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有抱负的士子到官场蠹虫——贾雨村其人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3-08-15 发布于北京

毫无疑问,贾雨村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的戏份集中在第一回到第四回,此后仅仅在第十六、十七、三十二、四十八、五十三、七十二回略有提及。这种安排,主要取决于贾雨村在小说中的角色定位,同时也有作者笔法的影响。贾雨村这个人物的成长变化,在前四回已经完成了。

贾雨村从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举子,蜕变为一个精于世故和官场黑暗的官僚,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

一、坐困愁城的举子

贾雨村出场,作者是如此描写的:“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贾雨村是诗书仕宦之族,但这个已尽的“”根基”和“无益”,显然不单指经济生活上,而更多指政治上、个人发展上没有人扶持。

雨村身世很悲摧,虽生于诗书之家,但根基已完,又没有依靠。一个读书人,处在这种境地,首先考虑的大概是如何生存吧。

雨村既没有被现实击垮,也没有随波逐流,而是考虑“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到姑苏后,又“淹蹇住了”,只得在庙中安身,但也没有忘记本业,每日卖字作文为生,不作他想。

在姑苏,贾雨村与甄士隐成了“朋友”。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甄士隐能够看上贾雨村,“常与他交接”,一定是在贾雨村身上看到他的闪光点。

二、贾雨村的四个闪光点

从贾雨村前期身上,我们至少能看到他有四个闪光点。

一是有抱负。贾雨村中秋节的一律、一联、一绝,无不显示了其内心的高傲和雄心,以至于甄士隐连连赞叹,“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其律诗,展示斯时贾雨村心中自诩之高,“谁堪月下俦”的谁堪二字,道出了贾雨村高傲的心灵;而一联,则说明贾雨村明白自己的处境,以“潜龙在渊”的心态,等待腾飞时机;其绝句则为自己今后的未来,作了展望。雄心抱负如此,岂能是久居人下者?

二是见识广。甄士隐与其交接,一定是感觉贾雨村是胸中有物的,否则以其恬淡的心境,怕是没有什么兴趣与雨村沟通交流。贾雨村的见识,还集中体现在他与冷子兴的交流过程,尤其是他借古今人物对仁恶、正邪、劫运之辩,说明了贾雨村的学识之丰、见识独特。

三是能力强。贾雨村接受甄士隐所赠后,当夜即离开,赴京赶考去了。“至大比之期……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联系上下文看,贾雨村没有什么人帮忙,能够在大比中脱颖而出,会了进士,并选入外班,升任知府,说明他不仅有真才实学,还是个“才干优长”的人才,无论是学识、能力,确属出类拔萃的。也反证了他对自己的认知是客观的,并非眼高手低之人。

四是善谋算。被参丢官之后,“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然后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景,直到被林府聘为西宾。贾雨村的游览,也是其考察、寻找机会的过程,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到他心思缜密。

待张如圭告知京城起复旧员之信、冷子兴献计后,贾雨村先是寻邸报看准确了,然后再与林如海面谋,且假装并不知晓贾府情形,与林如海核实清楚贾政情况后,“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脂砚斋批“奸险小人欺人语”“全是假,全是诈”,也佐证了贾雨村的心机深刻。

三、抗争、屈服、自觉

贾雨村心灵也经历了与现实抗争、向现实屈服,最终自觉融于现实的过程。

前期的贾雨村,心比天高、目下无尘,有凌云之志。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贾雨村心中一定是抱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想法,走上了科举、出仕之途。甫会进士,便外放主政一方,不久就升了知府,怎么看贾雨村都是一个有水平的学子、有能力的官员,否则也不会被提拔。

然而,贾雨村的政治抱负,在现实中被打得遍体鳞伤。小说中如此评价他在知府任上的表现:“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才干优长”说明贾雨村的才干是无法否认的,而他的“贪酷之弊”“恃才侮上”,也许仅仅是执行力强得罪了人、与上级意见不合还坚持己见,这就成了某些人对付贾雨村的理由。因此,最终“被上司”以“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为由参了一本,断了其仕途。小说中还说到,“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说明贾雨村已经犯了众怒。

尽管受到了现实的重重打击,贾雨村此还还没有屈服,而是表现得没有事儿一样,不断游览并寻求出路。终于通过林如海搭上了贾府,顺利起复,并出任金陵应天府知府。

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贾雨村听了门子的一席话,为了自己的前途,不顾甄家有恩于己,徇私枉法放走了真正的凶手,终于向现实低头了。这里面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护官符”,贾雨村此时明白,如果没有后台又得罪贾府、王府,自己的仕途一定是寸步难行。

等到贾雨村主动为贾赦谋夺石呆子扇子时,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官场蠹虫了,其行为恐怕不仅仅是官场的人侧目,民间也广有怨恨。贾琏先评价其“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后评价“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连一向人缘极好的平儿忍不住口出恶言:“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至此,我们可以肯定,贾雨村已经完全蜕变成一个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了。

四、贾雨村的转折点

红楼梦原著中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贾雨村的转折点就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在此案之前,不管贾雨村有什么缺点,我们都完全可以认定其是一个典型的士子。其与甄士隐交往、以及后续的表现出来的能力,都能够说明这一点。在其个人品格上,也没有太大的让人诟病的地方。特别是在贾雨村第一次任知府时,表现得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与甄家再次相遇后,雨村连续做了以金钱锦缎答谢甄家娘子、迎娶娇杏、安慰甄家等举动,对英莲的走失表示叹息,并表态“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我相信此时的贾雨村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脂批也说“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雨村仍然坚持士子的行为。私以为,此时的雨村当得起一个“有情有意”的评价。

即使到了应天府,听到案情后,雨村的表现是“大怒”,并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遂即“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说明此时贾雨村心底里还有一丝做官的清明、还有一丝文人的风骨。但是当门子告知他此案涉及四大家族中的贾家、薛家、王家三家后,贾雨村明哲保身,并开始主动维护贾家、王家的利益了。

从贾雨村出任应天府知府前后的所作所为看,中间明显缺少了一个环节,贾雨村的前后行为存在矛盾,于情不通、于理不合。通过作者设定的一些细节,我们还原出贾雨村起复,是贾雨村与王家(贾家、薛家)灵魂与权力的交易,这就是红楼梦的经典笔法“不写之写”。在红楼梦一开始就设置这么一个环节,似乎只能解释贾雨村行为,但再结合后文看,它涉及了如何理解贾母、王夫人这两个角色的关系,实在是红楼梦的一个重大关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