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臣山水画艺术风格特征探究

 微信用户u79i8u 2023-08-12 发布于河南

一、山水画的发展

中国山水画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发展出一套自己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哲理理念。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分支,按照它的技法表达方式,可以被划分为:工笔山水画、写意山水画、没骨山水画。各朝代的山水画有不同的流派,并形成了各自的系统。

周臣在明朝画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山水画对“吴门四家”唐寅和仇英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历史文献中关于周臣生平的记载很少,这给我们研究周臣的山水艺术,特别是明中叶的山水作品带来了一定的遗憾,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周臣山水艺术风格特点的进一步探讨。

周臣,字舜卿,号东村,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其生活年代已不可考,其创作年代为明朝成化至嘉靖之间。周臣早期师从邻人陈遥,并作为一名专业画家,在苏州画坛上颇有建树。周臣擅画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见长,可与明初戴进并驾齐驱。

根据书法和书法理论大家单国霖的研究,关于周臣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朝戏剧理论大家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中:“周东村名为辰,号舜卿,为苏州人”。其画法为宋代,学画马夏者,如与戴静庵(晋)并驾齐驱,彼此相得益彰。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第一个练拳的,他也是练武的高手。"

周臣目前所见的山水名作,多为三十岁到三辛年之间的作品。其中,《春山游骑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柴门送客图》在天津市美术馆,《松谷临流图》在上海博物馆,《观瀑图》在山东省博物馆,《枫林停车图》在济南博物馆,《桃花源图》在苏州博物馆,《竹柏图》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毛诗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北溟图》在美国纳尔逊·艾京斯博物馆,《草堂梦仙图》在美国弗利尔博物馆。

二、周臣三个时期的山水画艺术创作特征

(一)周臣早期的山水画艺术特征

周臣的早期山水画已经很少见到了,他的山水画也很少出现。以早期流传为代表的《松岩飞瀑图》为明正德嘉诚(1514),是周臣30-40岁时期的一幅画。在其上有周臣的题跋:“周臣,正德甲成(一五一四年)春,姑苏所作”。周臣的山水画研究,是以南宋山水画为主,同时也借鉴了元代山水画和明朝陈逛的山水画。

南宋时期的绘画,尤其是对画面的构思与提炼,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例如,周臣《松岩飞瀑图》就是借鉴了马一角的创作手法,将其创作与取景相结合。他还借鉴了李唐的“小斧头”,借鉴了董源和巨然的“长”、“短”的“披”纹。在树的形体上,他还借鉴了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墨法,以及元代画家陈暹的王蒙的墨法。从他的师徒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山水画的踪迹。

(二)周臣中期的山水画艺术特征

50年代至60年代,周臣的山水画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他的山水绘画,沿袭了南宋和元代的绘画风格,又从李唐的刘松年,马远和夏圭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借鉴。例如,《长夏山村图》大约是一五二三年,在画的右上方,有他的弟子唐寅的一首行书题词。

这幅画因无唐寅的印章而被误认为是唐寅的作品,而事实上这幅画是唐寅的作品。周臣《长夏山村图》中的“由”,就是运用了一个“由”字的构图手法,以山石、松柏、溪流、屋宇、杂树、远山等为主要内容。

周臣为突出山水画的主题,将其分为“三叠式”,即将绘画的重心置于其下,构成一种“下重上轻”的气势,一种“下虚下实”的反差结构,这种结构也为宋元明三代山水画家所普遍采用。与他的徒弟唐寅、仇英相比,周臣的山水,既没有唐寅的灵动、飘逸、飘逸,也没有仇英的绚烂、飘逸。作者以为,周臣在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质朴的笔墨语言,略胜于唐寅和仇英。

从《长夏山村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周臣的山水画在立意、构思、人物的勾描、山石的雕琢、树木的描摹、墨色的变幻、色彩的运用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总而言之,这幅画的气象,笔墨,神韵,都达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使人感受到一种巍峨壮丽,气势磅礴的意境。

周臣的部分山水作品,是对南宋院式山水画法的一种继承。比如这幅《春山游骑图》,就是周臣在南宋时期以院体画为主的一幅杰作,结合了北宋李成、郭熙、李唐、刘松年等人的风格,《春山游骑图》是一幅全景画卷,以一个“申”字为中心,将主景置于中央,这样就形成了一幅开阔、严谨的画卷。

山石的造型采用斧凿的大小笔画,构造严密,纤巧锋锐。整个风景画的铺色、层次感、用笔舒展、意蕴深刻。纵观周臣的山水画,其另一个特点就是常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刻上自己的名字,例如,周臣的《春山骑马行》左下方的一块石头上,就刻着“东村周臣”四个大字。

(三)周臣晚期的山水画艺术特征

周臣的山水画风格特点是从心境开始,一直到他的耄耋之年,比如《观瀑图》,它既有李唐、马远的技法,又有元朝的技法,综合了其他流派的技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若以现代陆俨少对周臣《观溪图》的评判标准来看,其内容虽不算繁复,却有一种清丽脱俗,引人入胜的意境,气韵盎然,线条刚劲有力。

对周臣的山水创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周臣在晚期已一改早年以笔墨勾描、反复渲染、强调形象为主要特征的绘画手法。在山石的造型上,他特别注意线条的运用;在起皱手法上,他弱化了山石的阴阳面,增加了随心所欲的味道。

因而,周臣的水墨风格与陈逞的水墨风格有很大的区别,也有别于郭熙、李成和李唐的刘松年等名家。周臣在其山水作品中,抛弃了传统的传统,在其山水作品的发展与演化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艺术风格与特色。

《观瀑图》的另一突出之处,是周臣在绘画中擅长“活眼”。用黄宾虹的一句话来说,“画画就像下棋一样,要精于画,画得越多,就越能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画面的反差很大,很有艺术感染力。周臣以“虚”为重点,强调“虚”为其毕生的艺术追求,用黄宾虹的话来说,“古人作画时,有一句话叫“实之容易,虚之难,六字秘传”。

所以,周臣《观瀑图》中的“意”,才会如此之多,值得一读。从构图上来看,此图用了一个“则”字,而中心位置则集中在画面左侧,有山石,有松柏,有人物。右侧云山作“虚”字构成手法,在近水面的表现上,又承袭了马远“网眼水”的写生手法。

中国画的着色方式和西画的着色法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山水画是根据作者的主观感受来确定颜色,西画是根据客观环境来确定颜色的。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有大青绿,金碧,淡红,水墨等。浅降山水画的色彩是从董源那里得来的,“浅降山水”一词的重点在于一个“浅”。

浅降山水画是以水墨为基底,以猪石、藤黄、花青为主要色彩的一种山水画。《观瀑图》在山石、树木、云水等方面,采用了“随类赋彩”的方法,尤其注重色彩的变化,强调一个“雅”字的重要性。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观瀑图》是周臣在“从信之年”到“新信之年”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山水绘画作品。按照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序》中的说法,周臣的山水画应该是三品,“神”、“妙”、“能”,除此之外,作者还应该加上一个“逸”字。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画种中最有内涵的一种画种。虽然周臣的出身是个迷,但是从目前所掌握的视觉材料来分析周臣山水画的风格特点,我们不难看出,要对周臣的生平进行发掘和探寻,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周臣的山水画风,除了在30年代受到陈遥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受到了南宋院体学派的影响,对周臣的山水画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对周臣山水画的风格特点进行研究,发现周臣山水画的规律,并对周臣山水画的风格特点进行机制性的探索,这将有助于提升审美水平,同时也会对绘画的意境、创作理念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关内容已获授权,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