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7.《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从一开始 天地一新 (第三十九章)

 舞酒绿林 2023-08-14 发布于广西

【原文分析】:

        老子认为宇宙的天地万物都来源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就不存在了。本原只有一个,宇宙的总规律也只有一个,因而他突出“一”,即宇宙起源的一元论。以一言道,即“有”的开始,正合下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原理。天下无道,不成世界。由此推及到为人处世,治国理政。告诫统治者要“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有道的人无须光华如玉,还是质朴如石更好一些。

【现实意义】:

这一章首先要搞清楚“得一”是什么意思。“得一”就是“得道”吗?通行注解都是这样。但也有不同的注解,王弼与河上公就不一样。

王弼注:“昔,始也。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没有说“一”就是道。

河上公认为:“昔,往也。一,无为,道之子也。”说“一”是道的儿子,依据是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道才有一,一是道的继承和发展。

在《道德经》里有七章提到“一”,与道有关的有四章,除本章和四十二章外,还有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和二十二章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所以,“一”意为道,但不能等于道。就像嫡长子可以代表父亲,但不是父亲。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翻译时还是直接将“道”代“一”才好解读。

过去得道者是这样的:天得道而清明。天得道从一开始,是万里无云,一览无余,天空清洁而明白。

地得道而宁静。地得道从一开始,无声无息,安然自若,寂寞而宁静。

神得道而灵验。或者说神得道才灵验,才有灵魂,也才有神灵。神或者神灵在老子之前的远古时代就信奉了,是有超凡能力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以永恒不死的人物,如神仙。

河谷得道而盈流。或者山谷得道才有溪流。盈,有充满,多余的意思。如:盈满、盈溢、盈余。这里不能理解为整个山谷空间的充盈,而是山谷地理的充盈。山谷地理充盈水土饱满才有溪流。

万物得道而生长。万物包括人类得道才能生、才能长。

侯王得道才能为天下坚守正道。这些都是道的作用,也是德的表现。如果失去了会怎样呢?

附: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新译】:

      过去得道者是这样的: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宁静,神得道而灵验,河谷得道而盈流,万物得道而生长,侯王得道才能为天下坚守正道。

  它的反面就是:天不清明恐怕要开裂;地不宁静恐怕要荒废;神不灵验恐怕要消失;河谷不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生长恐怕要灭绝;侯王不坚守正道恐怕要倒台。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这就是侯王都自称孤家、寡人、不好的道理。这不正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达到最高荣誉恰恰是没有荣誉。不欲求如华美的宝玉一样高贵,像坚硬的石头一样低贱也很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