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健康时报称为“凶险的33天”来了!防中风切记“三宜三忌”!看完不亏!

 朱觉超 2023-08-2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大家常说:立秋不像秋
因为还在末伏,在出伏之后
夏秋交替常愈加明显!

◆◆
健康时报曾发文
出伏到秋分这段时间
称为:凶险33
 
这夏秋“换班”之时
也常是冷热博弈之际
心脑血管又要遭罪!
30多天,究竟有什么凶险?

 
凶险的30多天
对心脑血管伤害很大!

季节交替,冷暖不定——


图片


  凶险①:

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这期间,日温差常达10℃以上!
惊蛰前后也是类似的强温差
这加剧了中风的高发!

◎ 最伤硬化的脑血管 
血管本身弹性没那么强了
却还经历剧烈的热胀冷缩
承担着“爆管”斑块脱落
双重中风风险!
 
◎ 血压不稳了
血管不稳定等因素干扰
常导致血压大幅波动
高血压者的中风风险攀升!


  凶险②:

秋燥渐浓,易伤身


◎ 易情绪烦躁 
初秋常引发温燥
症状偏重者常见:
舌边尖红心情烦躁
心烦气躁等情绪问题
影响着血压的波动 
 
◎ 燥伤津液,升高血栓风险 
中医常讲“燥伤津液”
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成分
如果秋燥耗伤太多津液
易发血液黏稠,从而促进血栓生成


— ◆ —
 
初秋寒热交替,风险重重
心脑血管实在难“招架”
初秋养生“三宜、三不宜”
一定要知晓!
 

初秋心脑血管养生“三宜”

图片

①宜饮“出伏养生茶”

推荐两款养生茶饮:
 
荷叶茶:辅助降压降脂
荷叶属于药食同源
现代药理表明
它有助于降压降脂
 
 ◎黑茶:帮助扩张血管
含有茶氨酸,有防血压升高的作用
含生物碱和类黄酮物质,可松弛血管壁
舒张血管,辅助降低血压~


②宜补水润燥


抵抗燥邪,谨防血黏
最简单的方式:多喝水~
建议喝好“晨起+睡前”两杯水
 
当然,中医还讲究“润燥”
吃些润燥食物,推荐:

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
蘑菇、木耳、芹菜、香蕉、苹果等

— ◆ —



③ 宜多按摩头部和祛风穴位

 
 1、用梳子梳头 
畅调头部气血,防中风
 
【操作方法】
 梳全头,从额头发际线起直至颈后
 建议每个部位梳满50
 次数上限以自觉舒服为准
材质建议:牛角梳、玉梳、木梳
 

 2、常按摩风池穴 
温差大、血压不稳
常按头颈减缓血压猛增
尤其祛风要穴——风池穴
 
位置在后头骨和后颈的
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
与耳垂位置平齐
即:低头时,脑后出现的两个凹坑处
 
图片  
建议:
点揉或按揉10~15分钟
力道不宜过大,适度即可
 

— ◆ —

初秋心脑血管养生“三不宜”
 
图片

① 不宜贪凉

此时既有夏热也有秋凉
建议夜晚空调别开太久
早晚天凉也应加强保暖
 
 

② 不宜晚睡、熬夜

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
更容易引发血压波动
 
23点到清晨5
6个小时是睡眠黄金时间
依次为胆、肝、肺经运行时间
睡够养生觉,初秋少烦恼!
 
  

③ 不宜盲目贴秋膘

大鱼大肉“贴秋膘”
不适用于当今社会
容易升高血脂,增加中风风险!
如今中医多建议补脾胃
过冬打下基础,推荐食物:

图片 
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本草纲目》)。
芋头益胃生津、补中益气,适宜脾胃虚弱的老人。
莲藕味甘性寒,清热生津、补脾开胃。
 

— ◆ —
出伏到秋分之间
冷热交替堪比“小惊蛰”
掌握好防中风知识
平安度过凶险的30多天!
 
如有关安宫牛黄丸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