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瘦!别再被这个指标误导啦!你可能根本不胖!

 yygltj 2023-08-11 发布于广东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

但是……

为什么自己明明不重,但照镜子却还是显得很胖?

为什么她俩身高体重都一样,看上去却胖瘦明显?

为什么有些明星,脱衣有肉,穿衣上镜却很显瘦?

今天就来看看这个问题!

图片

明显地,当然不能只看体重。

同样是120斤,一个人1米6,另一个人1米8,肉眼可见区别巨大。

可能有的人已经在举手抢答——我知道我知道!看BMI!

没错!

BMI又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是目前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指标[1]

它的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图片

比如,小吴的身高是1米73,体重80千克,BMI就是80÷1.73²=26.7;

而小孙为1米67,体重48千克,那么她的BMI就是48÷1.67²=17.2。

所以,小孙属于“偏瘦”,小吴则已经属于“超重”人群。

图片

计算一个人的BMI,确实方便又简单。

但是,它仅仅使用了“身高”和“体重”这两个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

两个人的身高、体重、BMI 都相同,但体型可能完全不同!

有些人BMI虽然“正常”,但四肢纤细、腹部肥胖——俗称“将军肚”。

这些“向心型肥胖”(也叫苹果型肥胖、腹型肥胖)的人,就不适合仅依靠BMI来评估是否肥胖。

图片

(BMI相同的人,可能肉眼看差别很大)

此外,长期健身、老年人、运动员等特殊人群,仅靠BMI来评判胖瘦和健康程度也不合适。

即便体重相同,有的人骨骼更重,有的人肌肉更多,有的人则是脂肪含量更大。

比如,老年人的骨量、肌肉量会不断流失——可能BMI正常,但脂肪含量却已超标。

而运动员可能恰恰相反——BMI可能显示“超重”,但肌肉量大,看着很“健美”!

图片
图片

腰围和腰臀比

“腰围”和“腰臀比”,也是反映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

而且可以帮助判断你是不是属于“向心性肥胖”。

首先,你可以拿出一根皮尺,找到腰部最细的位置,水平绕一圈,量出来“腰围”。

然后,找到臀部最翘的位置,用皮尺水平绕一圈,量出“臀围”。

最后,做个简单的除法:腰臀比(WHR) = 腰围÷臀围

图片

对于亚洲人群来说[2]

男性的腰围大于 90 厘米、腰臀比大于0.9,就算肥胖;

女性的腰围大于 80 厘米,腰臀比大于0.85,就算肥胖。

而且,腰臀比每增加0.1,全因死亡风险会增加20%[3]

所以,“小肚子”,或许比身高和体重更值得关注!

体脂率

如果一个人很重,但“重”的是肌肉,那问题不大。

但如果是因为脂肪多而“重”,则可能存在较大的健康隐患。

研究发现,即便BMI正常,但脂肪含量过多,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4]II型糖尿病[5]和多种肿瘤[6]的风险。

体脂率是就是反映人体内脂肪的重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

体脂率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测量,比如皮脂夹测量、生物电阻抗法和水下称重法等。

图片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健康”的体脂率也不同。以下是成年人“健康”的体脂率范围[7]

男性:

20-39岁:8%-20%;

40-59岁:11%-22%;

60-79岁:13%-25%

女性:

20-39岁:21%-33%;

40-59岁:23%-34%;

60-79岁:24%-36%。

腰高比

腰高比,指的是腰围和身高的比值。

腰高比 = 腰围(厘米) / 身高(厘米)。

由于不同人身高不同,他们的腰围的“正常值”也不应是相同的标准。

在临床上,腰高比被认为是一个评估脂肪分布、心血管疾病风险和代谢疾病风险的有效指标。

与BMI和腰臀比相比,它能更准确地反映腹部脂肪尤其是脏器脂肪的情况。

一般来说,40岁以下人群的腰高比不应超过0.5,40岁以上者最好不超过0.6[8]

图片

颈围

“脖子粗不粗”也能反映一些健康问题。

研究发现,颈围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等显著相关。

而颈围每增加1厘米,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会提高1.2倍[9-10]

虽然暂无权威的标准,但我国的一项大样本研究认为,男性颈围不超过38.5厘米、女性颈围不超过34.5厘米一般是比较正常的[9]

图片

胖,没关系,瘦,也没关系——健康,才最重要!

过胖或过瘦,都可能带来健康问题。

上面的各项指标,都只是健康与否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一个人的疾病和健康状态,需要结合多个指标和具体症状。

而“管住嘴,迈开腿”,才是亘古不变的减肥真理!

审核专家: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年4月.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Waist-Hip Ratio: Report of a WHO Expert Consultation. https://apps./iris/bitstream/handle/10665/44583/9789241501491_eng.pdf

3.Ahmad Jayedi, Sepideh Soltani, Mahdieh Sadat Zargar, et al. Central fatness and risk of all cause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72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 bmj, 2020, 370:m3324.

4.Sahakyan, K. R., Somers, V. K., Rodriguez-Escudero, J. P., Hodge, D. O., Carter, R. E., Sochor, O., Coutinho, T., Jensen, M. D., Roger, V. L., Singh, P., & Lopez-Jimenez, F. (2015). Normal-Weight Central Obesity: Implications for Total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3(11), 827. https:///10.7326/M14-2525

5.Meigs, J. B., Wilson, P. W., Fox, C. S., Vasan, R. S., Nathan, D. M., Sullivan, L. M., & D'Agostino, R. B. (2006). Body Mass Index, Metabolic Syndrom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91(8), 2906–2912. https:///10.1210/jc.2006-0594

6.陈伟,江华.2016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05):430-433.

7.Gallagher, D., Heymsfield, S. B., Heo, M., Jebb, S. A., Murgatroyd, P. R., & Sakamoto, Y. (2000). Healthy percentage body fat ranges: an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guidelines based on body mass index.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72(3), 694-701. https:///10.1093/ajcn/72.3.694

8.Savva, S. C., Lamnisos, D., & Kafatos, A. G. (2013). Predicting cardiometabolic risk: waist-to-height ratio or BMI. A meta-analysis. Diabetes,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besity: Targets and Therapy, 6, 403-419. https:///10.2147/DMSO.S34220

9.张丽萍,都健.颈围与代谢综合征[J].医学综述,2014,20(22):4152-4155.

10.罗玉琪. 颈围识别代谢综合征的意义及中心型肥胖与LDL-C、LCN2、骨钙素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