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写好一首合格的五律

 慕容婉卿 2023-10-14 发布于辽宁

主讲老师——青螺

我们在第一讲中,重点强调了五律和七律的不同点,现在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希望大家在写作时一定要切记:
1. 五律由于字数的限制,在情感的表达上,要求相对的简略一些,太复杂的情感,一般需要用七律来写,比如,杜甫到了成都后,在浣花溪边卜居,七律写的,感情就表达的比较丰满:

卜居
唐·杜甫  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首联点出所卜居的位置,在浣花流水的水西头,用了衔字句,浣花溪水的西头,五言句子,就达不到这个要求了,没这么丰满,句子写的,就要求非常的精练,比如,碧水绕西头,因为你只有五个字,或者等你功底十分浑厚时,能把句子写的既精干又丰满。后分句,写的主人是为了去林塘幽静之处,如果是五言,就得省略很多东西了,比如,碧水绕西头,居处林塘幽。相比较,当然是七言句子更丰满一些。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颔联承接林塘幽而来,说,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在郊外居住,少了很多俗尘之事,而且还要个澄江之水,能消解我这个飘客的愁。写七言句子,感情色彩,叙事的细致,要好的多,对吧?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由于首二联是叙事写意的句子,所以颈联开始写景,用景来烘托那个林塘幽,把那个情景,具象化,让读者读后有亲临其境之感。注意景的叙述也要比五言的丰满许多,比如无数,一双,五言可能就要写,蜻蜓齐上下,鸂鶒对沈浮。而数量词,在这里起到了丰富场景的效果。所以五言句,要求作者尽量在下字上练功夫了。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尾联是宕开起兴,这里大家注意一下,杜甫连用了两个典,而且把乘兴与山阴上小舟,这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拆分在两句中,而前分句合用了,万里桥的典。这个是五言是很难做到的。类似的,还有杜甫的第一首七律《题张氏隐居》的尾联: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一共用了三个典,前分句,把雪夜访戴,和桃花源的典合用在一句,尾联用了,泛虚舟,不系舟的典。这种在五言句里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既然五律有这些限制,所以我们在布局上遣词造句上就要学会精练一下,在下字上多下下功夫。

再看一下草堂建成后的一篇:
堂成(唐·杜甫)押肴韵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草堂建成后看,杜甫在开心的背景下又写了一篇七律,在诗里把自己经历了多年的漂泊后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居处而非常的惬意,所以又用七律这个题材来写的。首联,把自己的草堂位置,还有屋顶的建造细写了一下,为何呢?因为一个屋子的屋顶非常重要,是个遮风避雨的最基本的部分,其它的建构,是为了锦上添花用的,所以杜甫选择了荫白茅来表达堂成,次句由背郭而来,是因为在成都郭外,所以是缘江而作,路慢慢就熟了,青色的郊外,可以俯看的,因为草堂建在一个高坡上。颔联继续写景,而且是选择了草堂外的,桤林,和笼竹,可以遮阴,笼烟,吟风,滴露,美极了。颈联开始转换角度,开始写自己的草堂建成后的乌雀,堂燕。尾联宕开收结,以旁人错比杨雄宅起意,而自己却无心去做解嘲了。

可以看出,七律对这件事的写作方法,大致是怎样的,然后我们再写同一件事,用七律和用五律写作上有何不同。下面是杜甫也连写了两首,作其一,其二。算是联章体。

水槛遣心二首 其一  
唐·杜甫 押麻韵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题目水槛遣心,水槛是杜甫在草堂前的溪水岸边修的一个栏杆,遣心,抒发自己心情的意思。先看看诗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首联与七律类似,也是写的草堂外景,加叙事,由于,去郭轩楹敞,所以,无村眺望赊。两句说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由于是郊外,所以轩檐非常宽敞,村里也少,所以可以看的很远,指此地视野辽阔,因为没有多少人家。句法上,用了因果关系的流水对法。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颔联开始就草堂前具体的景色细细的描写,由于是春时,水多,所以溪中水多,所以岸显得少,类似王湾的句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晚上时,树林里显得非常幽静,还有很多的花朵。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颈联是最出彩的句子,非常著名,写在有细细的春雨时,水中的鱼儿常常冒出来,而风不大时,双双的燕子在空中斜飞,注意这个句子,动词都在尾字上,出,斜,细雨,微风是状语,意思是,鱼儿在细雨时出来,燕子在微风里斜飞。一副美妙闲适的郊外生活画面,栩栩如生。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尾联用了名词句子首尾,省略了谓语动词,句子由方位词城中,此地,加数量词,十万户,两三家。构成,句子非常简略,但暗含的意思却非常丰满,把城里的人口密集喧闹,和此地的人少,幽静一下子就比较出来了。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体会到了吗?五律的写作和七律有多少不同了吧。都是在写自己新建的草堂,但五律就显得非常清新,秀丽,语言短少精干,手法上,多用实词,虚词相对少,绪基本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对景的描写,让读者自己感受到的。尤其是尾联,一个赞誉的词也没有,有的只是告诉了你一个实景,就是,我们这里只有两三户人家,地阔,幽静,而城里有千家万户,喧闹自在不言中了。

水槛遣心二首 其二  
唐·杜甫 押庚韵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乾枕席清。
不堪秪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第二首的侧重点换了,首联就蜀地的天气来说事了,夜里常有雨,但到了早上就放晴了,首联用了时间推移式的流水对法,从夜雨到朝晴,一个流程的流水。叶润林塘密,衣乾枕席清。颔联用了上下关联的承接法,叶润林塘密,承接首句的夜雨,由于林子是密的,所以雨后而叶润,四分句承接二分句,因为早上天晴了,所以衣服是干的,席子也是清的,从叙事中,可以看出,在自己的新居里生活的非常惬意的。不堪秪老病,何得尚浮名。颈联开始入情了,其实是两首五律的一个总转,是为情转,意思是说,自己年老多病,已经不堪,哪里还想去求得功名?这里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无奈。“不堪”说明诗人老迈之甚,“何得”说明他对浮名厌倦之深。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尾联在颈联的铺陈背景下,所以有了借酒消愁的表达:倒点酒缓缓而饮,并借此来消遣余生。大家注意一下,其二的尾二联,是对两首的一个总的收结,是这首联章体的总布局,两篇实为一体,各有分工。句式上,尾联是兼语句式的流水,酒,在前句里是宾语,后句里是主语。下面我们再比较一下古人在写游记时,是如何用五律来表达的:

终南山
唐·王维  押虞韵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我们读过,第一讲里详细的说过,今天主要是看看,王维是如何写的游终南山的。关键是看这首的移步换景法,首联远观,颔联入山半腰,颈联到底高峰。尾联宕开收结,注意,王维这里只是告诉你如何找个地方夜宿。送人游吴 唐末·杜荀鹤 押歌韵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这首五律是送别诗,送友人游吴,指江东地方,吴中那个地方的。首联说你到了姑苏,就是苏州,可以到处见到人家都是临水而居,颔联写由于此地是吴王宫殿所在,所以闲滴很少,处处都是美景,由于是水城,自然就多桥。颈联开始写夜市,有卖菱藕的,和春天的船穿梭于市井之中,载的都是苏州本地的丝绸罗缎。尾联宕开,把角度转到自己身上,说,我夜里恐怕不能眠了,因为我开始思念自己的家乡了。

由尾联可知,作者由于是当地人,所以送友人去游玩时,把自己所熟悉的当地市容街景介绍给了友人,但也钩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所以这是一首非常特别的送别诗,前三联,首句点题,后五句皆是写苏州的景况,尾联抒情,收结。这就是五律的情感表达方式。这首五律,语言精练,转韵贴切,行文自然流畅,毫无斧凿痕迹。把当地的户藏烟浦,家具画船,写的非常生动,而且条理清晰。

下面再看看杜甫一首七律的写雨,和一首五律的写雨,看看两者的不同写法:

雨不绝 
唐·杜甫  押微韵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这首七律写雨,写的非常细腻,首联写雨,体现了一个不绝二字,意思是雨自最近开始下,就没真正停过,鸣雨,指带打雷的雨,过了后,逐渐变小了,细了,似乎天空也不是很暗了,雨在空中如丝在飞,颔联由空写到地,说由于雨小,所以没造成大的泥浆压草,院子里的柳条,舞的不是很猛烈,可见风也小了。到了颈联一转,开始用典写意,说,雨很快可能又要来大的了,所以,舞石就要像大燕带小燕子飞一般了,而巫山的神女啊,知道你是朝云暮雨,但千万别把自己的仙衣弄湿了哦。尾联宕开,写雨还未停,江上就有人在劳作了,很危险啊,千万别出事。大家看见没啊,杜甫在七律里写的多么的细致,感情色彩也从诗句里能感觉到,同时尾联表现了杜甫对劳苦大众的关注和担忧。下面看看同样是写雨,五律是如何写的。

春夜喜雨 
唐·杜甫  押庚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首是杜甫刚刚到成都建了草堂后的那年春天写的,因为春雨非常的宝贵,从一个农人的角度,杜甫把春雨来的正好,写的干净利索,首联是个流水句,而且是因果倒装,拟人的表达,好雨似乎是知时节一般,为何?因为一到春天就下来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颔联是承接发生二字来的,如何发生的呢?是随着风来的,还是悄悄的,夜里下来的,滋润了万物,而不喧闹,春雨的特征表现的非常自然。注意,颔联也是流水对,前句写动作,后句写效果,主语是省略的,随风的是雨,润物的,也是雨,细无声,补语,潜入夜,是动宾,但杜甫把对仗弄的非常的工稳,这一点我们写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很多时候,字面对的工稳就可,语法结构上的细节,可以不同,比如按现代语法,前句的随字,潜入二字,是连动词组,雨发出的动作,夜作宾语,意思是,雨在夜里下的;但后句稍有不同,雨润万物,润字,细无,也是动词,但细无声,是对润物这个动作的补充,是动补结构,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业时,也应该注意到,字面工对就可,不需细扣是动宾,还是动补。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颈联开始写作的角度换了,是为转,这个转,是叙事的角度转了,从写雨来,转到写雨后,所以从杜甫室内听雨,转写出来看夜景,发现野望全是一片黑的,但却在远处江面上发现了一艘江船,还有些火光。这是一个非常简略的对比。一边是黑,一边是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尾联从夜写到晓,也是用的流水句方式,注意流水句的方式,前句一个处字,使得前分句成了,后句的状语,主语前后都是省略的,意思是,佛晓时,我来到锦官城的花丛里,看见花儿都还凝着雨滴,显得沉甸甸的样子。但在五言句里,这样表达,就很精练哦。最后再比较一下,李白的五律和杜甫的五律风格的不同,两人都是写旅途的,一个是刚刚从四川出来闯荡的年轻的天才诗人,一个是漂泊潦倒的老者。

渡荆门送别 
盛唐·李白  押尤韵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的这首,一般认为是年轻时,腰缠万贯,出四川老家,来江湖闯荡的李白,第一次出三峡来到荆门时写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首联流水对,前句是动作,后句是目的,一般古诗里,用动词对方位词很多的,渡远,来从,可对,因为字面都是两个动作,荆门,楚国,两个地名。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颔联非常漂亮的句子,出了三峡,山没了,来到了一片平原,而峡中的水,入了大荒地而流,这里的荒,应该指辽阔的视野而已。大家注意,随,尽,谓语加补语,入而流,连动,前后也是不完全相同,但字面是工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颈联转写入荆门后的景,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也体现了李白的风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尾联非常有特色,因为题目是渡荆门送别,前三联哪里有送别的意思?没有,但七分句说了,我非常喜欢家乡的水,一路陪我,来到了荆门。因为李白从四川出峡,是顺水而行,诗人认为自己故乡的水,是一路送我来到这里的,多么奇妙的一个送别!另外记住啊,七分句是特拗句,而那个水字,是兼语,为何,水在前句是,怜的宾语,而在后句,是主语。

旅夜书怀 
唐·杜甫  押尤韵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的这首写作与何时,一直有争议,主流说法是从严武幕府出来,从忠州去云安路上写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出三峡来荆州时写的,因为在忠州去云安路上,山多,不可能有三句的表达,正因为此争议,对诗中的情绪表达,也有不同的解读,但我个人觉得,更像是从严武幕府出来后的,我读的诗的情调是悲凉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首联扣旅夜来写的,在岸边泊舟,周围有微风吹着细草,而自己所乘之舟的高高的桅杆耸立着,颔联是最有名的句子,一般认为是化用李白的,但普遍认为比李白的写的好,因为有了天上的星垂而显得平野很阔,又带上了,月倒映水中的影子,就使得句子更灵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颈联转写书怀,大家注意题目,一般五律的题目里最后不要超过两件事,多了,写不过来的,因为字数的限制。对着旅途之夜独自一人,开始感怀了,颈联写了自己的现状,虽有诗名,但有何用呢,自己虽有工部员外郎的虚衔,但一身的老病,应该休息了。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尾联用比,看着江边的鸥鸟,想到了自己一生的漂泊,和天地间的一个沙鸥有和不同呢?在我读来,是满满的愁绪,不知道大家读了李白,和杜甫两人的诗,感觉有和不同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