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山乡村记忆:櫑子

 鄂中京山 2023-08-22 发布于湖北

櫑子

作者/许梅坤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山农村大多数农户都有一种专门剥离稻壳的农具——“谷砻”(读音:gǔ lóng),别称“砻磨”(读音:lóng mó)”、“礧子”(读音:léi zǐ),孙桥人俗称“ 櫑子”(读音:léi zǐ)。櫑子是辗米机发明前的碾米器械,由櫑甑、櫑斗、櫑心、櫑盘、櫑齿、櫑手、櫑底、櫑脚等部件组成。

櫑子制作过程很复杂,工匠首先选择油松板材做好櫑甄和底盘,再选择干枯坚硬的栎树木材劈开加工成木齿,然后分别按逆时针、顺时针方向,将木齿嵌入上下櫑盘中,工匠还要破篾,取篾,先用众多四棱短篾嵌入櫑齿缝隙里,再用几根长篾沿上下甄口、上下盘口和脚盘绕织五六道花箍,最后用木棰和铁锤反复捶打夯实,一架造型奇特,做工精致,形状如磨的櫑子就制作好了。櫑子的构造虽很简陋,却是先辈们聪明和智慧的结晶,他们依靠生活经验,研究制作出这种脱掉稻谷外壳的物件,这种物件写满了他们的汗水和不易。一架櫑子只要妥善保管,修修补补能用二十多年。
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中说:“凡稻去壳用砻。”《东鲁王氏农书》中谓:“砻,礧谷器,所以去谷壳也。”用櫑子去谷壳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将稻谷倒入櫑甑中,拉动用绳索系在吊架上的拉杆,延着櫑子的上盘用力划圆圈,以转动櫑子的上爿去摩擦固定不动的下爿,通过压碾旋转“抹”去稻谷的外壳,孙桥农人俗称“拉谷”。
櫑子与石磨类似,但质地不同,櫑子以木为之,直径大于石磨,约90厘米,櫑身高约1米,底座高约60厘米,上下櫑盘中的木齿用的是干枯坚硬的栎木组合以竹篾相箍而成,上下櫑盘分布排列八卦形的木齿,顶端是櫑甑,櫑甑下面是櫑斗,有一横梁穿过櫑甑两边的方孔相固定,下盘固定的櫑心向上穿进横梁中间的圆洞与横梁相连,形成“工”字形。带动櫑子上盘的叫拉杆,由一根树杆头上的榫头镶接一段横木,末端有一钩爪(一个柱状小树木做成的丁字形的牵引工具),横梁两头露在櫑甑外面的部分叫櫑手,两只櫑手上分别凿有圆洞。拉谷时,将稻谷倒进櫑甑,把钩爪插入横梁任何一端的圆洞中,用力拉动上盘,使得稻谷均匀地从櫑斗口徐徐进入上下櫑盘中间进行磨碾去壳。除去谷壳的大米是糙米,要倒在碾盘上,用牛拉着碾磙反复碾压,然后用风车分离米糠,用筛子筛去碎米和沙子,才能得到白花花的大米。
櫑子是以前农家必备的家什,从稻谷变成白米,现在完全由机器操作,可在工业文明来临之前,没有机电设备,那可是既费劲又耗时的活儿。那个年代,生产队每月按各户人口和上月挣的工分各占50%的比分配口粮,农户每月都得使用櫑子拉谷。拉谷时,一般由男人在自家的房子搁木上系一根麻绳,将拉杆两头用绳索系牢,然后将稻谷倒进檑斗中,拉谷人双手抓住推拉礧杆横木把手,左右脚一前一后分开站成弓步,双手用力牵引礧杆拉动上櫑盘,使之做顺时针运动以脱去谷壳。

记忆中的画面是:一个男人两脚分开弓步站着,双手握着“丁”字型把手,身体一俯一仰地拉动上櫑盘,一两只鸡啄着散在地上的米粒,还有一个女人背上背着一个小孩,站在櫑子旁不紧不慢的往櫑甄里添加稻谷,稻谷顺着上下櫑盘围绕轴心旋转碾压,黄白相间的糙米和谷壳流淌出来。在有节奏的晃动中,在嗡嗡嗡沉闷的响声中,在优美的儿歌中,背上的孩子甜甜的睡着,只需要半天时间,就使一担稻谷变成了糙米。櫑子摩擦的响声,是农家最悦耳的旋律,櫑盘的转动是最美妙的舞蹈。
让我感到神奇的是,使用櫑子拉谷,稻谷便于櫑子的上下磨盘之间变成黄白相间的糙米和谷壳流淌出来。颗粒饱满的糙米全都掉落在底座周围慢慢形成了内圈,瘪粒和稗子全被抛落到了二圈,稻壳和草屑自然飞到了外圈。儿时看着此情景,觉得这才是在变戏法一般,非常有趣且异常好玩。到了十来岁当起父亲的助手,再大一点单独拉谷时,才知道拉谷实在不是一件轻松劳作,既艰辛又劳累。
忆起昔日的櫑子,依稀能触摸到往日的时光,缠绵淡淡的乡愁。透过这种老物件,自然联想起白花花香喷喷的大米饭。奶奶把淘干净的大米放在土灶台上的大铁锅里,用柴火煮开花后,用水瓢将米粒舀起来倒入烧箕里沥干米汤后,再倒进铁锅里焖出喷喷香的“大锅饭”,吃起来口感极好!那种喷喷香的“大锅饭”,不光是柴火烧铁锅的功劳,还有用櫑子加工的大米独特的魅力,抓一把手上便会有一股自然的清甜芳香。现在从粮油店买的精米,用电饭煲煮熟的饭,再也没有那种纯正的味道了。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机械自动化的普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变得极其便捷,再也不必为吃口米饭而累得精疲力尽。那个被农人视之为宝的櫑子,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它曾为我们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它曾经融入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中,陪伴过一代代人度过童年到长大;它泛着最淳朴的乡土气息,凝结着我们对故土最深切的情谊,浓缩着记忆与情感,连接着故乡、故人……
2023年8月22日于(武汉)中国地质大学东区
作者简介:许梅坤,京山市孙桥镇人,中共党员,荆门市作家协会会员,京山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读书,喜欢文字,乐于山水田园,感悟人间百态,用笔记录真善美,用文字装点生活,偶有小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