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经·广成子

 bcd123 2023-08-19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广成子

人们知道广成子真人的大名,大都缘于《庄子》或《封神演义》。

关于广成子真人的虚实问题,从古至今就争论不休,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广成子是神仙,是老子的化身。老子历代显化,假名异号,在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全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仙经古籍多有此说,玄门高士多认同这一观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广成子是虚构的寓言人物,如陈鼓应先生在他的《庄子今注今译》中说,广成子是“体会自然无为之道的寓言人物”;而潘雨辰先生等也持此说。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实有广成子其人,他是轩辕黄帝的师父,《庄子》之言不误。方以智苏轼等都持此说。方著《药地炮庄》引苏注说:“广成子治《屯》、《蒙》二卦,运日月,黄帝师也。”

《自然经》

有称《至道经》,或称《广成子和一经》。故事记载在《庄子·在宥》里。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汝)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很早很早的时候,汝州崆峒山上住着一位高人,叫广成子。谁也不知道他的年龄有多大,反正他的牙齿掉了九次,又生出了九次新牙,他的头发白了九次,又生出了九次黑发。

广成子经常住在一个石屋里,修身养性,积德行善,名声传得很远。

那时候黄帝刚和炎帝打完了仗,统一了中国。他听说广成子修身养性,积德行善,活了好几百岁了,是个贤人,就大老远地到汝州拜见广成子,想向广成子求教养身之道和治理国家的办法,让他出山为官。

黄帝从禹州到了襄城,又从襄城顺着汝河穿过郏县,进入汝州境内,在崆峒山东北一个地方建了行宫。

大臣们说:“这儿离崆峒山不远,就让广成子到这儿和皇上见面吧。”

黄帝不同意,说:“广成子是个高人,怎么能让他来和我见面,我要亲自到崆峒山上拜见他。”

黄帝从行宫出发,走到离崆峒山三里多地的一座小山上,在那儿歇脚,后来那山就叫銮驾山。在山上歇了一会儿,黄帝就登上了崆峒山。

黄帝毕恭毕敬地问广成子:“您在研究世间万物之道方面已达到了顶峰,可否请您告诉我这方面的真谛呢?”

广成子答道:“你治理的天下一片混乱。天上的云彩还没有聚集到一起便降下雨来,草木还没有枯黄就纷纷凋零了。以你现在的样子,怎么能够向我问道呢?”

黄帝被广成子奚落了一番,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恭恭敬敬地退了下来,回到住处,暂时摒弃一切政事,反复琢磨广成子说的那番话。

三个月后,黄帝再次来到崆峒山,拜会广成子。他见到广成子正头朝北躺着,便双腿跪在地上,以膝代步,恭敬地来到广成子面前,叩拜了两次,然后说道:“请您告诉我修身养性的明达之道。”

广成子听罢,折身而起,说道:“你这个问题问得正好。现在我就告诉你'至道’的精髓: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返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黄帝听了,感到广成子的话很有道理。又问广成子:“请教您有何治国安民的办法?”

广成子说:“我这儿有《阴阳经》一套,您拿回去看看,或许对治理国家有点用处。”

黄帝听了,十分高兴,双手接过那套《阴阳经》,又对广成子说:“您就随我进宫,做个国师吧!”

广成子微微一笑,说:“我是个世外之人,懒散惯了,怕过不惯朝中繁乱生活。”说着,闭上了双目。

黄帝见广成子不愿入朝为官,只好说:“大师,既然你不愿入朝,那就随我到行宫住几天,给朝中大臣讲讲治国的道理,这也是为了天下百姓。”广成子这才勉强答应了。

黄帝在行宫里为广成子布置了讲堂,就命令宫中乐队为广成子奏了《钧天》之乐,迎接广成子。

后来,黄帝为广成子奏乐的地方,就叫“钧天”,时间长了,人们把它叫成了“钧田”,一直叫到了现在。

图片

广成子是现在所知最早的内丹大宗师,《自然经》是我们迄今为止见到的最古的内丹经典。

《自然经》之所以能得到历代丹道大家的垂青,是因为此经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操作性强。没有铅言汞语,却有实证内境,泄尽了长生久视之秘。

阐释一

守一处和真丹诀  
心息相依结圣胎
 ——盛克琦
《庄子·在宥》篇曰: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
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曰:'而(汝也)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
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广成子蹶然而起,
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同汝)至道。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返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划重点,如下:
徐海印先生评曰
道家养生之要素,长生久视之玄枢也。
篇中最肯綮处,乃“守一处和”四字,即“心息相依”之工夫也。金丹之学,即滥觞于此。……
篇妙文,语虽简,而药物、火候、真土、采取、温养之功,长生久视之理,罔不兼赅
·陆西星著《南华副墨》谓:“看千卷丹书,不如读《在宥》一段。”
这种修炼法门,与《老子》《庄子》留给我们的智慧非常吻合的。
世传所称伍柳派等丹法,扭捏做作,没有达到自然,很难保证是很安全的,有些人做出了毛病。按照汪东亭祖师所讲,非伍柳二真人所说丹法不好,是这些人不得下手真口诀。
 
广成子秘授黄帝仙诀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守一处和”,就是儒家《中庸》之“致中和”的功夫。
儒家、道家的修养功夫是同源一致的。
《论语》云:“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后世儒家“致中和”的功夫失传,唯有被道家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尚未显露出来病灶修复(上工治未病),天天如此,必然最大限度的确保自身的健康。
《内经》所谓“恬静虚无,病气安来?”

张三丰真人《登天指迷说》云:
    世间学好的人,必不为损人利已之事。
  宇宙间男女所赖以生而不死者,惟此一点阳精而已。岂有学仙的人,采女人之精而利己之身哉?比与世之杀人者,有何异焉?
先圣言彼家男女,两家两国,及内外炉鼎等说,若人不得正传,其不错认者几希矣
某曾遇明师,耳提面命,抉破虚空内外两个真消息。不敢私于一己,冒禁相付,把一身天地人之造化,三教经书,药物火候,日月交合,盈满度数,尽都抉破。不立文字,但说真言,使学者无错认迷修之误
是书在处,有神物护持,若无缘下流见之,亦不过瞽唱之文词耳。
是金丹大道万劫难遇,正是踏破芒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学者果能涵养于造次颠沛流离之际,保此方寸不失,是天理复矣。
天理既复,然后求向上外药入腹事,顷刻湛然,脱胎换骨,浑然化一道金光,大地成宝。身外生身,阳神脱体,持空养虚。
此是五龙大蛰法,受诸逍遥,超出风、水、火之三劫,不在生、老、病、死、苦中矣。

张三丰真人《一粒黍米说》云:
    仙云:“四大一身皆属阴,未知何物是阳精”,又云:“涕涶精津气血液,七般灵物总属阴”,乃后天渣质之浊阴,非真阴也。
真阴与真阳相对,真阴既不知,焉能知真阳乎?
今之学者,不惟不知真阳,亦且不知真阴。若知真阴,亦必知真阳矣。不遇明师,焉能猜度!
学者穷取一身中天地人三才之妙,穷一身内外真炉鼎之端的,及一身内外阴阳之真消息。
如不得旨,一见诸书异名,心无定见,执诸旁门,无有辨理
既不知穷理,则心不明,心既不明,则不能见性,既不见性,焉能至命?古人云:“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阐释二
佚名

至道是什么?

广成子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广成子的“至道”到底是什么?

先人有云,初禅不知二禅境界,未见如何想的成。为了说明广成子的“至道”境界,在此仅引用老子所说来让读者明鉴。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一章云: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所说的“道”,应有两点含义:

一是指宇宙的本原,即宇宙最根本的存在,宇宙万物产生于“道”;

二是指自然客观规律。据此,广成子所说的窈窈冥冥、昏昏默默应是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状态。

如何达到“至道”呢?

宋徽宗好道,宣和年间曹文逸女真应邀作《灵源大道歌》中云: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
“元气不住神不安,蠹木无根枝叶干”;
“本来两物更谁亲,失去将何为本柄 ”。

仙学巨子陈撄宁夫子注曰:
“元气,即是上文所说无始中和之气。不住,即是不能长住于身内,而向外面发泄。
发泄太多,身体里面的元气,渐渐亏损。元神因为没有元气来培养,遂不能在身中安居,而要逃亡。譬如树木被蠹虫所蚀,根本受伤,枝叶自然就干枯。
人身中元气,被七情六欲饥饱寒暑劳心苦力所伤,身体自然也不能长久。
二物,就是神与气。这两样东西,本来最亲密不过。
神离开气,神无所养;气离开神,气无所驭。没有气来养神,神就要逃亡;没有神来驭气,气就要耗散。失掉一项,即等于失掉两项。
请问还有什么东西作我们身体的根本,作我们自己的把柄呢。”
撄宁夫子之注业已道破个中真谛,读者请详究“神不外驰气自定”七字。

广成子接着又说“吾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吾修身千二百岁多,吾形未尝衰。”这里广成子守的 “一”是什么呢,不可不深究。

经虽明言神气并举,阴阳两列,然修道之功,惟在阴阳合一。而固守虚无,即是致虚极、守静笃,又为合一之手段也。”

张先生在就《胎息经注释》答读者问又说:
“《胎息经》之所指示者,乃是直接从神气入手,而不是在后天幻躯上去纠缠。
这符合于老子“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之旨。亦符合于《谭子化书》“忘形以养气”之诀。
故在古代气功中,乃是比较高级的层次。除了真正人元丹法乃依同类阴阳而修外,此则是本身阴阳亦通虚空阴阳之唯一可靠而无偏倚之大道。
至简至易,至圣至神者也。”

此外,张义尚先生还在答读者问中特别强调:
“还有必须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师真口决,只是凝神入气穴”。
气穴,一般都指为脐下之下丹田。实际上所谓气穴,我得真师指授,乃是在静定之中,真神与真气相依相抱而合一。换句话说,即是以气为穴而神凝之,所谓“神入气中, 如在深穴之内”者是也。”

最后,引《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话结束本文:“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阐释三

——佚名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汝)形,无摇女精,[无使尔思虑营营](按:据肖天石先生考证,“无摇女精”后面应加上一句“无使尔思虑营营”。此句与经文上下文意连贯,张松谷《丹经指南》亦有此句,故从之。),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

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返)于土。

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以上是《广成子经》,全文不算标点仅257字,比佛教的《心经》还少三个字,下面略作疏解。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精是精粹、精华,极是极致、无极。这几句讲道体之精极。

道体窗然难言,窈冥昏默是对道体精粹极致免为其难的描述。精而窈冥是就道体的内在说;极而昏默是就道体的外在说。

精是形容大道其小无内;极是形容大道其大无外。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无使尔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

这几句讲丹道修炼的下手功夫。

其要在于端正身形,清静心源。方法在于收视返听,抱神以静,待阳生而采药。

这里的形兼指内外。内则气血和畅,魂魄抱一,不相分离;外则四肢泰定,乃凝于神。如此,则四肢百节、五脏六腑自正。

“必静必清”。

马丹阳真人云:“静则静其气海,清则清其心源”。

形不劳则气全,精不摇则精固,无思虑则神满。精气神圆满,乃长生之本。

此言若要长生,必须精气神全。而精气神全,在于收神返听,抱神以静。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丹道修炼以惜精爱气宁神为本。

精全则炁全,炁全则神全,神全则玄窍开而药苗生。

然则,目妄视则摇精于目,耳妄听则摇精于耳,心多知则摇精于心。

必也形神相守,神气相抱,不知不识,顺帝之侧,如此,则长生久视之基立矣。

“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

慎女内者,精不外泄,炁不乱耗,神不外驰,慎守内三宝也。

闭女外者,即《参同契》所说的“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是也。

多知为败者,耳多闻则损精,目久视则伤神,口妄言则耗气。

必也“真人替深渊,浮游守规中”,慎守内三宝,关闭外三宝,虚极静笃,一意观照,如此,大药才能长成。

此三句,共十字,乃丹道修炼之肯綮。

“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

这几句讲阴阳互藏之理,日月水火之用。是性命返还之枢机。

大意是说依止上述法诀,可以帮助你完成性功修为,达到性体圆明的境界。还可以帮助你完成九还之功,使命功圆成,胎儿产就。

“大明之上”意同《大学》之明明德,此性体圆成之光明境。

“窈冥之门”亦即老子的玄牝之门,也就是玄关一窍;识此窍,则大药产,命功成矣。

“至阳之原”和“至阴之原”指道体。《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即性命,性命双成则道成。

《庄子》有几句话,正好可以作注脚:“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这就是阴阳互藏之理,水火升降之机。

天地阴阳二气交通成和而生万物,性命双修圆成而成道体。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

天地各司其职,阴阳之精互藏其所,神归其位,此自然之理。

只要虚极静笃,神息相依,慎守内三宝,关闭外三宝,药苗自然长成,此丹道逆用之理。

这里的“物”即指药物。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守一处和”,陆西星真人在他的《南华副墨》中说,此四字是“肯綮中之肯綮”。

的确,此四字诀是丹道修炼的总持门,贯穿于内丹修炼的全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此四字诀在各功夫段中所指是不一样的。

这里的守一就是老子所说的抱一,亦即丹家所说的药物。

而守一的方法就是广成子屡屡强调的慎内闭外。

能守一则不愁性不圆,药不生。庄子说:“得其一,万事毕”是也。

而这里的和即丹家所说的火候。

处和就是指文武火的运炼要知时候,要知进阳火退阴符之节序。

苟能把握此四字诀,则能形神俱妙,与道合一,度千二百岁而形不衰。

“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

这里的二个“物”即《中庸》所说的“为物不二”的物,均指道。

先天大道,超形绝象,无声无息,无穷无尽,不生不灭。

世人不能洞悉阴阳,深达造化,却谓此“物”有涯有极,是见之陋也。

“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返)于土”。

道指金丹大道。上指高层次。下指低层次。

皇者无为端拱,养圣胎也;王者有为而作,培补精炁也。

皇王非实指,广成子是说依上述法诀而行,上无为可成内圣之功,下有作可成外王之业。

以丹道而言,上可成就天仙,下可成就人仙。

不依吾道而行,就只能是出而生,入而死。就象万物生于土而又返于土一样。

见光即是生,为土就是死,这是不依止大道法则,失道所至。

“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此处阐发长生久视之意。

丹道成能出有入无,寿同天地,光比日月。迎我不知,背我不觉。

失我道者不免于死,我依道而行故能长存独立。

“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此道家一贯之宗风。师父给徒弟传了道,找到了道器之后,就隐了。

《黄帝外经》第一篇
阴阳颠倒篇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若天也!

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遗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

  【译文】

(黄帝听闻了广成子阴阳之道,赞叹说广成子真可谓天人啊!

黄帝回来后彻夜静坐沉思,觉得还有不通透的地方。于是派遣大臣鬼臾区到岐伯天师那里请教。)

曰:帝闻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

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被至阴之原也。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

我其守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

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

  【译文】

(鬼臾区对岐伯天师说:帝王问广成子什么是阴阳之道,广成子说:

大道的至精,在于阴阴阳阳之中;至道之极,在于至阴、至阳。

不执着于视觉,也不执着于听觉,保持元神的虛极静笃,身体就会自然清正。

致虚极守静笃,不妄作劳,不消耗元精,保持不思不议,才能够长生久视。

不住心于视,不住心于听,合一到无心、无为状态,你的神就会守护你的形体,形体就可以长生。

善护念于内,收摄六根(塞其兑,闭其门),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自然达到无上的境地,达到至阳之源。为你指出窈冥之门,那里是至阴之源。

天地变化有主宰,阴阳变化各有归藏,谨慎地守护你的身体,精气神自然旺盛。

我持一、守一、抱一,使精气神和谐,因此身体可以长生久视而不衰老。

天师必定知道其中的含义,希望你能明白地给于解释。)

  岐伯稽首奏曰:

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

  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祀乎?何心之仁也。

臣愚,何足以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

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

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形全,精与神合乎。

  【译文】

岐伯一只手上举到胸前,再俯首至手,说道:

大道之言啊!如果不是我们神圣的帝王,怎么能够听得到这样至高无上的大道呢!

帝王明知故问,这不是想要把修真的要旨流传给万代之后吗?圣心怎么这么仁慈啊!

臣愚昧,哪里知道如此神圣的大道呢?仁慈的圣帝既然明问了,只好斗胆直言:

窈冥,是阴阳的称谓。昏默,是内外的描述。枧听,是耳目的解说。

大道既无形而又有形,有形而其实无形。无形隐藏在有形之中,有形混化于无形之内,才能形神俱妙,精神合一。) 

  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译文】

(虽然天师讲得很細了,我还是不能悟到其中的玄妙之处啊!)

岐伯曰:

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

阴阳之原,即巅倒之术也。

世人皆知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知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

广成子之教,示帝行巅倒之术也。

  【译文】

(乾坤之道,不外乎男女。男女之道,不外乎阴阳。阴阳之道,不外乎顺逆。

顺行则生人,逆行则死亡。阴阳的原理,就是颠倒之术。

世人都知道顺生,不知道顺生中有死亡;都知道逆死,不知逆行中有生机。因此就未老先衰了!

广成子的教旨,是告诉黄帝奉行颠倒之术。)

  鬼臾区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

【译文】

(鬼臾区称赞说:没有什么言论比他更神奇了!能请说出他的原理?)

岐伯曰:

巅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

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

探其原而守其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其精,神不驰矣。

精固神全,形安敝乎?

  【译文】

(颠倒之术,就是溯阴阳的根源啊!

阴阳之中有元神,内外之中也有元神的存在,视听之中也有元神。

溯其根源而持守元神,元精就可以不摇动了。溯其根源而保守元精,元神就不外弛了。

元精牢固元神完全,形体又怎么会衰败呢?)

鬼臾区复奏帝前。

帝曰: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译文】

(鬼臾区回到黄帝面前禀奏。

黄帝说:好极了!记载到《外经》上,传投和指示给大臣和医生们,使他们共同听闻到至高无上的大道,一起遗遥地畅游在无极的原野之上。)

陈士铎曰:

此篇帝问,而天师答之。乃首篇之论也。

问不止黄帝,而答止天师者,帝引天师之论也。

帝非不知阴阳颠倒之术,明知故问,亦欲尽人皆知,广成子之教也。

  【译文】

(这一篇黄帝提问,天师回答,是第一篇的论述。

提问不只是黄帝一人,而回答只有岐伯天师,是黄帝引述天师的言论。

黄帝并不是不知道阴阳颠倒之术,明知故问,是想人人都知道广成子的。)

《黄帝外经》

原名《外经微言》,为明朝陈士铎所传。

开篇第一章,直击“阴阳颠倒之道”,乃在“顺逆”二字。

世人皆知求顺生、避逆死,殊不知顺生不生者,害生于恩也;逆死不死者,仁生于义也。故顺中求逆,逆处求顺,亦生死之门也。

知者自知,迷者自迷。

  当下,整个人类“养病不养人”,我们当“逆处求顺,从心出发”。

(崆峒山,据统计,全国各地现有崆峒山八、九处之多,其中甘肃3处,河南2处,四川、江西、宁夏、天津蓟县各1处。)
广成子仙师所居崆峒山究竟在何方?自古以来,众说纷纭,需自辨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