系。周作人的境遇一言难尽,他从一个好端端的人不知不觉间变为一个奴隶,受制于人。

鲁迅当初付出的明明全部都是善良,为何周家满门竟落了个这样的结局?不加锋芒的善良并不是完全的好意,无意之间重伤最深的便是自己,为此多少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