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一文学会——望舌

 新用户68784481 2023-08-17 发布于福建

舌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舌质,即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为脏腑气血之所荣。望舌质包括舌的神、色、形、态四方面,以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

舌苔是指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是胃气上蒸所生。望舌苔包括诊察苔质和苔色两方面,以察病位的浅深、病邪的性质、邪正的消长。

舌诊时,必须全面观察舌质与舌苔,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点击加载图片

望舌色

1.淡红舌

常见于健康人;外感病见之,多属表证;内伤杂病见之,多病轻。

点击加载图片

2.淡白舌

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亡血夺气。

点击加载图片

3.红舌

主热证。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多属实热证。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为虚热证。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

点击加载图片

4.绛舌

主热盛证。

点击加载图片

5.青紫舌

主气血瘀滞。

点击加载图片

望舌形

1.老、嫩舌

老舌多主实证;嫩舌多主虚证。

点击加载图片

老舌

点击加载图片

嫩舌

2.胖、瘦舌

胖舌有胖大、肿胀之分。

舌体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舌体肿大满嘴,甚至不能闭口,伸出则难以缩回,称为肿胀舌。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胖大舌多主水湿、痰饮内停;肿胀舌多主湿热、热毒上壅;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点击加载图片

瘦薄舌

点击加载图片

胖大舌

3.点、刺舌

主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点击加载图片

4.裂纹舌

主阴血亏虚、脾虚湿侵。

点击加载图片

5.齿痕舌

主脾虚、湿盛证。

点击加载图片

望舌态

1.痿软舌:主气血俱虚、阴亏已极。

2.强硬舌:主热入心包、热盛伤津、风痰阻络。

3.歪斜舌:多见中风或中风先兆。

4.颤动舌:多主肝风内动。

5.吐弄舌:多主心脾有热。

6.短缩舌:主寒凝、痰阻、血虚、津伤。

望苔质

1.薄、厚苔

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的深浅。

点击加载图片

薄苔

点击加载图片

厚苔

2.润、燥苔

主要反映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点击加载图片

润苔

点击加载图片

燥苔

3.腻、腐苔

皆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点击加载图片

腻苔

点击加载图片

腐苔

4.剥(落)苔:

根据舌苔剥脱的部位和范围大小不同,

可分为以下几种:

舌前半部苔剥脱者,称为前剥苔;

舌中部苔剥脱者,称为中剥苔;

舌根部苔剥脱者,称为根剥苔;

舌苔多处剥脱,舌面仅斑驳残存少量舌苔者,称为花剥苔;

舌苔不规则地剥脱,边缘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部位时有转移者,称为地图舌;

舌苔全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者,称为镜面舌,又称光滑舌;

舌苔剥脱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可见者,称为类剥苔。

主胃气不足,胃阴损伤,或气血两虚。

点击加载图片

地图舌

点击加载图片

镜面舌

5.偏、全苔

病中见全苔,常主邪气散漫,多为湿痰中阻之征。舌苔偏于某处,常提示该处所候脏腑有邪气停聚。

6.真、假苔

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意义。

望苔色

1.白苔为正常舌苔,亦主表证、寒证。

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但在特殊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苔白而燥裂,粗糙如砂石,提示燥热伤津,阴液亏损。

点击加载图片

2.黄苔

主热证、里证。

点击加载图片

3.灰黑苔

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等。

点击加载图片

灰苔

点击加载图片

黑苔

望舌下脉络

正常人舌下位于舌系带左右两侧各有一条纵行的大络脉,称为舌下络脉。

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

舌下络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舌下络脉短而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者,多属气血不足,脉络不充。

舌下络脉粗胀、分叉,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络,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瘀血结节等改变,皆为血瘀的征象。

其形成原因可有气滞、寒凝、热郁、痰湿、气虚、阳虚等,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分析。

舌下络脉的变化,有时会早于舌色变化,因此,舌下络脉是分析气血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点击加载图片

正常舌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