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符经》下篇(四)

 管中和 2023-08-15 发布于上海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此一节为上一节的延伸,更进一步的示人守中之道,无为之妙用。无为者,无恩。即入先天混沌养炼己性,以自然造化之火候,示一动一静之内景。

   至者,极也,定也。

   至乐者,示得药之景,复性之乐,心之动也,此心动为自然之正觉。《庄子》曰:“以心复心”,心即性也。乐者,真安妙乐,快乐之境,即佛家谓禅悦法喜。张三丰曰:“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凝而为黍米之珠,内外光明,如戴仙花,神气爽畅,如饮仙酒。戴花饮酒,乐在其中,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如入于醉乡矣。当斯时也,还丹已结,复见娘生面目”。

   又曰:“人要寻内快活,勿寻外快活。孔子之乐在其中,内快活也。若徒愿乎其外,是欲求外快活,而反生其烦恼也”。

   性余者,神满药足,盈满之象。满则不思欲也。不思欲则清静矣。

   至静者,复命也,老子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则明。”

   廉者,得一也,守中也,性之静也,廉即中正,明直,清俭之义。心无所欲则公正不偏,正则清廉,清廉者寂虚,天性法身之象。故经曰:“慈廉正直可通神也”。

   所以欲求道者,当先以复性之乐,精气充足则少欲无欲,故入静不难,恬淡无为,自然心与天道契合。以此守中之法炼己养己,养己者日益增长。炼己者愈炼愈净,故而可复性与复命也。

   上阳子曰:“宝精裕气,养己也;对境忘情,炼己也。养己则主于静,炼己则兼乎动。”

  《天乐集》曰:“片尘不染,万虑皆空,常静而常应,处动而恒寂者,炼己之功也。气满神全,早复早积,养己之效也”。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至私者,无为也,无恩也。此生万物自然之运化。

至公者,无所不为也,大恩也。此各得其道无为之妙用。

  天道默默,不可窥测,一年四时,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金木水火土之五行,各守其性,相克相生,过及则伤,平衡则生,皆是自然之天理。故道生万物,无为而备,无求而得。人之元神法身与太虚同体,大公无私,中正不倚,并无善恶好坏之分,所以元神者执守中道。而人为万物之最灵,此灵者即元神也。然人之神被后天欲望所耗,故须养炼己性,持守中之道,顺其自然而存之,神久自宁,息久自定,常清常净,性入自然与天地同,则一切运用可与天道合。此即无为之妙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