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庆海教授:对于顽固性高血压,要重用黄芪,轻用升压,重用降压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3-08-14 发布于河北

在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0%的人为难治性或顽固性高血压,通常都要用3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治疗,但血压仍难达到目标水平(140/90mmHg以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我跟随恩师李庆海主任待诊时,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或者顽固性高血压,证型归属气虚者,恩师在治疗中会重用黄芪,每每会收获良效

西医都拿高血压没办法,中医真的行吗?这其实就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不仅致残率、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中医如何认识高血压?

高血压属于中医“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其主要病理因素在于风、痰、火、虚、瘀,涉及脏腑肝肾脾,其中以肝为主。

据恩师教诲,此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而生,并非风、痰、火、虚、瘀的单一因素而导致疾病的。

由于高血压为慢性疾病,若病情迁延日久,身体的虚证也就越发明显,在身体内虚实 交杂的环境中,高血压问题就会变得日益复杂、难治,以至于常规西药难以打入、见效,这就像是身体“拒绝”了降压药的进入。

明晰了虚处,实处又在哪里呢?

由于物质条件的丰厚,很多人喜欢食肥甘厚味、醉爱饮酒,这些都会累及脾胃,当脾失健运,便会酿造痰湿;

可能因情志不畅,生活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结,化成肝火往上烧;

而由于病程日久,身体内的阴阳气机紊乱,对邪气的抵挡也就“力不从心”、难以有力抗邪,便会体内积聚。

因此,对于这类由虚生出标实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时便应以平肝火、疏肝气、化痰泻浊。

那为什么要重用黄芪呢?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癫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说简单点,黄芪就是在各科疾病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气血亏虚等问题。

历来认为黄芪为温补之药,对于高血压属于慎用药,但国内外亦有学者认为黄芪是轻用升压,重用降压

在现代动物食用研究中,也发现了黄芪中的成分确有降压及双向调节的作用,在黄芪的临床研究中,其对人体的多个系统都有非常明显的良性作用。

恩师李庆海主任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及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以辨证施治为前提,对难治性高血压证属气虚型者大胆的重用黄芪实属开拓之举。

重用黄芪的具体疗效如何?

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跟随恩师李庆海接诊时记录的案例:

患者孙女士,时年70岁,受10年高血压影响,一直伴有头晕、胸闷的问题,由于病情加重2个月,遂找中医寻找突破口,希望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患者血压最高达160/90mmHg,平常服用缬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倍他乐克等,但血压控制并不理想,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3年,冠心病史1年。

刻诊: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沉细滑。

患者日常有头晕、胸闷、全身乏力的问题,容易心烦、着急,眠差,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

因患者年老久病,身体胆气不足,再加之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而痰浊便会上扰清窍也就是头部,由此患者便多有头晕、胸闷、乏力等问题。

在治疗中便选择从理气化痰、利胆除烦入手,再辅以益气通络、祛瘀泄浊之法,以【黄连温胆汤】加减配方。

处方:黄芪、法半夏、黄连、陈皮、竹茹、茯苓、枳实、吴茱萸、白芍、木瓜、鸡血藤、当归、红花、天麻、川芎、瓜蒌、酒薤白、夏枯草、葛根。

15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 次服。

药后,患者再来复诊,自诉头晕、胸闷已基本消失,血压控制在130/80mmHg,无其他不适,嘱其继服中药以巩固疗效。

此方便是针对患者久病之虚,以重用黄芪之法补益元气,最后使得患者胆气充足、气机得畅,后佐以化痰泄浊、祛瘀之品,能很好的调养患者身体,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在以辨证施治为前提的情况下,重用黄芪对于难治性高血压证属气血型的患者,是有明显的降压效果,能很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