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稻田精神”看个人成长

 路之长成01 2023-08-13 发布于广西

最近,我在读书这件事上,切身体会到了一点:阅读真的可以使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不同的认知方式。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源于他们个人的努力,还源于许多不同的人和许多不同的境况所作出的贡献,而我们所处的社会对我们个体成功的影响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作为劳动人民的后代,我们的骨子里流淌着勤劳与智慧的血脉。

在上小学时,我们都背过一首叫《悯农》的诗,里面的诗句直到现在还是张口就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简简单单、朗朗上口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农夫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以及怜悯之情。

作为一名80后,我亲身经历过诗中的场景,能够切身感受农民的辛苦,不过,到了我的孩子这一辈,他们已经没有机会体会也想象不到诗中的场景了。一方面原因,我们农村老家的土地在10多年前就已经被征收,当年的千亩稻田,现在全部被企业厂房和房地产覆盖。

在我爷爷那一辈,有这样一个理念:“不是靠天吃饭,全靠两手动弹”,吃的东西基本都是自己种植,水田里的稻子、山坡山的果树、菜园里的蔬菜、泥地上的花生与甘蔗等等。

那时候,每到周末我就跟随老爸从镇上回到农村帮忙。映像最深刻的要数水稻的种植了,从最开始的选种,到撒种子培育秧苗,再到将成熟秧苗插到水田里,接着施肥杀虫拔草,最后耐心等着稻子成熟,这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等待。

历史学家肯尼思曾说:“水稻种植的关键是,你不仅要付出大量的劳动,操作时还要严格而精准。”

水稻的种植,不仅仅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开始灌溉前,你必须把水田弄平整,过去,我们都是使用牛耕田的形式,现在则是通过拖拉机耕地,目的都是给水田松土的同时将其弄平整,因为水稻质量的高低要看稻田中的水量,平整的土地可以保证水量均匀,除此之外,插秧时秧苗之间的距离、施肥的种类与时机等等,这些个因素都会影响水稻的收成。

在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中提到过一个概念:稻田精神。有专家估计,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农民,每年花费3000多小时用于水稻种植,包括夏日炎炎时的耕种、杀虫和除草。


现如今,这种“稻田精神”已经成了我们普通老百姓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人们相信春种秋收的因果法则,相信付出才有回报,相信今天的努力工作,是为了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贫穷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

回到现实生活中,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我们要拿出祖辈流传下来的“稻田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在需要播种的季节里认真播种,在种子发育成长的过程中耐心等待。

我想说,没有谁能轻轻松松就获得成功。

所谓成功,就是坚持不懈,就是顽强不屈,就是别人花20秒就放弃的事你却愿意花20分钟去思考的坚定信念。

最后,祝每一个春天里播下种子的人,都能在秋天里收获丰盛的果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