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工站介入社区环境常态化治理与提升的实践,以天津市红桥区X社区环境主题协商议事为例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3-08-23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绿益计划”绿色社会工作论坛

一、案例概况


(一)摘要

为构建“五社联动”机制下的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工站借助公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参与动机,打造花园环境治理新模式。天津市红桥区邵公庄街X社区“邻里花园”是基层自治过程中由社区社会组织主导、居民自主参与建造和维护的小型社区花园,也是由满地垃圾的荒地发展而来的邻里空间。

社区荒地的新颜焕发,依托于五社联动的协作合力。通过社区议事会进行商议,发挥多主体参与的联动机制作用,提升居民环境维护责任意识,以居民的主人翁角色参与进行垃圾清扫;并用组织化的方式号召广大群众注册成为志愿者,建立社区环境维护巡逻队伍,借助排班定点机制进行环境巡查,常态化自发维护花园清洁;进而,基于志愿者汇总的居民共性需求,针对“补绿种花的环境提升议题”共商共策,引导热心花店捐赠花朵,倡导邻里将家中绿植贡献出来,共赏共享,营造独一无二的“邻里花园”。在维护提升社区环境中,合力激活社区闲置空间,培育公共精神,实现社区的持续发展。

(二)关键词

五社联动;环境治理;社区自治;协商议事

二、案例内容


(一)社区背景

X社区花园环境存在“乱了治,治了乱”的反复性问题,社区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花园垃圾满地烟头丛生,社区与物业在环境维护中陷入“治理泥潭”,虽然经常清理,但垃圾却顽固复生。也曾有居民主持公道,根据事实分析社区环境问题的根源,并非物业的不作为,而是在于部分居民环境意识和整体意识淡薄,往往以“交了物业费就该物业负责”为由漠视自身的环境维护责任,拒绝接受社区和物业的善意劝导,使得“治理泥潭”无法消散。针对此情况,社工站发挥指导平台作用,引导多方主体贯彻有商有量做服务的协商精神,开展系列议事活动,旨在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各主体的责任意识,合力维护社区环境。

(二)行动过程

1.初次协商,多元主体统一方向

针对社区环境脏乱、垃圾丛生且无法根治的问题,社工站指导居委会发挥中心作用,号召物业负责人、居民代表组成三方协调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居民把社区环境脏、乱、差现象完全归咎于物业的不作为,物业方则举证证明自身已发挥应有作用,应对此情景,驻站社工及时维护现场秩序,引导大家理性讨论,在有理有据的举证说明中,分析得出问题的根源,聚焦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随手抛物行为丛生的本质问题。

同时,面对部分居民与居委会物业的对立情况,大伙对于意识提升工作由谁操手的问题展开讨论,借助运用罗伯特议事法的协商技巧,各方主体达成共识,确定借助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外部的第三方角色,发挥其在环境意识宣传的中介协调作用,并以共建共治的方式,通过捡垃圾活动,引导居民在实际行动中提升环境维护意识。

2.潜移默化,提升居民自治意识

方案细节敲定后,社工站发挥自身指导作用,不断引导居委会提升自身平台效能,协助社区环境物业下属委员会发挥自治作用,联动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外部力量予以帮助,协同热心居民一同开展“社区是我家,环境靠大家”主题活动。大家以身作则,用双手将垃圾一点点打扫干净,在浓郁的志愿服务氛围中感染更多居民参与其中。大学生们发挥自身的青年榜样效能,带着精心准备的宣传单页,广泛为附近居民宣传“文明养犬”“环境维护”责任理念,助力大家增强社区自我管理意识。不少商户、居民签署了环境维护责任书,更有热心邻里主动表示愿意加入到社区环境志愿者队伍,用自身行动为美丽环境做出贡献。

3.巩固成果,组织化方式促环境常态维护

为巩固前期成果,社工站秉持“社区事,社区议”的原则,开展成果维护座谈会。在环境治理方面,物业方的工作态度明显上升,居民代表也表示群众对环境维护的意识有显著增加。通过环境物业下属委员会的号召,物业领导、居民骨干牵头组建社区环境维护队,并以滚雪球的方式,带动二十余位热心居民踊跃参加到队伍当中。环境治理自此将以队伍化、组织化的方式,让环境维护成为“大家”的事情,多元主体也在合作中拉近了彼此关系,社区共治进程加快,友好型社区建设步入正轨。

4.织密网络,组织触角延伸治理最前沿

只有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激发治理活力。社工站引领居委会下属委员会提升抓手作用,协助社区环境维护队健全规章制度。并将居委会行政工作与专业工作有效结合,通过完善社区“网格员-楼栋长-楼门长-广大居民”的组织体系,引导更多热心群众涌现出来,壮大社区环境维护队规模,以专业化分工的形式成立志愿巡逻部门,结合排班工作方法,在日常巡逻中归纳汇总环境治理问题,认真履行“每日巡、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的志愿职责,将环境情况动态传达到社区群中,再由物业工作人员和网格志愿者一同清理,令“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的理念落到实际。

5.走向自治,谋求发展聚焦社区第一线

社区环境维护队不拘泥于日常的清洁工作,更关注居民关于环境的高质量期望与需求。在社区联系会过程中,社工站召集多方主体再度协商,将居民志愿者所收集到的社区问题细化归类,并以聚焦的方式,讨论群众们最为关注的花园环境提升需求。

各方主体纷纷展开头脑风暴,针对相关难点进行研讨。在协商过程中,居民代表提议翻新空地土壤,种植热心群众自发提供的花朵芳草,并张贴花园维护公约,以期营造景色宜人的共享空间。大家对该提议表示支持,居委会也表示可以发挥自身平台作用,链接热心企业适当捐赠慈善花朵。随后,参会成员用举手表决的方式,确定种植品种与具体位置,形成环境提升具体规划,划分多元主体分工责任,并制定联动方案,携手社区、物业、热心企业、居民志愿者共同朝着环境提升协作努力。

6.共谱新篇,五社联动齐心同筑邻里幸福梦

社区环境的提升,既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小事”,更是居民生活的“幸福大事”。在春暖花开时节,X社区环境维护队发挥自身动员作用,带动居民朋友们加入到花园提升队伍中,大家齐心合力,与社区、物业工作人员携手合力翻耕犁地,亲手将热心企业捐赠的40余株月季花移栽到土中,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落地生根”。热心居民、楼门栋长等社区骨干居民时刻关注“社区大家庭”的建设,纷纷将家中的绿萝、玉兰、文竹等观赏绿植贡献出来,让花的美景在邻里之间得到共享。大家的干劲儿热火朝天,在志愿劳动中彼此交流,在合作中拉进邻里关系。伴随着环境公约的张贴,居民们喜笑颜开,并表示今后将与环境维护队协力清理社区垃圾,定时为花浇水施肥,让花园美景和邻里守望之情长存永生。

在社区环境维护及提升过程中,这片空地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最初的垃圾丛生的荒地,转变为到常态整洁的绿地,再发展成为花朵芬芳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多的居民在社区花园营造过程中提升了社区意识,越来越多的居民在社区改造中感受到了社区归属,越来越多的居民在社区共治中体验到了别样的幸福。

(三)服务成效

1.“五社联动”推进社区环境治理新进步

在社工站的带动下,X社区环境治理及提升工作成为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吸引了多元主体充分有效地参与到社区发展当中。志愿共聚,提升群众奉献意识;要事共商,激发五社联动作用;多元共治,构建社区共享格局。五社联动的机制为今后社区发展提供思路指导,更将自治理念贯穿邻里日常生活,建构并完善辖区立体互利共享机制,把共治新引擎凝聚到社区治理方面上。

2.“以社为美”提升居民主人翁责任意识

居民从最初对环境的漠不关心,转变到重担主人翁责任意识,成长为走出家庭进入社区的环境维护志愿者,进而针对补绿需求讨论提升方案,贡献家中绿植营造公共空间。这一系列过程中,居民从局外人变为帮忙者,再成长到策划者、组织者、资源投入的主体担当者,其自治的逻辑是互动,即对话、协商、妥协、欣赏、支持、必要的异议,这里包含着公德发现、培养、锻炼和实践的过程。这是居民主人翁意识提升路径,也是自益到互益再到公益的发育机制,更是社会活力和韧性的激发和成长机制。

三、关于社区自治与志愿者组织培育的反思


(一)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