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陈姗姗∣从一节好课到一篇论文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3-08-22 发布于广东

从一节好课到一篇论文

中山市第二中学∣陈姗姗

人大复印资料2023年第6期全文转载了沈良老师和陈梦琦老师的文章《以数学方法引领数学探究的教学实践》,这篇文章与本期中的另外两篇文章《基于大概念视角的三序融合数学概念教学》《数学课堂要有“研究”的味道》风格相似,都是基于某种观点下的一节课,也就是教学设计类论文。这三篇文章的共性是一节好课成就一篇好论文。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如何实现从一节好课到一篇论文。

关于教学设计类论文在市写作组是一个常见的论文写作范式,是每一期成员都必须完成的一篇论文,一般每一期第一次论文写作是教材解读,第二次论文写作就是教学设计类论文,接着是教学反思类、课标理念阐释类、教学理论实践类、教学方法应用类,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是每一位教师都非常熟悉的,便于入手。这几种论文范式我最弱的就是教学设计类论文,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设计出一节好课,我总觉得设计出一些好课是很难的,因此我常常羡慕写作组的张慧老师,她的教学设计非常好,写出来的论文基本都是教学设计类,发表多篇,而且还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作为一名教师设计一节课是最基本的基本功。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好像大部分教师在解题上下足功夫,而在课的新颖度设计上则很少花时间。郭哥说每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代表课,从教将近20年,想想自己的代表课是什么呢?每一年每一学期都在赶课,都在嚷嚷着时间不够用,时间都去哪了?不同学校教学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课时安排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最后都能完成教学任务,都能参加最后的统测,这说明什么?课时够不够不是主要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设计好每一节课。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设计出一节好课呢?

1.一节好课要一面到底

《数学课堂要有“研究”的味道》中只阐述了裂项相消法的推导、推广与应用,并没有大量的例习题,所有的题目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光这一点就与很多课堂有着较大的区别。裂项相消法并不难,可以说是很简单的一种求和方法,在考试中也属于基础题或者中档题,但是作者却能够通过9个教学环节把这种方法的精髓“裂”与“消”分析得非常透彻,为什么要“裂项”,如何实现“消项”?作者从最简单的题目入手,以8个问题层层递进,最后得到了2次方、3次方和4次方的求和,简直妙不可言。从整节课来看作者并没有给出任何例题与习题,所有的题目都在问题中解决,通过这些问题弄清楚了裂项相消的来龙去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常见的这节课一般是各种变式,让学生通过做各种变式的题目熟记这种求和方法,这种教学始终是围绕着题海战术。而作者的最大优势在于摒弃题海战术,用一面到底的教学把一种方法从本质提炼到数学思想。

2.一节好课要理念清晰

不少课堂很少给学生留白,满满当当,精确到分钟,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到了下课还很有遗憾,觉得该讲的没有讲完,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时常在反思自己的课堂,应该如何精简?应该如何把课堂教给学生?应该如何给学生留白?应该如何以生为本?所以的反思都仅仅停留在反思层面,却很少落地。《基于大概念视角的三序融合数学概念教学》一文阐述的是弧度制的教学,关于弧度制的概念最难的是让学生接受这个概念,因为学生已经习惯了角的大小用度数度量,改为十进制的度量方式确实不好接受,更不好讲授,关于这个概念的教学有的教师是直接给出概念,让学生记住就行了。而本文的两位作者则以结构图的形式和5个问题就把概念讲得清清楚楚。从作者的论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设计本节课的理念是三序融合,即学习序、知识序和认知序。也就是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探索一条好的学习路径,并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基于这样的理念,作者的设计意图就很清楚,设计一节课不能稀里糊涂,要有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自己的设计理念,这个理念就是论文的观点,也是亮点。可见,一节好课其实就是一篇论文,把课上好了,论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3.一节好课要注重拓展

不管是概念课还是复习课、习题课,拓展都是最难的一个环节,非常考验一位教师的基本功,因为拓展是教师自己的设计,不是教材上直接给出的,拓展简单来说就是知识的迁移,多数是从特殊化到一般化。《以数学方法引领数学探究的教学实践》则是以向量法解决三角形的性质问题为例,通过一步步拓展实现了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这是空间上的拓展。无独有偶,《数学课堂要有“研究”的味道》中对裂项相消法的拓展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作者最后拓展居然想到了不同次方的求和。拓展也就是知识的再升华,拓展不是加难度,也不是故弄玄虚,要建立在前面的基础之上,前后要紧密相连,有知识上的拓展,也有思想上的拓展,更或者是其他。不管是哪一种视角的拓展,都应该跳出问题看问题,应该给人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叶澜教授说好课的五个标准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设计出一节好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上出一节好课,就能写出一篇好论文。常常有老师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写论文,写不出好的论文。其实只要会上课,就应该会写论文,就不缺论文的素材。从一节课到一篇论文,其实就差一个“好”字,即先有好课,方能有论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