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出血异常的高效方证

 经方人生 2023-08-23 发布于四川

冯世纶教授诊治月经淋漓不尽案

苗志学 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郭桂琴中西医诊所 冯世纶经方医学传承班第27期学员  
王宪武 北京杏林隆源中医经方(王宪武)工作室
孙健 山东潍坊市昌乐孙健中医诊所 冯世纶经方医学传承班第2期学员   

李某,女,37岁,2023年7月12日初诊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月经淋漓不尽1月余。

自春节后月经不调,2月至4月未来例假,一直在当地服用中药(具体药物不详)。5月份来一次月经,带经时间16天。现从6月4日经行至今仍未干净,截止今日已带经1个月余,本次月经有2周正常经量。

现症见:月经淋漓不尽,量少,血色鲜红,可见粘膜状,腰疼,痛经,口苦,早起有眼屎特别黏,怕冷,四逆,汗出不多,纳一般,想吃但易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每日1次。小便可,苔薄白,脉细。

彩超检查:子宫内膜1.5cm,未见卵泡。

辨证分析:患者自春节后月经不调,现已带经1个多月,量少,色红,腰疼,痛经为津血亏虚;又见口苦,眼屎特别黏为上热之证;平素怕冷,四逆,纳可,但多食则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日1次,小便可,苔薄白,脉细,一派虚寒之象;人体机能沉衰,正气摄藏失职,而见月经淋漓不尽。患者整体症状表现为寒热交错而陷于半表半里的阴证,合并太阴里虚寒。治则:清热养血止血,强壮温中祛寒。

辨六证:厥阴太阴合病

辨方证:黄土汤合芎归胶艾汤加减

处方:阿胶珠10g(烊化)、艾叶10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生地炭15g、黄芩10g、苍术10g、白附片18、伏龙肝120g(煎汤代水)   

7剂,水煎服,日一剂。

7月19日二诊:血止,月经已干净,四逆已,腹痛减。又因它症复诊,上周六低烧体温37.3,身痛,前天腹泻一天4-5次,今日已无腹泻。现症:恶心,口干苦,眼屎多,眠差,怕热,手心热。苔白,脉沉细。

辨六证:三阳合病

辨方证:柴胡桂枝汤加生石膏

处方:柴胡18g、黄芩10g、姜半夏15g、党参10g、炙甘草6g、桂枝10g、白芍10g、生石膏45g、自备生姜3片、大枣4枚  

3剂,水煎服,日一剂。

体会:

黄土汤方出自《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 15条: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根据条文黄土汤虽为便血之方,从药证的角度分析,方中伏龙肝,为温性收敛药而止血药,生地、阿胶养血清热兼补虚,协力止血,当有羸疲、面色苍白等极虚贫血等症,本方生地炒炭入方,一是入血收涩止血,一是减其寒凉之性。附子亢进血管机能,使之恢复收摄之功,可有肢寒或厥冷、脉微等阴寒证候。附子伍苍术当有水气痹痛或大便微溏等症(血不利则为水)。与生地黄为伍,亦或有麻痹不仁。生地黄与黄芩合用而治热烦,尤其四肢当苦烦热,以上诸症,虽未必一一俱见,但见寒热交错而陷于半表半里阴证者皆可用之。胡老这种从临床实践出发,以方测证,补充完备经典论述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4条: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芎归胶艾汤主之。

妇人漏下即子宫出血,妇人下血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经行下血,即一般崩漏之类;二是半产后继续下血;三是妊娠下血。本条即言妊娠下血之类。若妊娠下血而腹中痛,为胞阻,即子脏中胎儿受瘀血所阻之意,里有瘀血,故而下血、腹中痛,胶艾汤主之。

芎归胶艾汤,为四物汤加入阿胶、甘草、艾叶三味。方中芍药、生地黄性微寒,《神农本草经》中言芍药治血痹,即血液闭阻不通而作疼痛,生地黄为寒性强壮祛瘀药,可解烦、止血;当归和川芎性温,为温性强壮祛瘀药,而当归强壮止痛之力强,川芎辛温,祛瘀散邪之力强。四药寒温并用,寒热调和,可强壮性地祛瘀止血。本方应用机会很多,证属虚衰,轻至吐衄下血,重至胎动脱血都可使用。若虚象严重,常与四君子合方,可起安胎作用。

答疑:

请教冯老:这位患者初诊时方中没有用甘草?

冯老解答:这是黄土汤的意思,甘草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这些东西可以看情况用,黄土汤用了阿胶珠,基本上她是虚寒性的,上热下寒的这种出血,所以不是单纯的里虚寒,胶艾汤和柏叶汤,柏叶汤是非常下寒的厉害,这个是有上热有口苦,有上热有下寒,这种出血老不好,各种出血都止不住,所以用黄土汤,治上热下寒的,其他的加减药都可以随时加减,有艾叶是胶艾汤合起来了,有些药可以加加减减。

【延伸鉴别】

胶艾汤、柏叶汤、温经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均是治出血异常的高效方证。

胶艾汤方证属太阴阳明合病证,偏里热,以阳明里热为主,生地是主药,阿胶也是凉药,艾叶、当归偏温,协力止血,当归、川芎、芍药、甘草调血脉而治腹痛,此方长于祛瘀,为强壮性祛瘀剂,利于虚证,不利于实证,故本方用于里虚血虚,或失血证腹中痛而有脱血的虚候者。胡老强调里有瘀血是下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本方煎服法中用酒,值得重视。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 14 条: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胡希恕注:柏叶为一凉血止血药。马通汁即马粪取水化开,以布滤汁澄清,此物亦善治吐衄,故本方实一强有力的止血药,但性偏温,宜于寒证,而不宜于热证。又马通汁秽臭难服,可以黄土汁代之,或加阿胶更佳。

吐血不止者,谓服其他止血药而吐血仍不止也,柏叶汤主之。按:大吐血不止,可致脱血不救险证,此时必先讲止血之道,即所谓急则治其标是也。

冯世纶解读:胡老提出用伏龙肝(灶心土)代马通汁,临床观察有实效。又加用阿胶,则本方则与胶艾汤相近,不过胶艾汤治里热重者,而本方治里虚寒重者,故不但治其标,实亦治其本。

温经汤证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均为厥阴病,之所以相提并论加以讨论,多是因为《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将两方俱归入厥阴病名下,于是,在继辨六经之后的辨方证环节理所当然要加以鉴别。

冯老曾做专文“《伤寒论》一方二法初探”,分析的是桂枝附子汤与去桂加白术汤,后来提到温经汤时也指出,若上热不明显,可不用麦冬,可算太阴,若上热明显,加麦冬可归厥阴,可见归属厥阴,考虑的是上热下寒,鉴别要点在上热与否。

若单从方、药证而言,柴桂姜方可分为柴胡黄芩、花粉牡蛎、干姜、桂枝甘草药组,温经汤又可分为萸姜参(生姜)、芎归芍丹胶、桂草夏、麦冬四个药组。不论个别药证,就整体相对而言,两方证都有下寒,柴桂姜证偏于上热,温经汤偏于中虚,而下寒更明显。

同时,在此基础上,温经汤证主要是血证(血虚血瘀)。从方药上看,如果去掉芎归芍丹胶药组,余七味药也与柴桂姜相当,上之清润有麦冬,下之温煦有吴萸,虽具体药证有别,但所异者,惟中虚有余,清润不及。

▲《伤寒论》第 147 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阳)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冯老解读:本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的变剂。黄芩苦寒,伍柴胡苦平,清半表半里上热;甘草、干姜温中生津液以治阳微结,即治大便硬。栝楼根之润得牡蛎之收,更能清上热止渴;桂枝、甘草治气冲并兼和外;人参补中、大枣壅满均非微结所宜,故去之。故此治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证,气上冲阳微结(大便硬)或外不和者。

本方虽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但因去了人参、生姜,加入了干姜、桂枝,使整个方剂重于温下寒、生津液。因此小柴胡汤治疗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病,而本方治疗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其主要变化在干姜。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9条: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数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胡希恕注:本条“下利数十日”,《医宗金鉴》以下利不属带下病,而改为“下血数十日”,当是。妇人五十岁左右,地道不通,月经当绝,若曾经半产,瘀血留于少腹不去者,则可下血至数十日不止,瘀血之热日暮即发,腹部瘀血证多见少腹急结胀满。下血后津虚血少,而生内热,则唇口干燥、五心烦热,为瘀血证所致,病属带下,温经汤主之。

方中以吴茱萸汤去大枣加桂枝温中降逆、平其冲气,同时以麦门冬汤健胃、补虚、润燥,二方合用,从胃着手,温胃补虚,津液得以化生。下血数十日不止,其人已虚,故用当归、川芎、芍药、牡丹皮等强壮性祛瘀药,既可止血,又可祛其瘀血。而加阿胶既能祛瘀,又能生新,“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本方祛瘀、生血,无一不备。本方吴茱萸汤中去大枣,芍药的用量也不大,可见当有纳差、恶心等症状,若腹痛明显,可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疗效更好。

冯世纶解读:本方为生新祛瘀兼备之治剂,故带下崩中、月事不调、久不受孕者,依证用之,悉皆治之也。依据临床经验,本方吴茱萸用量宜大,其味苦难下咽,加大枣可矫其味。

以上虽均是血证常用方,并非专病专方,具体还需根据六经方证辨治要点深刻领会运用,还需更加深入研究胡希恕经方医学学术思想,长期实践,才能全面认识、系统掌握血证辨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