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复打嗝、清嗓子,竟是抽动症惹的祸

 好心情心理门诊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小俊是一位8岁的小男孩,近3个月来反复打嗝,还伴有声响,白天在学校上课时比较明显,回到家放松下来后好很多。

小俊的妈妈把他带到医院五官科就诊,医生却表示:"初步怀疑,孩子可能是抽动症,建议到儿科门诊就诊。"结果,小俊被确诊为抽动障碍(俗称抽动症)。

抽动障碍病因复杂

抽动障碍是一种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一般4-6岁起病,以5-10岁最为多见。

抽动障碍的病因复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可能与遗传、脑器质性病变、家庭社会因素(如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受父母训斥、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精神过度紧张(如学习压力过重、看恐怖电视)、遭受强烈的精神创伤,或与患儿母亲孕期承受较大的压力、吸烟、饮酒有关。

多数患儿都有这些"小动作"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临床上大部分患儿是以眨眼、吸鼻子、努嘴、耸肩、扭脖子等运动性抽动,或清嗓子、打嗝、发出咕咕的怪叫声等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小动作",又没有其他全身症状,家长要小心抽动障碍了。

抽动障碍的症状并不限于此,还有些患儿会出现模仿别人的语言、动作,说脏话,表情紧张、触碰他人等,这些都是需要家长注意的。

抽动障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部分患儿的症状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但本病属于慢性疾病,长期会对孩子的心灵、学习造成伤害。

孩子可能会因为抽动行为而感到自卑,不愿意与人接触,进而出现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抽动行为还会影响患儿上课时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所以,家长们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家有抽动障碍孩子,家长应该这么做

1.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症状

不要经常去提醒孩子"不要挤眉弄眼" "不要发出这种声音",事实上这是一种提醒强化,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2.不要责骂怪罪孩子

孩子已经因为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深感痛苦,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或指责,无疑是雪上加霜。

3.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

对患儿的日常关爱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抽动的发生,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但不要事事顺从,过分溺爱。

4.减少诱发因素

情绪紧张和激动常常会加重症状,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不吃刺激性食物,不看恐怖电视电影等。

抽动障碍的综合治疗

应给予及时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神经营养干预等方法。

1.药物治疗

对于有躯体不适、影响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者,建议及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常采用心理转移法。例如发现患儿抽动明显时,可让他帮忙做些轻松的事,如倒水、扫地等,通过肢体有目的的活动而逐渐减轻症状。

3.神经营养干预

(1)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在神经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促进脑内神经元分化和轴突生长,调节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等。

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是影响大脑发育和功能受损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增加抽动障碍发生的潜在因素。

补充维生素D可以有效改善抽动障碍儿童的症状[1]

(2)补充微量元素

多个研究表明,抽动障碍儿童体内锌、铁含量都低于正常儿童,且随着抽动程度的加重,锌、铁含量降低更明显。

给予补充微量元素如锌、铁及适宜维生素,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后,可改善抽动障碍儿童的预后,提高免疫力[2]

广

▼ComforKids神经营养配方组合▼

1.成分

分为M1和M2两个组合,包括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C、综合维生素B)、矿物质(螯合锌、螯合铁、螯合镁及钙)及Omega-3(DHA/EPA)等神经发育障碍儿童所需的营养成分。

2.功效

基于国际上对于抽动障碍的神经营养干预理念,为抽动障碍儿童的神经肌肉和情绪平衡提供必要的营养素支持,有助于缓解儿童抽动症状。

3.疗程

M1连续服用3个月,第四个月服用M2,服用1个月。一个疗程4个月。

4.安全性

该产品是营养膳食补充剂,非常安全,没有毒副作用,与药品也没有冲突。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购买▼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购买▼

参考文献:

[1] 侯成,等.维生素D与儿童抽动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21,27(5):857-861.

[2]杨艺,等.微量元素与儿童抽动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广西医学,2022, 44(2):226-228,236.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