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有“伤害”他人的能力

 生活哲理与健康 2023-08-21 发布于湖北
许多人在关系中都会下意识地去排斥做一个坏人,喜欢在外人面前树立一个好人的形象。

但同时也会带来如下问题的困扰:

习惯性地委屈自己成全他人;

不懂得为自己争取,更不会拒绝别人;

常常是以别人的意愿为主,不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于是,随着好人人设的建立,就更加不敢在关系中表达自己“坏”的一面了,即便是利益极度受损。

很多人会认为想要维护好关系,是一定要承受住关系中对方丢过来的“坏”,而自己只要能承载住就是一次心灵的历练。

但事实上这并不会是内心强大的体现,如果只为树立自己好的一面,通过给别人东西,而获得一种我很有力量,我很丰盛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内心最匮乏的表现。

因为一个有力量的好人,一定不是只想去维护自己好的一面,而是敢于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更直接的说是要有“伤害”他人的能力。

当然,在心理学上“攻击性”的意义,指的是情绪上的表达,例如“我对你说我很愤怒”而不是行为上的,如果是行为上的就是破坏性。

所以,当一个人在关系中总是以好人自居时,TA的内心也一定是虚弱的。

就如心理学家乔登 · 彼得森所说:因为你缺乏“攻击性”更直接地说,你缺乏“伤害”他人的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内心越活越有力量感?

图片

01
成长中最大的伤害,就是压抑着自己的攻击性

我们常常都会认为有“攻击性”的一种不好的表现,于是就会在关系中去压抑它,害怕它跑出来破坏关系。

但事实上,“攻击性”其实是一个人最原始的动力,它不仅仅是代表作不好的一面,它同时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攻击性”就如同创造力。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没有“攻击性”的人,他给人的感受或许会是一个老好人的形象,看上去没有一点点脾气,还非常的好相处。

但同时随着一些列坏情绪的不断压制,这样的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也会变得唯唯诺诺,蹑手蹑脚。

即便是内心有好的设想,也会因为害怕在表达后会妨碍或伤害到身边的人,因此选择不去表达。

譬如,在工作中,那些直来直去,有话就说的人,他们在跟同事们讨论问题时,就很容易迸发出好的方案。

但一个看上去没有“攻击性”的老好人,在讨论同样问题时,就会变得瞻前顾后,会担心自己的设限好与不好,担心自己的想法一表达出来会比同事们的好,伤害到对方。

所以,攻击性能够得到尽情释放时,一个人才能为追求理想或目标,做出毫无顾虑的努力。

因此,千万不要觉得“攻击性”是一种不好的情绪,它其实是能够支撑起一个人强大内心的原动力。

而且,任何好的关系中必然会存在“攻击性”,因为没有攻击性的关系一定是压抑了太多的负面情绪,而当负面情绪到达一个阈值后,关系就会破裂。

而如果这段关系可以在有不满,有不对等的情况发生时,彼此就畅快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坏情绪,并将问题及时的解决掉,关系也就不会走向破裂了。

图片

02
没有攻击性的人,不会有爱人的勇气

你认为在什么样的身上“攻击性”表现的最为明显?其实是在孩子的身上。

每一个孩子在他的生命最初都有着很强的“攻击性”,他们不喜欢时,就会拒绝,生气时就会跟大人尽情的发脾气,想哭是就会痛快的哭起来。

但是为什么随着长大后,一些人身上这些可以畅快释放的“攻击性”却消失了,变成了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其原因就是,每一次在释放自己“攻击性”时被抚养者不断地压制。

如:我们都听说过“听话教育”,你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你要懂得谦让,你不要总是哭哭啼啼的。

很多大人根本看不到孩子情绪表达后面的真实意愿,只认为孩子在无理取闹,让自己劳心伤神。

因此就会用各种方式去管制孩子的“攻击性”,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攻击性”是不好的东西,会让父母讨厌,只有做一个没有“攻击性”的孩子,才会得到爸爸妈妈的喜爱。

于是,这份认知在童年时就会被他们内化到自己心中,成为他们与外界的相处模式,长大后,在关系中也不会维护自己,会扮演着“老好人”的形象。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敢构建亲密关系,因为压抑攻击性,不敢表达攻击性,在亲密关系中也会一直扮演着不断给予的一方,慢慢地也会失去自我。

因此也就会不敢进入亲密关系,不敢与人构建更深入的关系。

图片

03
具备“攻击性”的人,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人

那么,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的“攻击性”?

许多时候,我们不敢在关系中表达自己的不满,大多数源自于害怕自己一表达就会伤害到对方。

美国心理学家坷胡特提出过一个理念,叫做不含敌意的坚决。

意思就是说,我虽然表达了自己的需求,虽然我也态度坚决,但同时我对你又完全的没有敌意。

于是,也就不存在会伤害到对方与破坏了关系。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小的挑战开始,在一些小的事情上先去表达自己的不满,释放自己的攻击性。

譬如,有想法就说出来,如果害怕伤害到对方,就适当委婉些表达,但重要的是能够表达出来就是一次阶段性的胜利。

被压抑的攻击性一定是经历了成千上万的否定,所以,想要走出固有的思维习惯还是需要循循善诱地进行。

但只要能够迈出第一步,其他的问题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所以,不要去压抑自己的“攻击性”,要让自己拥有强大的证明力,这不仅仅是在保护自己,也会让自己的人生活出无限可能。



写到最后

善于使用自己的“攻击性”,有一定的“伤害”他人的能力,事实上是在树立好自己的边界。

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烦恼都来自于“未分化”,每个人都分不清自己的责任所在,因此就出现了过度的索取与付出,还常常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

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和轻松,就不要为别人的课题买单,建立起清晰的边界,拥有果断拒绝别人的能力。

记得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拥有意志上的自由,活出属于自己的强大生命力。

作者:晓萍,90后女生,一个励志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女孩,想陪你去看更大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